路邊的「麵條樹」
春華秋實,累累果實讓人開心。在揚州,有一類樹的果實,如麵條,也似豇豆(豆角),有人叫它們麵條樹、豇豆樹、豆角樹等。其實,這「麵條樹」是「紫葳科」下的幾種植物,在揚州分別有梓樹、楸樹和黃金樹三種。其中,梓樹還是相當有文藝範兒的樹。
枝條上掛滿了「麵條」
在鹽阜路、瘦西湖葉園,梓樹和楸樹的果實,依然還是綠油油的。這些果實,細長細長的,如豇豆,也似麵條。梓樹和楸樹的果實數量還不少,掛在枝頭,就如同正在懸掛晾曬的麵條。而瘦西湖葉園的黃金樹,「豇豆」已經變枯了。揚州的黃金樹非常稀少,而瘦西湖葉園的這棵黃金樹,其樹齡為95歲,已被列為古樹名木。當然,相對較多的梓樹和楸樹,數量也並不多。總體來說,這幾種適宜在北方生長的樹木,在揚州並不多見。
梓樹!有文藝範兒的樹
揚州雖然地處長江以北,但其氣候與真正的北方差異較大。這也是梓樹等在揚州不多見的原因。因為不多見,提起梓樹,很多揚州人沒多少印象。
身為揚州人,對梓樹不熟悉,但對桑樹卻是再熟悉不過了,至今江都等地還有專門用來養蠶的桑田;而在瘦西湖等地,還有上百年的桑樹古樹。明明要說的梓樹,為何又把桑樹拉扯進來?原因是一個叫做「桑梓」的詞語。「桑梓」,其實說的就是兩種植物——桑樹和梓樹。在中國的文化中,桑梓是「故鄉」的代名詞。同時,還有「梓裡」也是故鄉的代名詞。能作為故鄉的代名詞,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桑樹和梓樹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經常使用)。
梓樹究竟有什麼用途?這裡就要說到琴和雕版了。揚州古琴全國聞名,而古代製作琴底的木材,一般用的就是梓樹。揚州雕版印刷技藝是國家級非遺,而梓樹在古代正是用於製作印刷用的雕版的木材。也正因為如此,古代圖書出版時稱為「付梓」。由此可見,梓樹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且很有「文藝範兒」。
可以說,跟桑樹一樣,梓樹已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也就有了文化味。在《西遊記》第八十四回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那國王急睜眼睛,見皇后光頭,他連忙爬起來道:『梓童,你如何這等。』」「梓童」,在這裡是皇后的「代稱」。
黃金樹是「外來移民」
黃金樹雖然跟梓樹是「親戚」,但這個「親戚」,其老家卻挺遠——原產地在美國。而瘦西湖葉園的這棵黃金樹,應與園內其他古樹如薄殼山核桃等是一起栽種的。梓樹、楸樹揚州不多見,但它們的兩個「親戚」,在揚州卻很常見,它們就是凌霄和美國凌霄(都是紫葳科下的植物)。
記者 向家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