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冥王星和冥衛一如此的不同?

2020-08-28 執著執著的瘋的瘋子


歷時九年多,長途跋涉了30億英裡(約50億公裡),新視野號探測器蹣跚著步子,終於來到了冥王星,我們也終於得以近距離地觀察了一次太陽系最外一層的世界,並且發現了以下幾個驚人的事實:

(1)冥王星存在著由氮氣,一氧化碳和甲烷組成的大氣層;

(2)冥王星存在著一顆巨大的近地軌道衛星——卡戎,和其他四個外層衛星——Styx, Nix, Kerberos and Hydra

(3)冥王星整體顏色偏紅,對光線的反射程度很強烈。

當然,當我們最終到達冥王星的時候,所有這些都會變得更加有趣!



圖片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

隨著探測器離冥王星越來越近,我們發現了一些正如我們所期待那樣的事情:一顆顏色微紅,看上去很細膩的冥王星,表面經常會發生著有趣的變化。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卡戎和冥王星之間也存在著潮汐鎖定,它們永遠都是用一張永不變化的皺巴巴的臉龐相望著彼此。

但兩個星球之間卻有著明顯的差異。



圖片來源:NASA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

冥王星上冰塊很多,山也很多,還有著許多新發現的一個火山口都沒有的大塊平原,但卡戎似乎卻是地表較為平坦並且布滿了巖石,看上去顏色有點發灰。在卡戎的一極有著一個神秘的暗紅色的斑點,我們目前知道的是這並不是由於鐵元素的密集,而是一種名叫「託林」的東西所造成的。

「託林」是在太陽系邊緣的行星上由最初的甲烷、乙烷等簡單結構有機化合物在紫外線照射下形成的一種共聚物。冥王星上地形複雜多變,有著像落基山脈一樣高的冰山,被厚厚的「甲烷雪」所覆蓋著的地方,還有著由飄浮的氮冰組成的各種千奇百怪的東西,但是和冥王星形成鮮明對比的卡戎,卻更像是月球或者是水星,看上去平平無奇,哪裡都一樣。



圖片來源:NASA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

冥王星比卡戎更加明亮。卡戎到處都是隕石坑,而冥王星卻有著超過一百萬平方千米的,完全沒有隕石坑的地方(在太陽系中,唯一一顆表面有著更少隕石坑的地方是木星的一顆衛星,因為這顆星球的表面不斷地被熔巖一次又一次的覆蓋起來)。冥王星是一個被各種揮發物和化合物覆蓋住的世界,這些化合物不斷地在陽光下升華,直接從固體變成氣體,慢慢地上升到高層大氣,再慢慢冷卻下來,凝結,最終又沉澱下來,周而復始。冥王星表面的主要成分 ,例如水、甲烷、一氧化碳、氮,它們有著不同的密度和性質,這就導致了冥王星表面不斷地發生變化。群山起伏,裂谷形成,冥王星的地貌在時間的長河裡一次次地被重塑。但卡戎就根本不是這樣,這顆衛星並沒有這些揮發性的成分。



圖片來源:NASA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

為什麼這兩個星球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探測計劃中的新視野號再次給了我們答案,它在冥王星和卡戎之間飛行時,選擇了一條有陰影遮蓋的路,首先會飛到冥王星的陰影中去,然後再是卡戎。當新視野號飛入一個星球的陰影之中時,它就會在「月食」中看到這顆星球。道理很簡單,因為太陽光被完全阻擋了,所以新視野號看到的唯一光是這個星球的大氣折射的光。

那麼我們到底看到了什麼?



圖片來源: 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

一顆非常壯觀的冥王星。

正如這張接近全彩的照片所展示的那樣,冥王星的大氣是藍色的,這點很像我們的地球。我們能夠測量出它的大氣有哪幾個層次,它們各自的成分是什麼,溫度分布又是怎什麼樣,並可以觀察到不同的成分是如何在低、中、高層大氣中分離開來的。冥王星的大氣緊密結合, 實際上在我們的設想裡,冥王星會有一個更加寬鬆的大氣環境,氣體甚至會以一定的速度逸出,但我們觀察到的逸出速度實際還達不到我們預測的 1%。儘管大氣壓力只是冥王星大氣層的一個小的組成部分,冥王星卻有著一個豐富的天氣系統,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調查。

