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學習中,李老師曾經提到漢字中的「形聲字」這一概念。其實漢字的造字法有四種,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另外加上兩種用字方法轉注和假借,一共六種,合稱「六書」。
像「日、月、雲、山、石、水」,這類字就是象形字。
像「一、二、三、本、末、立」,這類字是指事。
「從、比、森、休」等,就是會意字。
形聲字最多最常見,我們在第三單元通過識字課和園地三,了解熟悉了形聲字,知道了形聲字的字義大多與它的部首有關係。
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第四單元的生字,有沒有注意到,這裡面也有許許多多的形聲字。
這60多個會認字中,帶草字頭的字有「蔭、蔽、茸、藥」,會寫字裡面還有個「蘋」,再加上前幾個單元的「鶯、茁、蒙、蔗、蔥、艾、菠、茄、蘑、菇、蒸」,那我們就來說一說這「草字頭」。
帶草字頭就和草有關係嗎?
比如「鶯」,比如「蒙」,比如……難道「鶯」是鳥頭上長了草?
真的,帶草字頭真的和草有關係,不,九成九與草字頭有關。
其實,很多你想像不到的字,也和草有關係,比如「不」,比如「春」……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找資料,去了解更多的漢字背後的奧秘,今天我們來看第四單元的這些有趣的漢字。
蔭:形聲字。從艸(cǎo),陰聲。本義為樹陰。蔭,草陰也。——《說文》。草字頭,下面是陰暗的陰,加上草字頭之後,林木遮住日光所成的陰影,更加陰涼了。
蔽,形聲。從艸,敝聲。本義是小草。蔽,蔽蔽小草也。——《說文》。蔽,障也,隱也。——《廣雅》。現在常用隱蔽、遮蔽、蔽塞等等。
茸,這個字就簡單了, 它的本義是小草初生時又細又柔軟的樣子,比如毛茸茸。茸,草茸茸貌。——《說文》
藥:形聲。藥,治病草也。——《說文》從艸,樂聲。本義:治病的物品。因為中醫多用植物入藥治病,也就是草藥,所以藥為草字頭。比如,「大郎,來喝藥啦!」那碗裡,熬的就是草藥。
蘋:形聲。從艸,平聲。本義:浮萍。《說文》解釋,蘋,無根浮水而生者。
說完草字頭,再看看每個人在童年時期都會關注的東西:屎尿屁。
屎尿屁三個字的部首都是「屍」,當然也都與人有關係。《說文解字》寫到,尿,人小便也。從屍,從水。屍代表人體,尿的本義是小便。三個字比較簡單,吃進去的是米,出來的就是「屎」。
會認字中,「商」容易和「摘」「滴」的右半邊的「啇(dí)」混淆,不同的是,「商」八張嘴,「啇」十張嘴。「商」可以組詞商量、商議、協商,「啇」對於低年級來說不太常用,加上個部首「女」,你就熟悉了,「嫡」,電視劇裡常見的「嫡子」。
有個常錯的字,「補」,修補、縫補、補丁,很多人見過補丁,但是很多低年級的同學都沒有聽過補丁這個詞。補丁就是衣服上破了個洞,拿塊布補上。現在流行破洞衣服,恨不得自己弄塊洞,哪還有打補丁的。既然是衣服上的,那麼這個字的部首就是「衣補旁」,而不是「示補旁」。
很多同學用「渡」組詞的時候,肯定組過「渡過」,但是「dù guò」有兩個,度過和渡過。度過一般指時間事件,渡過一般指河流地方,因為「渡」嘛。但是「渡過難關」這個詞語除外。因為「難關」最初指的是關隘,後來引申為一種難以經歷或者完成的事件。
本單元會認字中,「提手旁」的字也有很多,「撐、拼、插、撞」,我們可以根據字形去理解、記住它們。
其中的「插」,右邊「臿」也讀「chā」,它是會意字。從臼(jiù,我們搗蒜泥用的那個,就叫蒜臼子),從幹,幹所以臼之。與舂(chōng)同意。本義:舂去麥皮。引申為舂搗。那麼,插這個字,就是用手拿著樹幹之類的工具,插到舂麥的容器裡。
在第四單元的字中,你認為哪些字有意思,不如一起來交流一下?
文中知識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