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異的冥王星:它為什麼遍布寒冰?山脈和峽谷是怎麼形成的?

2021-01-13 網易

  2015年7月14日,數百萬人屏住呼吸注視著他們製造的鋼琴大小的太空飛行器飛往48億千米外的冰冷巖石(指冥王星)

  。通過「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我們第一次看清了冥王星,所見令人吃驚。但之後8個月以來,幾篇有分量的科技論文的發表,清楚地顯示出我們對這個微小世界之複雜性只知皮毛。

  我們眼中的冥王星上有高聳的冰山,有流動氮氣衝蝕出的峽谷,在廣闊的冰原上布滿冰丘,上空因光的散射造成了

  許多複雜的光層(那時其上空變成了藍色),小衛星像瘋狂的陀螺一樣旋轉,有一個名為卡戎(冥衛一)的雙星幽靈。行星科學家做夢也沒有想到,在我們太陽系黑暗的外圍會發現遠比他們想像中更為複雜且有活力的系統。

  近期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五項最新研究講述了冥王星及其奇怪小衛星家族的故事。儘管論文中的事實、數據和圖像令人印象深刻,但我們對冥王星的整體了解還很有限。為了寫這篇文章,我與6名行星科學家進行了交談。

  在他們看來,要想了解這個宇宙奇景是如何運轉的,還需要做更進一步的研究。

  

  簡言之,我們所知如下:冥王星是一顆小星球,其直徑為月球直徑的70%;它和冥衛一一起被重力環抱,冥衛一的大小約為冥王星的1/2,質量約為冥王星的1/8。冥王星有一個巨大的巖石核,其元素構成與地球相似。巖石核被冰幔包裹,冰幔上又覆蓋了一層更具揮發性的冰層,其中含有氮、甲烷和一氧化碳。星球上的溫度在極冷與極熱間轉換,這三種揮發性冰層不斷純化、沉澱並在冥王星表面流動,結果形成了令人驚訝的各種地貌,譬如有圖案的平原、歷史久遠的崎嶇環形山、高聳的山脈,甚至還有冰火山。

  「新地平線」號地質地球物理成像團隊的負責人,也是描述冥王星地質情況的論文的第一作者傑夫·摩爾說:「最令人吃驚的是冥王星地質情況的多樣性。我認為,冥王星在每一個可能的方面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斯普特尼克冰原是冥王星上最有趣、最神秘的地質特徵之一,它位於被稱作「冥王之心」的「湯博區」西側,是一個1000千米寬、無坑無山的冰盆地。以塊狀多邊形結構為特徵的斯普特尼克冰原似乎在積極地進化,就像羅威爾天文臺的威爾·格倫迪所言,「它就像一隻煮燕麥的壺一樣在緩慢移動著」。

  這種冰對流的機制還不為人所知,專家認為,或許是由於冥王星內部的熱以及上層氮冰和下層水冰之間的密度差共同作用的結果。

  格倫迪說:「它比任何人幾年前能夠想像到的要混亂複雜得多。在地球上,我們有水,水可以蒸發、結晶。我們不知道當有多個揮發物同時存在時會發生什麼,冥王星向我們展示了這些。」

  冥王星的大氣層同樣混亂複雜,它是一個高約1500千米的氮氣和甲烷氣泡。由於甲烷受紫外光照射而引起的某種復

  雜的光化學反應,冥王星的大氣層也擁有一些重有機物,包括乙炔、乙烯和乙烷。這些分子最終形成微紅色煙狀顆粒,被稱作索林。當索林受到暗淡陽光照射時會產生陰霾,很多很多的陰霾。

  西南研究院的一位行星科學家、一篇描述冥王星大氣層的新論文的首席作者蘭迪·格萊斯頓說,「陰霾驚人,起初我們不知道是什麼造成了這些陰霾。」

  實際上,在冥王星表面最近的兩三百千米的木氣層內有幾十個不同的陰霾層,絕對令人嘆為觀止。但是,它們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格萊斯頓和他的共同撰稿人在他們的論文中提出,陰霾是由重力波而非引力波造成的,冥王星大氣層中的浮力波使索林顆粒懸浮在不同的水平層上。驗證該假設還需做更多的研究。

  「新地平線」號的近飛探測得到的另一大驚喜是:冥王星的上層大氣比我們預想的要冷得多,也密得多。實際上,在很高的海拔處,大氣變得非常冷,以至於氮氣都沉澱了,只在太空的邊緣留下了一層薄薄的甲烷。

  「當我們看到上層大氣中氮氣如此少時感到很驚訝。」格萊斯頓說,「這很可能說明大氣散逸到宇宙中了,只剩下了我們認為的數量的1/50。」

  冥王星的大氣層不像我們起初認為的那樣易漏。這一發現也證實了空間環境的觀測,在那裡,從冥王星上脫逃的成分與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流相互作用。

