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樹,炮彈果,炮彈花……寫哪個好呢?有啥好糾結的,不都是同一個嘛。
話說去年1月5日晚19時,在離我家不遠的拱北口岸入境旅客新廳,一名旅客行李箱過X光機檢查時,圖像顯示箱內有一尺寸較大、橙色球狀物體,引起了海關關員的注意。經檢查,該旅客行李箱內有一個形似椰子的球狀果實,外表呈茶褐色,淨重3.8千克。由於該旅客未申報且無相關檢疫審批手續,海關關員依法對該水果作截留銷毀處理。隨後關員將果實封存後送往初篩室作鑑定。後來鑑定出來,這一顆不知名球狀果實為炮彈果。文稿還振振有詞表示:炮彈果成熟或遭遇外力時,果實會炸裂,且爆炸威力不小,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看到這裡,不好意思,我笑出了豬叫聲,這貨不就是炮彈果嘛,用得著這麼大動幹戈?
來來來,今天就帶你去瞅瞅它會不會炸。
![]()
炮彈樹的果實球形,茶褐色,渾圓如生鏽的古代炮彈,因此得名。假如按這句話理解你會以為那是中國人起的名,你又錯了,它的英文名是Cannonball Tree,Cannonball就是炮彈之意(看我今天篇頭音樂),直譯過來就是炮彈樹,也叫炮彈果、炮彈花。炮彈樹的拉丁是Couroupita guianensis,其屬名Couroupita是法屬蓋亞那白話名稱kouroupitoumou的拉丁語形式,種加詞guianensis就是蓋亞那的(Guiana屬拉丁美洲)。
炮彈樹原產地屬於南北美洲,是1775年法國的一名植物學家在南美的森林中發現,後來經過移植,才得到廣泛的種植,現在印度、中國南方都有栽培。
![]()
九月的版納當然不是看花的最好季節,而進入版納植物園還是像老鼠掉進了米缸,收穫不能說不多,每天近30000的步數,還有那5000+的照片記錄,就是量化的戰績。而在版納,恰遇過來培訓的華植的謝老師和鄧老師,在異地他鄉,能有機會跟美女們逛下街刷下園,別提有多幸福了。離開了版納植物園,我們回到了景洪的告莊,這裡處處都洋溢著濃厚的東南亞風情,不管是服裝、建築、美食,還是街道,當然,在夜市裡吃著燒烤,聽著民族音樂,再欣賞下湄公河的夜景、大金塔的金碧輝煌那是必須的流程。最後的一天,我們還有空閒逛了告莊西雙景,這裡,與瀾滄江為鄰,和茶葉作伴,眉眼間散發出與寮國的琅勃拉邦,泰國的清邁相似的風情與騷情,承載著金三角的後現代傳奇。就在某個街角,我們偶遇了那熟悉的身影,那滄桑的樹幹,那褐色的枝條雜亂的從主幹上伸出來,那妖異奇特的花朵掛在枝頭,連見多識廣的兩位美女老師也忍不住停下了腳步。
對,這就是東南亞常見的炮彈樹,也是華植奇異溫室常見的身影,只是在滿滿熱帶風景的告莊街頭,它的氣質尤為特別。
![]()
![]()
炮彈樹我們並不稀奇,只是一直將它屈身於溫室中,它的氣質也完全被慣壞了,雖然經常也會把鏡頭對於它,可跟這會街頭遇到的它,還是無法比擬的。炮彈樹的花大而醒目,花瓣朱紅色,雄蕊結構尤為獨特,與常見普通花朵完全不同,成為遊人駐足觀賞的焦點。我們一直在找尋形似炮彈的果實,卻只見在花凋謝過的枝頭只有那麼小小的果實,那或許是它的幼兒時代,或者由於環境的原因它完全在這裡長不成東南亞的那款果實吧,只好留下一個懸念了。
據說印度教徒認為炮彈樹是聖樹,因其花看起來像娜迦,種植於溼婆神廟宇。還有種說法是釋迦摩尼成道時,一條多頭蛇盤踞樹上,為佛陀遮風擋雨。反正,它在東南亞特別受歡迎。
![]()
馬來西亞,炮彈樹是倍受人喜愛和關注的重要樹種,由於 「炮彈花」豔麗而香氣馥鬱,還登上過中國和馬來西亞2002年聯合發行的郵票。與「炮彈花」同時現身的,是產於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金茶花屬山茶科,兩種花朵花色互補,相得益彰,為豐富多彩的郵票世界增添了真正的奇葩。
![]()
炮彈樹是典型的老莖生花植物,總狀花序長可達一米以上。
它的葉葉螺旋狀排列,常叢生枝頂,具羽狀脈。
![]()
(圖片由@王彤老師提供,拍攝於華南植物園)
炮彈樹的花開得很美,結構也好複雜,幾乎顛覆了你對花的所有印象。它們這叫總狀花序,花瓣朱紅色,5至6枚花瓣展開如碗狀,環抱住中央一枚聯合成U型的雄蕊群。
雄蕊在結構和功能上有明顯分化,這種現象稱為「雄蕊異型」。其中花絲比較長的雄蕊聯合成頂端分裂如海葵狀的觸鬚,伸出花冠外,花粉在功能上是敗育的,主要是為傳粉者提供食物。而另一種花絲較短的雄蕊,基部聯合成圓盤狀的毛刷,藏於花冠內部,花粉是可育的,可以讓另一朵花授粉成功後結實。
![]()
▼ 謝老師撿起散落在地下的「零備件」,解剖了,做下擺拍。
![]()
![]()
它的果實球形,茶褐色,渾圓如生鏽的古代炮彈。雖說華植的炮彈樹一年到晚在眼前晃,可是我們也難於見到「炮彈」,倒是經常去東南亞旅遊的@茅莓告訴我,在東南亞常見炮彈樹,特別是在清邁,幾乎每家都有,而且很多果實,下面圖片正是它拍自清邁的炮彈樹。
