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主成長為一個女人
一切也會隨之改變
▲ 主播/ 夏萌 ,配樂/ 《Deeply Love》
01
引發爭議的少女童話
英國著名演員凱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前不久在《艾倫秀》中,說她不願給3歲的女兒看《海的女兒》和《灰姑娘》兩個故事。
為什麼這兩個如此暢銷的故事會惹得她如此反感?
她認為雖然這兩部童話中的女主人公是美麗善良的代表,但卻會對女兒的獨立性格產生錯誤引導。《海的女兒》的問題主要是她將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聲音)與女巫作了交換,只是為了能見到一個一見鍾情的王子。這樣做顯然是不值得的。這跟現代女性除了愛情什麼都不要的價值觀有直接的影響。
記得在最近熱播綜藝《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第二集裡,阿雅談到女兒對幼兒園的男生有了好感而感嘆:「少女童話對小女孩的影響太大了。」
凱拉認為女孩更應該學會多愛自己一點,應該學會獨立思考,保護自己,可以善良,但不能軟弱。
《灰姑娘》的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辛德瑞拉麵對繼母的刁難和姐妹們的欺辱選擇了沉默和忍讓,甚至都不會向自己的爸爸求助,也不敢說出真相。雖然這樣的善良讓幾代人都為之感動,但也將軟弱表現到了極致。其實她不該坐等王子來拯救,她完全可以自己拯救自己。特別是在遇到不公正的對待甚至更激烈的身體傷害時,小孩應該能對自己的父母或監護人說出真相,尋求保護。
在當今社會,女孩更應該堅持懂得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而不是一味忍讓求全。
凱拉·奈特莉的擔憂不無道理。雖然這不由讓人想起幾年前一大批家長抵制童話故事,控訴很多故事過於「暴力」和「不純潔」,但的確在童話的選擇上可以加重另外一些童話的比例,比如同樣以女性為主角,但主角又更為獨立勇敢的女性童話故事。
02
世間有童話
在尚未發現文字的年代裡,人們口頭講述故事,因此民間傳統故事產生了。其後,衍生出專門講給兒童聽的故事,把現實世界與幻想結合起來,用以告誡兒童普世價值和危機陷阱,便出現「童話」這個分支。
經過幾代學者與文人的努力,如今的童話故事以文字的形式得以流傳下來。有的保留粗野的原貌,有的因為宗教和政治需求,被修改得離題萬裡。
根據《幻想文學百科全書》所述,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用文字記述的童話故事是出現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故事《命有劫難的王子》。而中國唐代的《酉陽雜俎》中的《葉限》則是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灰姑娘類型童話故事,比法國貝洛的《灰姑娘》早800年。其實更早的《列女傳》中有關舜服鳥工龍裳以救井廩之難的記述,也是類似故事。
就像專家所說,神話是講述神仙的故事,而童話是講述普通人的故事。
自從邁入科學時代後,童話故事裡的魔法就成為兒童心中美好的幻想,就像當代童話《哈利·波特》裡一直想傳達的價值觀,真正的魔力來自我們內心的自信和自強。
童話故事的最基本功能,當然是激發兒童的想像力和能力,進而在遇到困擾和困難時,讓兒童有信心和榜樣可以參照。
美國心理學作家艾倫·B·知念說:
「童話故事最豐富、最深刻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但他們總是通過象徵語言與意象,在不同層面上呈現永恆的心理意義,以多種方式豐富著我們的內心生活,成為不可多得的文化和文學資源」。可以這麼說,童話已經成為文化學、文學、教育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等人文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資源。
忍耐和沉默真的就是女孩的美德?那為什麼有那麼些童話卻讓現代人難以接受呢?
從王爾德到安徒生,他們的故事許多都非常消極,也充滿悲傷。
安徒生筆下的小美人魚便是最著名的悲劇女主角。這個女孩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甘願被束縛、被壓迫、被欺負。這樣一個奉獻型的角色,在現代的進步思想體系裡是有人格缺陷的。
雖然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在安徒生的時代,男性可以大展宏圖,但女性好像就只能困於家庭。大多數女性都像古典小說中一樣,只能把婚姻放在首位。婚姻是女性解救自己的最佳途徑。
這個影響至今很深。都市言情小說和言情劇往往都在灌輸這樣的觀點。在少女童話中,為了得到婚姻,她們要付出特別多,要做的功課首先是忍耐。
小美人魚在故事中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卻沒有好的結局。巫婆說:「你想獲得永恆不滅的靈魂,只能得到王子全身心的愛,否則,在他娶別人為妻的時候,你就會化為泡沫。」潛臺詞寫著:只有男性肯定你了,你才有價值。
這時,你再去告訴小女孩「幸福不能依賴別人的開恩施捨,只能自己來創造生命的價值」時,可能為時已晚。
回過頭來看,美人魚和灰姑娘都有的品質——「忍耐」真的是一種美好的品質嗎?在儒家思想裡,能忍的人才能成大事,但忍耐並不等於遭遇委屈後的強忍。
《灰姑娘》的故事在亞非歐美發現了700多個版本,再加上一些類似的藝術、音樂作品,存在形式不下1500中。可以說是最「普世的故事」了。但我們能不能把它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呢?