  大氣和太空物理實驗室的弗蘭·巴格納爾說:「我們原來認為,會有物質流出大氣層,那將意味著會產生一個巨大的大氣與太陽風相互作用的區域。然而,事實是,太陽交互作用的區域相當小。」

  

  冥王星的太空環境也非常乾淨。「我們想,有4顆小衛星再加上冥衛一,必定有許多雜物,」巴格納爾說,「但是『新地平線』號的測塵計在快速穿過該區域時幾乎沒有發現飛散的粒子。我想這個事實告訴我們的是,小衛星形成時製造的塵埃隨即便消散了。」

  這個事實還告訴我們,創造了冥王星、冥衛一和4顆小衛星的那個劃時代的事件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冥衛二、冥衛五、冥衛四、冥衛三是繞冥王星/冥衛一雙星系統旋轉的4顆小而閃亮的行星。《新生星球研究》的共同作者比爾·麥金農說:「這些行星上有相當數量的環形山,這可將它們的形成期推到至少40億年前。」

  儘管這些行星的構成成分還沒有確定,但是它們的亮度足以使我們確信它們是由冰組成的。或許,它們是大衝擊期間冥王星外殼的脫落塊。

  沒有更好的方法來描述它:冥王星的小行星們完全混亂不堪。它們以超常的速度和瘋狂的角度旋轉,恰似被綁在旋轉椅上的pop-o-matic遊戲盤中的骰子。

  麥金農說:「誰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呢。雖然我們從未見過類似的事情,但或許在我們太陽系中繞大一點的星球旋轉的某些捕獲衛星都是這樣混亂的。對那些喜歡動力學的人們來說,這僅僅是自然多樣性的又一個例子。」

  在此,我簡單地總結了近期發表的五篇論文的研究結果,它們代表了數月來對穿越深空網絡從「新地平線」號傳回的數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總結。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新地平線」號在近飛探測中得到的一半以上的數據仍然在正駛入柯伊伯帶深處的探測器上,要全部收回數據至少還需要8個月。未來的數據不會改變目前的結論,但會使細節更清晰。

  「新地平線」科研團隊下一步的任務是探究已知事實的緣由。就像我在開頭說的那樣,儘管我們有了所有這些對冥王星的觀測結果,但是我們對其了解甚少。

  準確地說,冥王星的山脈、荒地和峽谷是怎麼形成的?它們的進化有多快?冥王星表面形狀的改變經歷了哪些進程?僅僅是因為陽光蒸發了冰,還是因為其內部的熱起了作用?為什麼冥王星能如此好地保留其大氣層?其大氣層又是如何與其地面相互作用的?冥王星和冥衛一以前是什麼樣子的?它倆是如何改變的?

  我們剛剛開始回答這些問題,不過還好。事實上,應該說比較好。這意味著最好的發現還在前頭。

  冥王星上的「蜘蛛腿」

  美國航空航天局近日發布的冥王星最新照片顯示,在冥王星冰質表面匍匐著一隻巨型「蜘蛛」。這是一種極為獨特的地形特徵,「蜘蛛」的腿都是巨大的冰體裂縫,其中最長的一條裂縫長約580千米。這些裂縫形成的圖案是我們在外太陽系空間中從未見過的,而且和冥王星其他地區形成的圖案不同。