![]()
▼放大給大家看看。看清楚,拱北海關「查獲的」的確就是炮彈果。(本圖片由@蔣某人提供,拍自泰國)
![]()
![]()
回到開始的話題,炮彈樹果真會有爆炸的危險麼?網上的確盛傳炮彈樹的果實是十分危險、落地後會原地爆炸並造成路人傷亡,甚至還有說成熟的果實被鳥一啄就爆炸的傳言,通通都是不科學的,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它並沒有這種爆炸的機制。
不過呢,要是你在樹下,有這個一個外殼非常堅硬的「炮彈」跟你的頭部來個親密接觸,會發生什麼故事呢?人家牛頓因蘋果從樹上墜落而產生萬有引力的靈感,你也可以有。
![]()
炮彈樹可作風景樹、行道樹.夏季開花成串下垂,花大豔麗,特別是其懸掛之果形似吊瓜,經久不落,新奇有趣,蔚為壯觀,是一種十分奇特有趣的高檔新優綠化苗木。可用來布置公園、庭院、風景區和高級別墅等處。可單植,也可列植或片植。
炮彈樹的花豔麗、芳香四溢,常種植為觀賞植物。果實餵養家畜和家禽,人亦可食用,但因令人不悅的氣味而不為人們所喜歡。印度教徒認為炮彈樹是聖樹,因其花看起來像娜迦,種植於溼婆神廟宇。炮彈果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能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土著亞馬遜人用其治療高血壓、腫瘤、疼痛和炎症。
![]()
說到這裡,有個問題我不能迴避,那就是關於「炮彈果」的中文命名問題。因為很多植物都長著炮彈一樣的果實,很多人都把它們稱作炮彈樹或者炮彈果,讓人一臉懵逼,網上資料張冠李戴的比比皆是。植物命名不要單單看中文名,還得看拉丁和科屬,這是永遠繞不過去的話題。還好在江湖混久了,對它們也基本能分清,下面介紹一些常被叫作炮彈果或者炮彈樹的植物吧,要是分不清楚那也別怪自己,實在有些亂,最好的辦法是自己一個個熟悉,這裡介紹的恰恰都是華植的,不懂的話我直接帶你去看好了。華植奇異溫室進門口就有株鐵木瓜,它好像全年結果,每次進去都能看到它滿樹的果。它的中文名有葫蘆樹、紅欏、瓠瓜樹、炮彈果、炮彈樹、鐵西瓜等等,這種植物引入我國時間比較早,所以《中國植物志》有記載,中文名「葫蘆樹」應該是翻譯自英文名「Calabash Tree」。葫蘆樹經常與前面的炮彈樹張冠李戴。
![]()
在華植得熱帶雨林室,有種真叫炮彈果的,它的果實碩大,說它炮彈應該是名正言順,為了區別,叫它鐵西瓜也許更合適。鐵西瓜是紫葳科葫蘆樹屬小喬木,原產熱帶美洲,為熱帶著名的觀果植物和典型的老莖生花結果植物,四季開花,全年可觀果。其樹形舒展,少分枝,闊倒披針形葉片叢生,大小不等;花單生於小枝或老莖上,花冠鍾狀淡綠黃色,具褐色脈紋;漿果卵圓狀球形,果實外觀青綠光亮有白色小斑點,像常年掛在樹上的西瓜;果殼堅硬,可做水瓢等器具。▼炮彈果 Crescentia amazonica
![]()
對了,別忘了炮彈樹是玉蕊科的,而上面介紹的是紫葳科的兩位兄弟,在紫葳科,還有一位也被稱作炮彈樹果的,它的果實最像炮彈了,可大家喜歡稱之「瓜」,植物名叫吊瓜樹。中文名有吊燈樹、炮彈樹、扁吊瓜樹、吊瓜樹、臘腸樹、羽葉垂花樹。果實如巨型香腸,《臺灣木本植物志》譯作臘腸樹。這是一種生活於非洲南部稀樹草原上的植物,靠蝙蝠傳粉。
![]()
炮彈樹株高22-27米,是常綠喬木。葉15釐米,螺旋狀排列,常叢生枝頂,具羽狀脈。總狀花序,花瓣淺碟狀,內側粉紅或深紅色,外側淡黃色;聚生雄蕊二型,短的形如毛刷,長的狀似海葵的觸鬚。兩性,輻射對稱;花上位,萼筒與子房貼生,高出子房,裂片6,在芽時合生且不顯裂縫,至花開放時撕裂為6裂片,花瓣通常6,基部合生,覆瓦狀排列,基部通常與雄蕊管連生;雄蕊極多數,數輪,最內輪常小而無花葯,外輪常不發育或有時呈副花冠狀,花絲基部多少合生,花葯基生或背部著生,縱裂,稀孔裂。
果實萌果狀,通常大,頂端常冠以宿萼;果皮通常厚,纖維質或近木質;果實球形,茶褐色,渾圓如生鏽的古代炮彈。種子1至多數,有翅或無翅,胚直或彎,無胚乳。花期5-11月。
![]()
拉丁學名 Couroupita guianensis Aubl.別稱 炮彈果、炮彈花門 被子植物門綱 雙子葉植物綱目 桃金孃目屬 炮彈樹屬
![]()
![]()
![]()
![]()
![]()
![]()
![]()
![]()
![]()
![]()
(本文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為原創,拍攝於西雙版納告莊,廣州華南植物園等,部分文字資料來自網際網路。)
編號:H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