當然,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於陽光的折射作用,冥王星周圍有著一道 「環」,光線在冥王星大氣中傳播時由於折射而變得彎曲,新視野號的相機就把這樣的景觀記錄了下來。但是我們卻沒有一張卡戎的照片,這不是因為新視野號獲取不到數據,實際上它一直在勤勤懇懇地工作。之所以沒有照片可以給你看其實是因為沒有光。新視野號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但它還是無法探測到卡戎周圍任何大氣層的痕跡。不到地球大氣的十億分之一,也達不到冥王星的萬分之一,卡戎真的只是一個完全沒有大氣的世界。



圖片來源: 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

最大的問題是卡戎為什麼會是這樣。沒有人能夠預料到這兩個世界竟會如此的不同。從物質的密度上來看,冥王星似乎是由 30% 冰和 70% 巖石構成。要是卡戎沒有冰全是巖石的話,那它會更暗,質量也會更加龐大。但實際上卡戎的密度要低得多,好吧攤牌了,它實際上幾乎就是 100% 的冰。那為什麼卡戎的顏色和冥王星的顏色這麼不一樣呢?為什麼它上面到處都是火山口?儘管目前我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我們為這對「雙胞胎」拍攝的一組照片,或許可以提供一些線索。

圖片來源: 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

我們來看這張圖片:在冥王星上面,沒有火山口的平原上也有著一些坑坑窪窪的地方。假設在這些地方發生了升華,也就是固體氮冰直接變成了氣態,這樣就只留下了下面的那些不容易揮發的物質。你可能會發現,這些坑的底部看起來比冥王星表面的其餘部分更加黯淡。可是我們還沒有確定的證據,但是很可能這些冰的下面的東西實際上也會像我們在卡戎表面上看到的那樣,換句話說,去掉所有覆蓋在冥王星表面的冰,在冥王星的表面之下,有一個像卡戎一樣的世界。

那麼卡戎上面曾經擁有的揮發物經歷了什麼?如果冥王星是 30% 的冰和70% 的巖石,那麼卡戎就幾乎是 100% 的冰,這就意味著它們並不是一起形成的!它們有著不同的起源!我們把兩個世界放在一起來思考一下,一個密度更大、質量更集中的世界很有可能會把另一個世界上相對鬆散的物質剝離吸引過來。所以卡戎也曾經擁過許多揮發性的物質,像氮氣和甲烷,但冥王星偷走了它們!


