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羅馬建立一個競爭對手,這是君士坦丁的本意,建立了君士坦丁堡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君士坦丁所做的一些舉措,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文章內容吧!
可以肯定的是,君士坦丁能夠預見自己的決定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可以想見的是作為一個天才,他敏銳的預見能力是無人能比擬的。既然他擁有超乎尋常的預見能力,那麼他本應該預料到事情的進展很奇怪,有違他當初的願望,他也應該懸崖勒馬。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完全是個謎。這不是相關問題演進的焦點所在。如果我們認定這一點,即從284年開始羅馬已經不再是帝國的首都,人們在觀念中也默認了這個事實,不再將羅馬與皇帝寢宮聯繫在起的話,那麼君士坦丁堡的修建或許可以被歸結為形勢所迫而非有所預謀。
可是從來就沒有哪個皇帝想要廢除羅馬的都城地位而另建新都,即使是敘利亞的狂人皇帝埃拉伽巴盧斯也從沒試圖在東方建立都城。儘管伊利裡亞人奧萊裡安沒有任何理由去博得元老院和羅馬人民的好感(我們也許還記得鑄幣廠官員的反叛),可他還是擴充了羅馬的疆域,並在羅馬四周築起了堅固的防護牆。我們不能把都城從羅馬遷走的問題歸因於戴克里先。如果他居住在東部的話,他更願意住在尼科米底亞,原因在於他不是士兵而是一位政治家,他把西部的地盤留給他的共治者赫庫裡烏斯。如果赫庫裡烏斯和他的愷撒待在米蘭、阿奎雷亞城、特萊維爾的時間比羅馬更多,那麼建立一個新都則顯得尤為重要了,但這並不是說有任何故意的企圖。
為羅馬建立一個競爭對手是君士坦丁的本意。君士坦丁堡的建立是個很出人意料的決定。324年的9月18日,當與李基尼鳥斯的最後一次戰役(距離卡爾西頓不太遠)打響的時候,君士坦丁還無法肯定自己是否會被重新驅逐回西部地區。但是到了11月8日,他就已經決定建立一個新的都城。那麼是什麼力量讓君士坦丁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改變了想法呢?我們長話短說。尤西比烏曾經詳細記載,君士坦丁在與對手進行的最後決戰中,他的心情和312年10月28日戰役中的心情非常相似。李基尼烏斯最終沒有成為一名基督信徒,不僅如此,他將大量時間都花費在跟術士的交流上。
君士坦丁將自己緊緊關在一個禮拜堂裡,眼前放著十字架,一刻不停地做著禱告,他像摩西一樣跟上帝交談。戰爭在不斷取得勝利,最後他的對手也落到自己的手中,君士坦丁對上帝的無比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為了向上帝表示他的虔誠,他決定把都城從充斥著大量異教徒的羅馬遷移到一個新的城市,這個城市裡的居民全部都是基督徒。君士坦丁肯定是在與李基努斯作戰的過程中選擇了拜佔庭這個地方,就在幾個星期之前他還與對手在這座古城的附近展開大戰。之所以選擇拜佔庭是因為它的戰略優勢。但是如果沒有經歷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才最後定奪的話,他又怎能在38威脅帝國統一的對手消失後,仍然堅持把帝國的都城遷到東部呢?所有現代的學者都認為東部的發展潛力要比西部大得多,至於人們所關心的具體年代,那純粹是為了理論研究進行的一種假設。既然君士坦丁建立新城的決心已定,隨之而來的便是緊鑼密鼓的遷都活動。雖然有觀點認為,當時的拜佔庭古城地理位置優越,潛在的價值無可比擬,但是從當時的情況看,這座城市並不佔主要地位。君土坦丁本人也承認拜佔庭只是新都的中心部分而已。他開始向該城的四周擴建土地。擴建工程從324年11月開始,到了326年的時候這塊土地開始改名為君土坦丁堡。330年5月1日,該城舉行了正式的慶典儀式。
異教徒的神廟遭到大肆洗劫(其中包括神廟青銅色的大門、鍍金的屋頂和雕像),所有這些搶劫來的戰利品都用來建設新羅馬都城。仍然保持異教信仰的行政管理機構在城裡豎起堤喀女神和命運之神的雕像,可是在這樣一座古城之中,一旦皇帝登上寶座之後就絕不再允許異教徒在其中繁衍生息。君士坦丁對自己選擇的城市感到非常滿意,直到他去世時(337年5月22日)幾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拜佔庭,只有偶爾出現幾次意外情況時他才暫時離開過一段時間。
事實上,君土坦丁堡的修建完全是因為一位皇帝突發奇想而誕生的,他的目的就是要大力宣揚基督教。但是該城的政治意義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在漫長的幾個世紀裡,這座城市的命運跟它偉大的祖國息息相關,它一次又一次重新塑造羅馬帝國。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這道天然屏障的庇護下,古代和中世紀的希臘文明得以保存下來。這要歸功於君士坦丁的偉大決心,否則這一切文明都會蕩然無存。這就是君土坦丁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嗎?看起來又不像。
按照他的設想,新羅馬應當完全體現出羅馬的風格。他把元老院的部分機構遷到了君士坦丁堡,並且為了吸引古老的家族遷往新城,他還為他們建造了宮殿。〃°法律也是全部遵照羅馬法;宮廷語言和官方語言均為拉丁語;新羅馬將作為基督教的都城成為種信仰取得勝利的見證。實際上,君士坦丁堡成為具有希臘風格39的一座城市。在它建成後的兩個世紀裡,遷徙到東部的羅馬人後裔已經忘記了他們的母語,不再通曉任何拉丁文學,他們將義大利和西部看作是半蠻族化地方。伴隨著語言的改變,他們的精神也在發生變化。君士坦丁原以為他讓羅馬帝國獲得了重生,但是他忘記了他是在一個叫拜佔庭的地方建立了新羅馬。希臘在文化方面的貢獻是獨一無二的,但是此時它卻對拉丁文明產生了災難性的影響。現在,羅馬已經不再是帝國的都城,西部幾乎被人遺忘,而東部也毫不猶豫地改變了自己的立場,把打擊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的鐵拳毫不猶豫地揮向西部拉丁地區,這個時候這些地區已經瀕臨分崩離析的境地。拉丁人對希臘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這是君士坦丁絕沒有料到的。
形勢的發展出人意料,羅馬已經不再是打擊異教徒勢力的要塞,它轉而成為基督教的中心。主教的權力開始上升,它戰勝了所有的反抗勢力並在西部取代了皇帝的位置,皇權被架空。新舊羅馬之間宗教勢力的對抗開始升溫,最初還是潛在的不和,後來就演變成激烈的衝突,這種對抗最終以雙方的徹底決裂而告終。君士坦丁堡義無反顧地脫離了基督教,這與君士坦丁的初衷嚴重相違,當初他是那麼熱切地盼望宗教信仰的統一。
因此,儘管從表面上看君士坦丁的願望並沒有實現,但是歷史上究竟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實現自己的宿願呢?也許他們更應該安於命運賜給他們的那些權力,任時世界向前發展,而無須追問原因。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看完以後有什麼感受呢?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的話可不要忘記給我們點讚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給我們的建議也歡迎大家發表在評論區,小編都會仔細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