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的顏色變幻終於搞明白了,原來是由於在陽光中的甲烷冰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甲烷在冥王星上發生的奇妙反應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加深顏色的冥王星。用到的儀器:拉爾夫/多光譜視覺成像相機

當加深顏色看時,冥王星外層的冰世界看起來與其原來統一的柔和光調不太一樣。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自然顏色組成的冥王星和其衛星卡戎,圖片由遠程偵察成像儀和拉爾夫相機捕獲

在自然顏色下,冥王星是微紅的而卡戎是暗灰色。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由於有拉爾夫多光譜視覺成像相機,可以得到冥王星和卡戎的色彩增強相片。

但是色彩增強後顯示出這顆星球上很多區域都變紅了。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沿著平原區,顏色變化很難被感知到。那些突起有可能是遷移的水冰山在氮海上方漂浮著。

冥王星心型區域的丘陵平原大多是一致的,儘管有些氮冰的平坦表面被水冰山和蒸發坑破壞了。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顯示了就在冥王星心型區域外邊出現的顏色變化

很多在心型外邊的山地區域顯示出了微小的地勢和顏色的變化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心型區域(右下)和山地區(左上)也有明顯的顏色差別

在這兩個區域的邊界顯示出了巨大顏色變換,因為冰山逐漸轉換為平滑的氮海。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顯示出冥王星山區充滿複雜性的火山坑的顏色變化

但是可以在山區邊緣存在的坑看到最大的變幻。氮和水都可以在陽光中升華,甲烷冰以一種不一樣的方式反應。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沿著冥王星赤道的顏色變化,從新視野號拍到的全景圖最上面可看到

紫外線離子化甲烷,引發了一系列反應產生了託林—紅色的氫氧化合物-在各種地方留下了。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就在冥王星心型區域下方,一個深紅色的地方。