圖片來源: ESO,一位藝術家對雙小行星 90 安提普的印象。如果這兩顆小行星都有大氣層,那麼更密集、更大規模的小行星可能會偷走另一顆小行星的整個大氣層。

如果卡戎和冥王星從未靠近彼此,卡戎很可能仍然擁有這些容易揮發的物質,並且也會像冥王星看起來的那樣明亮。這也就意味著柯伊伯帶中的大多數星體我們看上去都會和冥王星有些相似,而不是像卡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大概有將近50年的歲月,我們一直都認為冥王星很可能是太陽系外部的一個孤獨的天體。現在,我們知道它不僅是柯伊伯帶中最大的星體,也了解了柯伊伯帶裡存在著數百萬個星體,以及數十到數百個大的天體。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冥王星和冥衛一如此的不同?
    冥王星和卡戎——大小自有不同!圖片來源:NASA/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冥王星和卡戎西南研究所歷時九年多,長途跋涉了30億英裡(約50億公裡),新視野號探測器蹣跚著步子,終於來到了冥王星,我們也終於得以近距離地觀察了一次太陽系最外一層的世界,並且發現了以下幾個驚人的事實:(1)冥王星存在著由氮氣,一氧化碳和甲烷組成的大氣層;(2)冥王星存在著一顆巨大的近地軌道衛星
  • 為何冥王星與冥衛一如此不同?
    冥王星是一個充滿了揮發性化學物質的世界,這些化學物質在陽光下升華(如沸騰,但它是直接從固體變成氣體) ,上升到高層大氣,冷卻,凝結和沉澱。由於水、甲烷、一氧化碳、氮等主要地表成分的密度和性質不同,導致了地貌的不斷變化。冥王星的表面不斷經歷著改造過程,隆起的山脈形成了裂縫。冥衛一則不同,它的表面並不具備這些揮發性物質。
  • 冥王星的山脈被積雪覆蓋,但原因與地球不同
    左邊是冥王星赤道附近的「克蘇魯」區域,右邊是地球上的阿爾卑斯山兩個非常相似的景觀是由非常不同的過程造成的。2015年,新地平線號太空探測器在冥王星上發現了壯觀的白雪覆蓋的山脈,這些山脈與地球上的山脈驚人地相似。這樣的景象以前從未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被觀測到。我們星球上的大氣溫度在海拔降低,冥王星上的大氣溫度卻在海拔升高,這是太陽輻射的結果。那麼這些冰是從哪裡來的呢?
  • 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 真正的原因是這樣的
    那麼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呢,怪只怪它不太爭氣吧,長得太小了並不是算是真正的行星。可是後來又發現了一些比冥王星要更大的星球,而冥王星相比之下,距離太陽太遠,體型又太小,最終太陽系又變回了八大行星,這就是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的原因。雖然現在有說冥王星重回行星之列,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了。
  • 為什麼浪漫的冥王星不再是行星
    為什麼曾經是行星的冥王星會從行星的隊列中被擠了出來了呢,這個首先要從「什麼是行星?」這個問題來看了。「行星」這個詞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了,起源於希臘語:"planetes"意思是流星,五個肉眼可見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是經典行星,冥王星與他們不同的是它以奇怪的路徑在天空中移動。望遠鏡問世後,天文學家發現了兩顆新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它們距離地球太遠了,無法用肉眼觀察到。
  • 為什麼冥王星又重新被視為行星了?
    我不確定,但我希望冥王星可以重新被歸類為行星,就像地球一樣,就像水星和其他小天體一樣。也許這源於兒時的童話:冥王星還在太陽系,一切都很好。圖解:不同角度拍攝到的冥王星最清晰照片的拼接圖成為行星的三個標準: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決定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
  • 冥王星為什麼不是行星?
    我擔任格林威治這裡的公眾天文學家,一直有人問我冥王星Why was it reclassified?為什麼把它重新歸類?And if it's not a planet anymore, then what on earth can it be?如果它不再是行星,又會是什麼?
  • 為什麼冥王星被降為矮行星?
    在太空中-7月11日: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這份講義中,矮行星冥王星(R)和冥衛一卡戎(Charon)的照片拍攝於2015年7月11日。照片由NASA / JHUAPL / SWRI通過Getty Images提供。冥王星為什麼被降級?大小真的重要嗎?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我想題主是誤會了。冥王星始終都是在圍繞著太陽旋轉,是太陽系中的一份子。冥王星不是被踢出了太陽系,而是從大行星中的名單中除名了。這九大行星中的第九顆行星就是冥王星。後來部分科學家認為冥王星不具備成為大行星的資格,於是就湊一塊開了一個會,研究了一下,把冥王星從大行星的名單中除名了。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圖示:冥王星科學家為什麼為這麼做呢?這事兒還得從冥王星的發現開始說起。冥王星是1930年由美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湯博發現的。
  • 怪異的冥王星:它為什麼遍布寒冰?山脈和峽谷是怎麼形成的?
    冥王星的大氣層同樣混亂複雜,它是一個高約1500千米的氮氣和甲烷氣泡。由於甲烷受紫外光照射而引起的某種復  雜的光化學反應,冥王星的大氣層也擁有一些重有機物,包括乙炔、乙烯和乙烷。這些分子最終形成微紅色煙狀顆粒,被稱作索林。當索林受到暗淡陽光照射時會產生陰霾,很多很多的陰霾。
  • 冥王星:它到底是一顆行星嗎?科學家有不同意見!
    這幅效果圖展示了右邊的冥王星從赤道上方的高度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冥王星和木衛一之間的亮星是北極星,它直接懸掛在地球北極上空。早在2006年,讓許多非科學公眾和一些天文學家感到困惑的是,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決將冥王星踢出了行星行列。