  科學家將這條裂縫非正式命名為「斯雷普尼亞溝」。這組裂縫東西向較短,長度不到100千米。在北方和西方,這些

  裂縫延伸到北部高緯度地區斑駁起伏的平原;而在南方,裂縫則被刀片狀的「塔爾塔羅斯山脊」截斷。裂縫暴露出冥王星表面之下的紅色沉積層。

  美國航空航天局「新地平線」號項目組科學家介紹說,這樣的裂縫在冥王星表面隨處可見,它們通常出現於一個個長條形的範圍內,呈並列平行狀。這是由於冥王星表面水冰外殼全球性擴大造成的。裂縫如果呈輻射狀延伸,就可能形成蜘蛛狀地形;這種輻射狀的裂縫可能是由於冰質外殼某一點集中受力,形成了裂縫匯聚點,比如冰質外殼表面之下某種物質突然湧出、爆發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環遊冥王星」:數千米高的冰脊,猶如鋒利鋸齒刀
    斯普特尼克平原向北和向南方向是冥王星表面最獨特的地形——綿延的山脈,其中包括:希拉蕊山脈,它是由斯普特尼克平原延伸3英裡的巨大水冰塊構成,高度相當於落基山脈。這將是探險者旅途中最美的風景,亮白色的斯普特尼克平原和暗黑色的Cthulu Macula在前景方向黑白融合在一起,而遠處背景是若隱若現的高聳山脈。
  • 「環遊冥王星」:你將看到什麼神奇景象?
    在史波尼克高原的北面和南面,是冥王星表面最獨特的地形:綿延的山脈。這其中包括了希拉蕊山脈,由高原上延伸近5公裡的巨大水冰塊構成,高度相當於落基山脈。你在這裡可以拍攝到旅途中最美的風景之一:亮白色的史波尼克高原和克蘇魯區(Cthulu Macula)在前景相遇,而山脈在背景中若隱若現。這些山脈是如何形成的?
  • 冥王星上的巨大心臟是怎麼形成的? 揭巨型心臟形成之謎
    冥王星上的巨大心臟是怎麼形成的? 揭巨型心臟形成之謎時間:2016-10-12 14:4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冥王星上的巨大心臟是怎麼形成的? 揭巨型心臟形成之謎 冥王星上的巨大心臟是怎麼形成的?
  • 冥王星上山脈的「皚皚白雪」,真身原來是甲烷
    2015年,「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探測器在冥王星上發現了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壯觀山脈,它們與地球上的雪山山脈驚人地相似,而這種景象之前從未在太陽系其他星球上被觀測到。不過,地球的大氣溫度會隨著海拔上升而下降,而冥王星上的大氣溫度則由於太陽輻射的作用隨海拔一起上升。那麼,問題來了:冥王星上覆蓋山頂的雪到底來自哪裡呢?
  • 冥王星的山脈被積雪覆蓋,但原因與地球不同
    左邊是冥王星赤道附近的「克蘇魯」區域,右邊是地球上的阿爾卑斯山2015年,新地平線號太空探測器在冥王星上發現了壯觀的白雪覆蓋的山脈,這些山脈與地球上的山脈驚人地相似。這樣的景象以前從未在太陽系的其他地方被觀測到。我們星球上的大氣溫度在海拔降低,冥王星上的大氣溫度卻在海拔升高,這是太陽輻射的結果。那麼這些冰是從哪裡來的呢?由CNRS科學家1領導的一個國際小組進行了這次探索。
  • 怪異的矮行星!細細琢磨五項研究,用「新視野」看冥王星
    圖源:NASA/JHUAPL/SWRI通過「新視野」號,我們看到了高聳的冰山,流動的氮氣雕刻的峽谷。一座座冰山漂浮在各色各樣的冰原上,橫跨全球的冰海。天空捕捉了光線並將其散射,形成了許多複雜的層次(其天空已被證實是藍色的)。冥王星周圍的小衛星像陀螺一樣瘋狂旋轉。同時一顆被稱為卡戎的衛星與冥王星成對並行。
  • NASA最新3D視頻近距離展現冥王星及冥衛一的獨特地形
    美國宇航局(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在2015年7月14日飛掠冥王星,其也成為首個探測這顆遙遠矮行星的探測器。當天「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約7750英裡上空飛掠冥王星,拍下了冥王星及其奇怪衛星的第一批「特寫照」。
  • 你知道冥王星是怎麼被發現的,為何水冰為何只覆蓋紅色極區?
    而且它的軌道和海王星的軌道是交叉的,也就是說,冥王星的每圈都處於相對較長的時間裡比海王星更靠近我們。實際上在整個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海王星實際上都是離我們的太陽系最遠的行星。直到1999年2月11日,冥王星才返回外軌道,在那裡他將停留228年。在「新視野」號到達冥王星之前,我們對冥王星的認知非常有限,因為冥王星離我們很遠,比月球還小。
  • 峽谷鬼見愁之鐵馬冰河|冰河|熔鐵少女|新英雄|瑞爾|寒冰|鬼見愁
    經過大秦遊戲小編這幾天不斷的嘗試,摸索出了下路新陣容寒冰和新英雄熔鐵少女,我給這個組合起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名字(鐵馬冰河)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這套組合的具體打法,開飯!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英雄機制寒冰自然就不用多說了,給大家簡單的講解一下新英雄熔鐵少女-瑞爾。
  • 為什麼冥王星和冥衛一如此的不同?
