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一加油站內,一輛白色越野車加好油之後,車主想自己蓋上油箱蓋,不料因自身攜帶的靜電產生了電火花,引燃油箱內的汽油。司機立即把車上人員喊下車,加油站工作人員也是迅速拿起滅火器,20秒左右將火撲滅。身上的靜電怎麼就引發了明火呢?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該怎麼科學處置?我們的消防員"藍朋友"決定親自實驗,為大家科普科普。
實驗地點選擇在儀徵市第二消防站,這裡準備了一輛報廢私家車,油箱和油箱的蓋子完好,消防員現場模擬給私家車加油。揚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新聞宣傳科姚么九現場介紹:「現在拿的是靜電火花產生器,在靠近車子的時候產生靜電火花,來看一下汽油和空氣混合的氣體,能不能被我手中的模擬靜電火花產生器點燃。」實驗看到,當靜電火花產生器靠近油箱口沒一會兒,油箱口就出現了明火,火焰持續燃燒。
是什麼原理導致它燃燒呢?姚么九介紹:「加油的時候汽油和空氣形成混合氣,之後遇到點火源,將其點燃。」
隨後,消防員進行第二次實驗,準備三個油桶模擬汽車油箱,裡面分別裝有少量汽油、半桶汽油和滿桶汽油。分別模擬靜電火花靠近油箱口,看是否引發明火。
實驗發現三個模擬的油箱都是可以被點燃的,在瓶口位置能夠明顯地看到有火焰持續地燃燒。實驗人員說:「在加油的時候,不論裡面是少量還是中等的,或者已經加滿了汽油,這時候如果周圍有明火的話,都有被引燃的危險,但大家也不用過度驚慌,通過剛才實驗我們也看到,混合油氣被點燃之後,只有一點點小小的爆燃現象,我們可以快速利用身邊的滅火器材,進行處置滅火。」
那麼,哪種滅火器可以滅油類火災呢?隨後的實驗證明,乾粉滅火器和水基型滅火器都可以滅火。
姚么九介紹:「這種水基型的滅火器可以在油類的表面形成一層膜,和氧氣隔絕,起到滅火效果,同時還有降溫的作用。在遇到汽油這類火災的時候也不要慌張,可以把車輛車載滅火器拿出來,無論是乾粉的、還是新式水基的都可以,要儘量在上風方向,距離大概兩米,慢慢接近火源對它進行噴射,儘量噴射時間長一點,防止有復燃。」
看來在給汽車加油時,我們還是應該把靜電當回事,注意避免釀成事故。那麼,我們身上的靜電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是化纖類織物,比如衣服、織物座椅,一摩擦很容易產生靜電;第二是空氣中的塵埃與車身金屬表面互相摩擦產生了電,人身上的衣服、皮膚等摩擦產生的靜電無法隨空氣中的水分釋放掉,產生小火花,然後人一碰到車,就自然會「放電」了。
加油時,如何防止靜電產生呢?其實,在很多加油機上都會有除靜電的裝置,叫做靜電釋放器。加完油需要關油門或者開車門的時候,可以先把手放在油機自帶的防靜電裝置上,靜電去除後再操作。另外,也建議大家給汽車加油時,可以讓加油站的工作人員來完成全程的操作,我們儘量離遠一點。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董雯 編輯/趙夢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