  • 「冥王星」為什麼會被踢出九大行星?它做錯了什麼?
    "冥王星"為什麼會被踢出九大行星?它做錯了什麼?因為冥王星的位置,位於太陽系的外圈,能夠照射到的陽光,其實很少,所以人類直到1930年的時候,才第一次發現了冥王星,也就是說冥王星也當了76年的行星,但是最終還是被踢了出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傳說冥王星環境惡劣,科學家卻發現不明物,這是為什麼?
    傳說冥王星環境惡劣,科學家卻發現不明物,這是為什麼?宇宙浩瀚無垠,如果不深入探討的話,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只有皮毛。自科技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我國在航天領域就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人類逐漸實現進入太空的夢想,環遊太空,帶回不少據信息和數據,讓人類對宇宙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知。宇宙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神秘的,它包含數以萬計的星體,每個星體都有獨自的運轉方式。在人類尚未走出地球之前,認為地球非常的廣袤,等真正走出地球之後,才逐漸意識到地球只是一個小小的星球,人類就如同滄海一粟一般。
  • 為什麼大家都在分享冥王星圖片?
    據報導,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太空飛船在7月14日飛過了冥王星,並且傳回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由於相比目前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冥王星距離地球最遠——超過40 億公裡,所以這也是一場頗費周折的飛行。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組關鍵數字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這麼多人在為這張照片歡呼。
  • 為什麼冥王星不再被視為行星?
    正如圖中所顯示的那樣,冥王星位於太陽系的最外環,與被定義為行星的其他天體相比,它的軌道最不規則。美國宇航局(NASA)供圖自從1930年被發現以來,冥王星就自帶神秘光環。 冥王星如其他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一樣,密度大且由巖石構成。然而,離它最近的鄰居們都是氣態的類木行星(如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基於此因,許多科學家認為冥王星可能來自於太空他處,受到太陽引力的影響,才來到了太陽系。也有天文學家曾一度認為,冥王星曾是海王星的衛星之一。 冥王星的軌道是混沌的。
  • 冥王星為什麼被除名,冥王星到底有多可怕?
    冥王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一顆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極寒天體,但是在2015年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在冥王星的表面上發現了一塊心形的區域,看起來既神秘又可愛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九大行星」的行列
    與其他柯伊伯帶天體一樣,冥王星主要由巖石和冰組成。冥王星相對較小,僅有月球質量的1/6、月球體積的1/3。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但是由於當時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人們對冥王星了解得也不多。後來隨著觀測能力提高,人們發現冥王星相比其他八大行星有一定的怪異之處。首先,冥王星沒有最初人們預測地那麼大,它甚至比月球還小。當然,科學家們並不會因為體積就歧視冥王星,因為相比木星,地球也只是小個頭。其次,人們發現冥王星附近還有其他一些和冥王星大小差不多的天體,甚至它的衛星都有自己一半大小。
  • 冥王星是米奇的好朋友?和孩子怎麼聊冥王星?
    這麼火這麼有愛的行星,你怎麼和孩子聊它?別繞那些你都說不清的天文知識,不如拋磚引玉,讓孩子在這個暑假,開啟他自己的太空之旅。  遙遠的太空,冥王星和地球相距48億公裡,一般人用肉眼根本看不見它。但距離阻擋不了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對它的熱情。1930年,湯博根據當時其他天文學家的預測,發現了冥王星。
  • 科普:為什麼冥王星不再被視為行星了,反而被降級?
    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學過地理,可能仍然記得九大行星的口訣,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最後是海王星和冥王星,但是如今這句口訣可能不再適用了。大家知道為什麼冥王星不再是行星?1801年穀神星被發現,它是一個介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大小只有地球衛星半徑的一半,就是他被發現後的第二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名為帕拉斯的行星,幾年後又發現了另外的三個行星,但觀測到的星係數量迅速變多時,天文學家注意到行心的定義應該被重新定義了。他們發現這些天體之間的共同特點,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多,因此又被稱為小行星帶中的小星星。
  • 為什麼在冥王星之外不可能有一顆大行星呢?
    早些時候,因想要將冥王星從行星之列除名而出名的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蒂金組成的團隊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們發現了冥王星軌道之外存在第九顆行星的證據。不像宣稱發現其他遠遠超出已知世界軌道的大星球(X行星,復仇女神,一個巨大的冥王星等等)時,這不僅僅是基於推測:這一次,有一些令人信服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