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不是有沒有滅亡的那一天,而是必將滅亡,科學家已經計算出來的毀滅性災難,就註定地球有一個黑暗的命運。
地球內核冷卻、太陽死亡、星系衝撞,這些都是在未來必定會發生的災難,任何一個都可以讓地球滅亡!
地球內核充滿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讓地球內核處於非常高的溫度,在如此高溫之下,金屬會融化,在內核附近形成流動的導電液體,這就是地球磁場的來源。地球磁場是阻擋太陽風暴的關鍵,如果地球沒有磁場,就可以參考附近的火星。
火星在古代存在磁場,或許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但由於內核冷卻,火星磁場消失,沒有磁場的保護,短短一個世紀的時間,火星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地球內核的放射性物質也會逐漸衰變,最終內核冷卻。
失去磁場後,地球會直面宇宙射線和太陽風暴,大氣層會被快速剝離,最終地球會變成下一個火星。
宇宙中所有的恆星都需要經歷死亡,我們的太陽也不例外,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太陽的壽命大約還剩下50億年。
當太陽迎來終結,會逐漸膨脹為紅巨星,體積將擴大到木星,如果我們沒有實現「流浪地球」,也沒有移居到其他星球,地球就會直接被太陽吞噬。
50億年是一個漫長的時間,科學家認為50億年後,人類或許可以將地球推動到木星之外,利用變成紅巨星的太陽繼續生存。
而紅巨星坍塌成白矮星後,地球還可以繼續靠近白矮星,獲得能源。但是一顆死亡的恆星,本身的能量非常弱,而且想要利用白矮星,需要面臨輻射風險。
很多人認為地球的終點是50億年的太陽末日,然而科學家卻發現宇宙中存在另一種大型災難——星系衝撞。
地球所在的銀河系,會在60億年後和仙女座星系衝撞,然而近期科學家檢測到大麥哲倫星系的暗物質變化異常,根據目前的趨勢,大麥哲倫星系可能會在20億年後和銀河系發生衝撞。
星系衝撞會產生巨大的衝擊,星系內部絕大多數的天體都將被破壞,衝撞也會激活星系內部的超大質量黑洞,只有少數天體可以倖免於難。
在地球之外,有無數小行星在宇宙中飄蕩,這是一個純概率問題,地球人越幸運,就能存活越長時間。
地球只有一個黑暗的未來,但這個未來,會激勵地球生命不斷尋找其他出路,或許20億年後,人類將乘坐「諾亞方舟」,前往下一個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