只有新鮮白色的甲烷雪覆蓋在富含託林區域的時候,白色才會重現。

圖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美國西南研究院,甲烷雪位於富含託林區域的上方。

下一次我們在探訪冥王星的時候,這個世界的色彩風景將會非常不一樣了。

作者: startswithabang

FY: 凱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冥王星神秘「沙丘」可能由甲烷冰微粒堆積而成
    此前研究發現,冥王星表面有一片外形與地球上的沙丘頗為相似的丘狀物。不過,那裡溫度低達約零下230攝氏度,大氣極為稀薄。一項最新分析發現,這些丘狀物可能是甲烷冰微粒堆積成的「沙丘」。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日前報導,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探測器拍攝的照片顯示,在冥王星斯普特尼克平原邊緣,靠近阿爾-伊德裡西山脈的區域,有一批呈帶狀分布的丘狀物,綿延約75公裡。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說,這些丘狀物應該是微粒堆積而成,成分可能是甲烷冰。
  • 為什麼冥王星和冥衛一如此的不同?
    歷時九年多,長途跋涉了30億英裡(約50億公裡),新視野號探測器蹣跚著步子,終於來到了冥王星,我們也終於得以近距離地觀察了一次太陽系最外一層的世界,並且發現了以下幾個驚人的事實: (1)冥王星存在著由氮氣,一氧化碳和甲烷組成的大氣層;(2)冥王星存在著一顆巨大的近地軌道衛星——
  • NASA發現冥王星上流動的「甲烷冰川」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最新消息稱,科學家在新視野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中發現了冥王星流動的冰川,綿延近600公裡,山脈高度達到數公裡。科學家發現冥王星是一個極為寒冷的世界,以冰凍氮氣、甲烷和二氧化碳為主,雖然冥王星發現於1930年,但直到最近我們才對它有所了解。
  • 冥王星脊狀冰山起源之謎揭曉:冰山主要由甲烷冰構成
    美國航天局「新視野」號探測器曾於2015年傳回的圖像顯示,冥王星表面有一些外形像巨型脊狀的冰山,但其起源一直是個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這種巨型冰山的形成與冥王星複雜的氣候和地質歷史有關。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公布的冥王星照片,畫面可見,冥王星地表上存在冰原、冰山等多種複雜地貌。
  • 為何冥王星與冥衛一如此不同?
    冥王星周圍的大氣層由氮、一氧化碳和甲烷組成一顆巨大的近軌衛星冥衛一(Charon),以及另外四顆衛星—冥衛五(Styx),冥衛二(Nix),冥衛四(Kerberos),冥衛三(Hydra)的存在冥王星表面實際上呈紅色,某種程度上是由於強烈的太陽紫外線的輻射分解
  • 「環遊冥王星」:數千米高的冰脊,猶如鋒利鋸齒刀
    沒有日出和日落3、高空拍攝冥王星表面刀刃狀地形,可能是冥王星早期甲烷以冰的形式在該星球表面聚積之後升華的結果,從而形成這些鋒利的鋸齒狀特徵,它們類似於劍狀冰沉積物,被稱為「冰釘」,這樣的冰釘結構也存在於地球安第斯山脈頂部。
  • 為什麼冥王星和冥衛一如此的不同?
    圖片來源:NASA/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冥王星和卡戎西南研究所歷時九年多,長途跋涉了30億英裡(約50億公裡),新視野號探測器蹣跚著步子,終於來到了冥王星,我們也終於得以近距離地觀察了一次太陽系最外一層的世界,並且發現了以下幾個驚人的事實:(1)冥王星存在著由氮氣,一氧化碳和甲烷組成的大氣層;(2)冥王星存在著一顆巨大的近地軌道衛星
  • 冥王星上山脈的「皚皚白雪」,真身原來是甲烷
    2015年,「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探測器在冥王星上發現了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壯觀山脈,它們與地球上的雪山山脈驚人地相似,而這種景象之前從未在太陽系其他星球上被觀測到。不過,地球的大氣溫度會隨著海拔上升而下降,而冥王星上的大氣溫度則由於太陽輻射的作用隨海拔一起上升。那麼,問題來了:冥王星上覆蓋山頂的雪到底來自哪裡呢?
  • 你知道冥王星是怎麼被發現的,為何水冰為何只覆蓋紅色極區?
    這種方法看起來很原始卻讓他發現了冥王星。由於這一發現,現年24歲的湯泊將被永久納入天文學史冊。長期以來冥王星一直是太陽系中第九大行星。直到2005年,國際天文聯盟將他降格為矮行星,太陽系變成了8顆行星。冥王星繞太陽要花費248年的時間,因此距發現冥王星不到124年。冥王星的軌道也很特別,太陽系的八個行星的軌道基本上在同一平面上,但是冥王星的軌道是傾斜的。
  • 冥王星的「心」上有一片冰原 命名「斯普特尼克」
    但是自2000年起,在太陽系邊緣、海王星外側的柯伊伯帶中不斷發現新天體。這些新發現的天體中不乏重量級選手,特別是2005年發現的鬩神星,當時被認為比冥王星更大。冥王星的「地位」不斷受到挑戰。   終於在2006年8月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冥王星「慘遭」降級,被驅逐出了九大行星家族。從此之後,遊走在太陽系邊緣的冥王星被降為矮行星。
