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也碰到過這樣的情況:
你珍貴的東西被來家裡做客的熊孩子給弄壞了,但是他的家長非但沒有道歉甚至還口口聲聲說著:他還小,不懂事。不知道你看沒看到某些新聞,某孩童被人質疑猥褻女性,家長與被害者當場開撕。
在我們看到或者經歷這些事情的時候,深切地感受到: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會有一個家長,咄咄逼人,顛倒是非,口口聲聲說著他們還是孩子,卻忽略帶給別人的傷害。今天的這部電影《伊甸湖》講述的就是熊孩子與家長沆瀣一氣的故事。
故事的開頭是一對正在熱戀期的情侶,打算去伊甸湖度過一個甜蜜而輕鬆的假期。一如往昔恐怖片的尿性,一路上都是不要繼續前進的指示,但是依舊毫無作用。史蒂夫和珍妮在路上碰到了一個冷漠的男孩,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們度假的高昂興致。到達湖邊的沙灘後,他們又遇到了一群男孩子,這群男孩子很顯然都對對這個世界充滿著惡意,欺負別人甚至辱罵試圖管教他們的史蒂夫。
所謂記仇也不過如此了,這群熊孩子還往他們的車胎下塞了碎玻璃導致爆胎,甚至在史蒂夫打算求婚的時候發現包被他們偷走了。熱血方剛的史蒂夫當然氣不過,於是找他們對峙,對峙的過程中卻不小心殺死了孩子的老大布萊特的狗,當時布萊特心態就炸了,混戰之下史蒂夫和珍妮上車就跑,卻沒想到撞到了樹上,於是史蒂夫落到了孩子們的手中,珍妮得以逃脫。經歷種種曲折,珍妮和史蒂夫再次相遇了,但是史蒂夫卻被人折磨得奄奄一息,珍妮不得不獨自出去求救,卻因為輕信一個孩子與男主再次雙雙落網。
又是一番折磨,史蒂夫支撐不住丟下珍妮領了盒飯,但是珍妮憋著一口氣愣是又逃了出來。逃到小鎮上的她因為暈厥被一戶人家收留,她會藉此躲過一群熊孩子嗎?造物主顯然並不想讓萬事如意,當珍妮看到家中的照片裡是布萊特的時候,連觀眾都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絕望。
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只有一條主線帶著觀眾走下來,但是畢竟這是一部驚悚片,所以對於劇情這方面沒有必要要求太高。重點在於整個過程的緊張感和壓迫感,這無非就是一個現實版的「貓抓老鼠,貓玩老鼠」的故事,而故事結尾的巧合也給觀眾帶來了另一種驚悚感。
除此之外,故事中的伏筆埋了很多。史蒂夫在找熊孩子理論的時候發現他們在虐待動物;布萊尼為了不讓孩子們背叛,命令熊孩子一人捅史蒂夫一刀……
這些暴力因子的存在也在暗示著我們史蒂夫和珍妮悲慘的結局。另外,熊孩子背後總有熊家長,在這家長眼中人的姓名已經不算什麼了,孩子至上的原則讓珍妮的世界瞬間灰暗,也讓我們倒吸一口冷氣。有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往往會導致孩子不受管教,看到這裡,或許我們真的該好好反思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也不差。家是每一個孩子出生後最先生活的地方,也是最溫馨、最有安全感的地方。也正因為這樣,父母便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以說,家庭教育的恰當與否決定了孩子能否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而有時候,「熊孩子」的誕生往往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失敗,或者說是父母的溺愛導致的。這部電影引申出的真理和背後的真實事件為我們講述了「熊孩子」的可怕。不知者無畏,這些怪孩子嗎?我們恐怕只能說,這其實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失敗吧。當然,我並沒有認為孩子們沒有錯,恰恰相反,孩子們也因此犯下了人生中不可抹除的大錯。
事實上,這部影片是根據事實改編的,改編自1985 年 4 月 20 日發生在香港的最嚴重的童黨殺人事件—— " 寶馬雙屍案 "。就讀香港島港島中學的一對英國籍情侶 Kenneth McBride 及 Nicola Myers 在前往香港島北角的賽西湖公園之後失蹤,經過警方調查,最後得出的結果是被一群年僅 16歲左右的孩子折磨並殺害。
但是,憑什麼無辜的人就要承受他們無端的怒火和莫名的暴力呢?伊甸湖本來是一個聖潔的地方,卻因此而沾染了血腥。影片中這樣強烈的對比和現實中無數的事實,真的該引起社會的警醒和深深的反思。通過這部影片,也為我們好好地上了一堂思想課。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恐怖片,大家對《伊甸湖》有怎樣的理解呢?歡迎大家在評論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