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全媒體特派記者景毅 李兵 劉丹陽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市場化改革的主角。城市的開放發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民生福祉提升,本質上,真正的行動者、操盤手是企業家。青島建設「創業城市」,同樣要依靠企業家的力量。
借力青深企業家聯誼會2020年年會,11月16日,由風口財經主辦的「深青相擁-青深企業家創新對話」活動在深圳舉行。活動現場,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克興,天安數碼城(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鄭洪權,美高文體集團(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雄餘,深圳前海德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穎,深圳市安車檢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憲寧等青深兩地企業家圍繞青深企業家聯動,青島如何再出發、再創業進行了觀點分享。
就在本月初,風口財經聯合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主辦了「青春之島,後浪奔湧——青年企業家3+1創新對話」活動,邀請青年企業家、智庫平臺、資本大咖以及政府部門齊聚半島都市報大廈,暢談創新創業,將青島企業家宣傳周系列活動推向新高潮。
此次企業家創新對話活動移師深圳,試圖從深圳企業家的視角觀察、審視青島的再創業之舉,為青島打造創業城市獻計獻策。如今的深圳站在了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起點上。深圳不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還是中國創新創業的一面旗幟。當前,深圳創新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特質更加鮮明、生態更加完善。創業創新一直都是青島「學深圳、趕深圳」的一個重要內涵。對標深圳,青島提出要打造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讓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迸發,讓各類創業主體都能夠實現創業夢想。作為本次對話活動的主辦方,風口財經客戶端由山東大眾報業集團半島傳媒傾力打造,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的指示要求,立足青島、面向山東、輻射全國的區域性龍頭財經新媒體平臺。創新能力和技術驅動的不斷增強,使得風口財經能夠連結起更多的資源,搭建多維度、深層次的傳媒新生態。
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克興
天安數碼城(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鄭洪權
美高文體集團(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雄餘
深圳前海德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穎
深圳市安車檢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憲寧
1
談交流合作 體悟實訓為媒,深圳企業家成「老青島」
青島啤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克興表示,青深企業家聯誼會成立一年來,青深兩地企業家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達成了很多的合作,其中深圳的企業家在青島的投資已經超過了470億元,同時深圳的企業家也在青島找到了發展的機遇。未來,我們將在這個平臺上匯聚兩地的產業鏈、技術鏈、資金鍊和人才鏈,形成一個生態,在這個生態裡,匯集兩地企業,助力青島發展。
天安數碼城(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鄭洪權介紹,天安數碼城早在2011年就落戶青島,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企業生態鏈打造者,天安不僅將數十年的產業發展經驗帶到青島,更是身體力行,幫助青島孵化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在天安與青島近10年的協作中,天安的發展也得到很好的回報。「尤其自去年以來青島一批批幹部來深圳體悟實訓,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青島對於企業家的誠意,更是親身證實了『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鄭洪權說。也正是基於此,天安今年再次加碼青島,在動車小鎮投資落地天安科創城項目,繼續深耕青島市場。
美高文體集團(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雄餘談到,他們企業從去年起連續接收了4批體悟實訓隊員,通過與這些隊員的長時間接觸,讓他對青島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李雄餘說,去年剛得知青島要派實訓隊員來企業時,他的第一反應是「走過場」,可真正與隊員們接觸下來,他的感受很快發生轉變。「確實是真學、真幹、真思考,而且隨著一批批隊員的接力實訓,我們之間的聯動越來越務實高效,真心為實訓隊員的專業素質點讚。」
深圳市安車檢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憲寧同樣對青島的自然與產業優勢讚賞有加,他們企業也在青島平度、萊西等地投資落地了項目。「我們企業主要從事機動車檢測業務,與青島的著力點和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尤其是在新能源車領域,我們有著很多共同語言。」賀憲寧說,他們已經多次前往青島考察新能源車檢測項目,為與青島進一步的合作打好前站。
深圳前海德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穎自稱已經是個「老青島」,其實他與青島結緣正是始於去年年初的青島黨政考察團深圳行,這一年多來,他多次來到青島,對青島一些特色城區、街道已經相當熟識。「我非常喜歡青島,喜歡青島的風光,喜歡青島的人。」張穎坦言,自己以及身邊不少人之前對北方城市的營商環境都持疑慮態度。不過自從去年與來自青島的體悟實訓隊員們親身接觸後,他對青島的觀感發生了180度的轉變。「我們與青島來的隊員們同吃同工作,一起談深圳談青島,彼此收穫很大,青島隊員們工作品質作風讓我對他們以及他們代表的青島產生了深深的好感。」
2
談創新創業 願意學習的坦誠,是青島騰飛關鍵因素
對於青島建設創業城市的戰略決策,鄭洪權認為非常正確。他表示,如今的創業環境與過去有很大不同,靠一家企業單打獨鬥已經很難獲得成功,政府和企業都應該樹立創業企業生態圈的理念,讓人才、資本、市場等要素在生態圈中快速流動。青島如今學趕深圳並持續派出體悟實訓隊,一大批深圳企業到青島投資興業,正是打通了南北市場要素,助力構建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李雄餘表示,青島建設創業城市可謂恰逢其時,同時青島也有著北方城市中不多見的自然稟賦和產業基礎。以自身企業從事的文化體育產業為例,李雄餘建議,像青島這樣的高知名度、高美譽度城市,應該高舉高打,用文化體育為城市形象做營銷,發展相關產業,並圍繞優勢產業延伸上下遊產業鏈。同時,政府要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讓創業者、企業家能清晰地看到項目成功後可以收穫什麼。目前,李雄餘已經與青島市及嶗山區的文旅部門就文旅健康產業達成合作意向。除此之外,他們還與青島企業合作,在青島打造冷鏈實驗室項目,服務全國乃至全球的冷鏈供應鏈。在這個過程中,青島政府的支持讓李雄餘深感暖心。
張穎表示,當下的創業環境與他們那個時代已經有天壤之別。這種差別既有挑戰也有機會。對於創業者他給出了三個緯度的建議:人、錢、市場。首先要解決創業人才的問題,過去創業多是老闆單幹,現在都是合夥制的集團軍作戰,不同背景、不同資源的創業者整合在一起,優勢互補,讓資源在彼此之間流通起來,形成效益最大化。錢的問題是創業者最頭疼的事。對於從事技術性行業的創業者來說,張穎建議一定不要急於追求營利,一定要先潛心研究業務提高行業地位,這樣資本會不請自來,到時再考慮營利問題。市場問題更為複雜,各行各業差異巨大。不過從整體考量,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中國這樣的市場規模和中產階層規模,這是創業者最大的動力源。
與賀憲寧聊到青島再次創業的話題,這位在上世紀90年代創業起步,如今已成行業領先的上市公司老總顯得頗為興奮。他表示,創業就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他們企業每年都會提再創業。因為企業的發展環境在變、競爭對手在變、市場也在變,創業是個永恆的主題。對於如今的創業者來說,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甚至脫穎而出,必須要做差異化,必須要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只有自己的產品、服務做到最好,做到別人做不到,這樣的企業才能成功。一座城市同樣如此,把城市的產業結構、營商環境打磨好,這樣的城市自然會吸引創業者和投資者。賀憲寧說,單從青島提出學趕深圳並堅持選派領導幹部及企業家來深圳,就已經說明了青島想幹事、要幹事的決心,也體現了承認差距、願意學習的坦誠,這些都是一個城市能夠再次騰飛的關鍵因素。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