  • 冥王星克蘇魯地區白雪皚皚的山峰「積雪」或是甲烷凝結結冰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積雪」其實是甲烷在山峰上凝結結冰,使其看起來像雪。冥王星的表面溫度接近零下400華氏度。當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飛掠這個冰霜世界時,它沿途拍攝了一些真正令人驚嘆的圖像。這些圖像已經被深入研究了多年,但它們仍然在揭示著這顆矮行星的秘密。最近,研究人員揭示了他們在圖像中能夠發現的一個特別有趣的特徵。
  • NASA最新數據證實:冥王星不僅有大片水冰還有「蔚藍天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10月8日發布的最新數據證實,冥王星不僅在廣闊地表上有星羅棋布的大片水冰,還頂著一片「蔚藍的天空」。    以前從來沒有在冥王星軌道邊緣密集許多彗星和小行星的柯伊伯帶發現過如此細節。NASA探測出,其中最神秘也是最大個的天體冥王星,不僅廣闊地表上分布著成片的水冰,還頂著一片「藍天」。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日報導,美國西南研究所「新視野」號探測器項目負責人阿蘭·斯特恩說:「誰能預想出在柯伊伯帶的藍色天空嗎?它簡直美極啦。」
  • 見證歷史:這是新視野號的一小步,是人類和冥王星戀情的一大步!
    與卡戎一樣,冥衛三的表面有可能被水冰覆蓋,這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冰。冥衛三上的明亮區域有一塊直徑大約10千米的圓形深色結構。冥衛三的反照率介於冥王星和冥衛一之間。新視野號項目科學家、LORRI科學操作負責人Hal Weaver說,「新視野號終於測定了冥衛三的基本物理性質。我們會在未來的照片裡看到更清楚的冥衛三。」
  • 「冰與火之歌」的冥王星冰原切成溝槽
    「拼圖」,縱橫交錯的冰面線條實際上是淺的溝槽,宛如被切割成多邊形巨大冰塊的冰原從冥王星的冰山向四周延伸,由上而下地伸展到冥王星的冰原的腹地。負責新視界探測器使命的科學家在7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冥王星表面的清晰圖片。    已有其它有關冥王星的信息傳回地球,執行新視界探測使命的行星科學家一時難以解釋冥王星表面的圖案。國際天文學界將冥王星稱之為134340號小行星,1930年1月,根據美國天文學家洛韋爾的計算結果,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了冥王星,他以羅馬神話故事中的冥王普路託(Pluto)命名。
  • 地底孕育著生命,被人類「驅逐」的冥王星,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實際上,這是由氮氣低溫凝聚而成,與地球一樣,冥王星同樣擁有大氣層,但主要由90%的氮、10%的一氧化碳以及少量甲烷組成,再加上距離太陽很遠,陽光難以到達,使得冥王星的表面溫度維持在零下230度左右。
  • 冥王星或存在生命!有冰有海洋,NASA宣布對其進行生命探索
    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地球的40倍(離地球太遠,用肉眼無法看到),陽光花大約5.5個小時才能到達冥王星。它僅接收地球獲得的陽光的1/1600,赤道面的溫度可低至-240°C。冥王星有冰造的雪山,峽谷和山脊它有氮霜和甲烷雪,還有由冰造的雪山。
  • 冥王星的「心」上有一片冰原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鯨魚與心  心形亮斑可能是「冥王星雪」  從「新視野」號傳回的照片中,我們看到了冥王星的「心」。這個「完美之心」的淺色光影,橫跨約2000公裡。在冥王心旁有一個顏色較深的光影區,被科學家稱為「鯨魚」。此外,科學家早前還從相片發現,冥王星兩極特別明亮,或許有氮冰覆蓋。
  • 接近絕對零度的冥王星為何有沙丘?甲烷冰粒50萬年堆積而成
    最初,當新視野號傳回的高清照片發現了交錯的沙丘時,這一景觀讓天文學家百思不得其解——冥王星表面怎麼會有沙丘呢?此前,研究者認為冥王星表面本來就沒什麼氣體環境,風就非常微弱,不能形成沙丘,但經過研究後,天文學家們最近得到了新的解釋:這些交錯的沙丘並非是由沙子形成的,而是微小的甲烷晶體。
  • 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冥王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一顆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極寒天體,但是在2015年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在冥王星的表面上發現了一塊心形的區域,看起來既神秘又可愛
  • 關於冥王星的大氣,我們知道什麼?
    這個答案可能會隨著數據的下載和分析而改變,數據來自NASA的新視野探測器,我們的冥王星視圖。我們測量的大氣壓力是10微巴(地球的大氣壓力是1微巴,所以冥王星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10萬倍)。圖解:由新視野號拍攝到的冥王星真實色彩照片,攝於2015年7月根據對其地面冰成分的觀察,我們推斷其大氣主要由分子氮(N2)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