    冥王星和卡戎——大小自有不同!圖片來源:NASA/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冥王星和卡戎西南研究所歷時九年多,長途跋涉了30億英裡(約50億公裡),新視野號探測器蹣跚著步子,終於來到了冥王星,我們也終於得以近距離地觀察了一次太陽系最外一層的世界,並且發現了以下幾個驚人的事實:(1)冥王星存在著由氮氣,一氧化碳和甲烷組成的大氣層;(2)冥王星存在著一顆巨大的近地軌道衛星
  • 為什麼冥王星和冥衛一如此的不同?
    「託林」是在太陽系邊緣的行星上由最初的甲烷、乙烷等簡單結構有機化合物在紫外線照射下形成的一種共聚物。冥王星上地形複雜多變,有著像落基山脈一樣高的冰山,被厚厚的「甲烷雪」所覆蓋著的地方,還有著由飄浮的氮冰組成的各種千奇百怪的東西,但是和冥王星形成鮮明對比的卡戎,卻更像是月球或者是水星,看上去平平無奇,哪裡都一樣。
  • 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近距離探秘冥王星系統和神秘柯伊伯帶
    這些山脊似乎是由與沙粒一樣小的甲烷冰顆粒形成的,它們被附近山脈的風吹成沙丘。冥王星上新發現的沙丘告訴我們,這個矮行星的地質和大氣比以前預期的要動態得多,其稀薄的多層大氣有助於塑造景觀。這些地層發現於環繞冥王星Sputnik Planitia平原的山脈附近,就地質學而言,這些地層似乎還很年輕,已有數十年或數百年的歷史。
  • 恩施大峽谷的雲龍地縫,為啥兩岸地質年代不同?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雲龍地縫、幽深絕美去恩施大峽谷,雲龍地縫和七星寨是兩大核心景點。當然,峽谷中的景點有很多。但每一處都是美不勝收,壯美無比。通往雲龍地縫的路上,兩岸陡峭,飛瀑狂瀉,地縫怪石遍布,五彩斑斕,古木蒼翠、碧水潺潺,幽深至極。令人震撼而神怡。
  • 為什麼冥王星又重新被視為行星了?
    冥王星不滿足的一個方面是:在柯伊伯帶,它周圍被冰和巖石碎片包圍著。以下是支持冥王星為行星的流行論點和事實:1.大小。冥王星和地球一樣很小,至少和木星這樣的龐然大物相比是這樣。圖解:地球、鬩神星、冥王星、鳥神星、妊神星、賽德娜、小行星225088、創神星和亡神星及其衛星的大小比較圖。2.形狀。冥王星在柯伊伯帶,但它不同於其他的冰塊和巖石。冥王星、穀神星、鬩神星和其他矮行星的體積足夠大,可以由引力形成漂亮的圓形。
  • 冥王星的軌道真的很怪異!
    然後是冥王星——這個古怪的人,隨著自己軌道鼓的節拍行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顯然,它離太陽太遠了,任何人都不會費心去糾正它。首先,以它的傾斜度為例,這是天文學家用來描述行星軌道傾斜度的詞。相對於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平均值,冥王星的軌道角度為17度。這聽起來不算多,除非你把它比作地球,它只差1.5度。
  • 見證歷史:這是新視野號的一小步,是人類和冥王星戀情的一大步!
    新的照片讓我們人類首次看清了冥王星小衛星長什麼模樣,看到了冥衛一卡戎表面巨大的峽谷,還看到了冥王星赤道附近出人意料年輕的高大冰峰。7月16日凌晨,新視野號公布的冥衛三照片。新視野號公布的冥衛一卡戎照片,可以看到深色的極區和巨大的峽谷。卡戎上顏色最深的地區,被非正式命名為「魔多」。對,就是指環王裡的那個魔多!
  • 清晰10倍的冥王星圖片來了!
    北京時間7月16日凌晨,NASA發布了一組「新視野」號14日晚近距離飛掠冥王星及其衛星的高清圖片。  圖中為在冥王星上發現了一處高達3500米的年輕冰冷的山脈。相對於太陽系45.6億的年齡,這座冰山形成不超過1億年,並且可能仍在成長中。
  • 冥王星「冰封之心」太重致表面坍塌
    原標題:冥王星「冰封之心」太重致表面坍塌 英國《自然》雜誌30日發表的一項天文學研究報告稱,在冥王星最寒冷心形區域內的史波尼克平原,寒冰累積不可避免,而正是寒冰的重量導致了表面坍塌、盆地形成。這項發現增加了人們對著名的「冥王星之心」形成與該區域演變的理解。
  • 冥王星赤道山脈,長得像極滑雪勝地,可背後科學真相讓你驚嘆不已
    而在飛越冥王星的過程中,探測器已能清晰地觀測到冥王星獨特的大氣層和及其表面特徵。特別是拍攝冥王星赤道的 Cthulhu Macula 地區時,它拍下了Pigafetta Montes 和 Elcano Montes山脈時,意外發現了「積雪」。
  • 地球上最深的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深處達6009米
    它起源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喜馬拉雅山的北麓,然後從西向東流動。然後,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最東端,向南延伸,進入南亞地區,成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最後與恆河合併,注入孟加拉灣。什麼樣的地形可以稱為峽谷? 即兩側的地形較高,中間的地形較低,兩側的較高地形可以彼此靠近。這樣的地貌可以稱為峽谷。 地球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峽谷,一些著名的峽谷為人們帶來了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