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萊姆(slime)是一種在電子遊戲與奇幻小說中時常出現的虛構生物,其身體結構相當多樣化,從流動的黏稠液體,到半固體的果凍狀、具有彈性而能蹦跳移動,依作品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如今,各種現實版的「史萊姆」(俗稱水晶泥)紛紛進入我們的視野,並成為文具玩具店的熱銷產品之一。水晶泥到底怎麼做的?隱藏什麼科學原理呢?
實驗所需材料
食用色素1支、硼砂2g、膠水1支
閃粉多色、水杯2個、攪拌棒1根
實驗操作步驟
1.2g硼砂倒入水杯,與30ml溫水攪拌配置硼砂水。
2.往水杯中倒入約25ml清水以及25ml膠水。
3.加入1滴藍色食用色素以及少量不同顏色的閃粉,攪拌均勻。
4.一邊攪拌混合物,一邊倒入少量硼砂水,直到混合物變成半固態無法再攪拌時停止倒入硼砂水。
5.將製作好的「史萊姆」倒出水杯並變換不同的形狀。
現象及原理分析
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發現,隨著硼砂水的倒入,膠水混合物變得越來越粘稠並最終變成半液態半固態的百變「史萊姆」。硼砂化學名叫硼酸鈉,膠水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硼砂與膠水相遇後會發生化學反應,使膠水分子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凝膠,可以任意改變形狀。
過去人們很喜歡包粽子時放一點硼砂泡泡糯米,炸油條也會下一點硼砂,說是做出來的粽子和油條好吃,麵條裡面也會添加硼砂,使麵條更筋道有彈性。大概是40年前,因為發現硼砂能致癌,所以國家就下令禁止硼砂作食物用途,在食物中放硼砂是違法的。
實驗注意事項
硼砂,嚴禁食用。謹防幼童誤食硼砂及硼砂水,實驗成品請妥善放置處理,避免幼童誤當果凍食用。實驗過程中需大人全程陪伴,不能讓孩子單獨操作,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