灰姑娘的故事告訴我們,女孩不能有太多欲望,要懂得滿足,這樣才能得到男性的青睞。
「失語」也是兩個故事主角共同特徵,灰姑娘面對迫害和姐妹的詭計不敢聲張,小美人魚直接就被剝奪了聲音。
個人觀點?不能。
控訴不公?不能。
灰姑娘的「午夜就回家」這個指令也頗具解讀韻味。未婚之前,不能與男性發生「性行為」,這是父權制下普遍的「保護」思想。過分強調女孩的貞潔對男性的重要性。
還有另外兩個著名童話中,白雪公主的暈厥和睡美人的睡去。面對加害,她們只能靠暈厥來躲避。
知念還在《拯救王子的公主:喚醒世界的女性童話故事》一書中寫道:
「陷入昏睡的魔咒總是在性別模式上與女性有關,尤其體現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作品中,女性被描寫為一聽到有關受傷流血或性關係之事就會昏厥過去。這是為了引起人們注意,當旁人對她毫不理會時,昏厥就可以用來表達女性的苦楚了。」
03
女性的自我矛盾
當然,在女性童話中,女人也可能遭受到來自其他女人的傷害或者壓迫,而非僅限於受到男人的傷害和壓迫。
一個負面形象的老婦人通常也是少女童話中的常見人物,她往往以一個邪惡繼母的形象出現。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或者是以一個邪惡的女巫形象出現,例如《亨塞爾與格萊特》。
「還有一部分女性會嫉妒成功的女性,這也體現在一些童話中。」知念說,「在母系文化裡,女人擁有權力資源,母親和妻子不會為了兒子-丈夫而彼此爭鬥。」
這些父權社會的陳舊觀念也影響著女性本身。那些走向成功和權力之路的女性往往將這一信息在心中內化,因為他們強烈認同傳統的男性價值觀。例如,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就認為,所有的女性都是幼稚的、愚蠢的——當然除她以外,因為她是君王。
在大多數社會裡,女性無法通過自身來施展權力或者贏得地位,只有通過她們的丈夫這一途徑。因此,女人嫁一個好丈夫是極其重要的,而且,她們必須在這一問題上與她們的競爭對手展開博弈。
這意味著女人之間的同類相食。
事實上,女性之間的嫉妒通常源於女性們有限的機會:無法施展的才能,無法實現的夢想,或者無法說出她們心中的看法,所以她們會很自然地感到憤憤不平,但又不能將怒氣撒向具有權力的男人,因為害怕男性強有力的報復。所以,這種挫敗感可能就會扭曲,以對其他女性的嫉妒而爆發。
還有許多事業女性會遇到自身所帶來的困擾和阻力。她們害怕,成功就意味著犧牲家庭和親情關係。成功的女人還要遭受許多偏見,比如追求事業的女性「沒有女人味」,性情冷漠或者冷酷,也就是說,成了某種女魔怪。
他們擔心將自己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事業中,卻會觸及了眾所周知、臭名昭著的「玻璃天花板」。玻璃天花板是指能看得見,但無法真正接近的高層位置。例如在公司裡,很多女性在成為公司的中層精英之後,就會觸及這種玻璃天花板。
她們一方面在競爭性的工作場所中追求職業發展,另一方面還要在家中照料一個家庭的飲食起居。白天她們必須抖擻精神投入工作,晚上她們還要按照社會期望撫育孩子,做非常稱職的管家及嫵媚性感的妻子。
女性在通向權利和領導位置的道路上面臨著各種陷阱。這些內容也在女性童話中都有所體現,一個女性要成功或者成為領導者,必須要平衡各種關係,也要想故事的主人公一樣,披荊斬棘,成為強者。
04
愛情不是全部
真正的幸福真的只是單純的兒女情長嗎?愛情才是生活的全部意義嗎?
許多女性從小便從各種廣告中得知:「如果你能再漂亮些,你就會獲得幸福和完美。」
在世界各地,女性全都處於第二性的位置。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女性應當聽命於他人;她應當置身於帳簾的後面;應當對丈夫保持忠貞,而且,她如果失去了丈夫就應當走遍天涯海角去找他。女性有所作為都是因為她與男性之間的關係。
那現代女性呢?是不是正面臨凱拉·奈特莉一樣的困擾?從古至今,除了少女童話,也有不少以女性為主角的童話,並不是以王子拯救公主、走入完美婚姻作為結束,而是結婚後還會經歷種種磨難。
這樣的故事,其實是對少女童話的一種補充,甚至是對立。告訴女性:愛情和婚姻並不是人生的一切。
日本童話《失去雙手的女人》在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版本,故事中女主人公被父親砍去雙手,這寓意著在父權社會中,她們失去了掌控世界和實現自己夢想的能力。但在後來,她經歷種種魔幻,雙手又長回來,可謂女性找回自我的典型故事。
在女性童話裡,女性是絕對主角,勇敢、無畏,拯救男性,甚至統治國家。這點與少女童話有所不同,少女童話所強調的美貌和依賴男性,在女性童話裡統統被忽略甚至完全不會提及主人公的長相。
其實,對比來看,女性童話故事典型地擁有許多主要人物,反映出一種女性的困境,就是她們不僅需要處理家庭關係,也要應對社會。這跟現代社會女性需要兼顧家庭和事業的情況很像。
當女性童話涉及到男性時,其表現為女主人公迫使(昏庸的)男性清醒過來,開始構建與女性更深層、平等的關係。這是對女性特質的更完整的敘述,而不是等待拯救的軟弱公主。
這些故事不僅具有心理意義,蘊含關於女性個體發展的洞察,它們同樣具有前瞻性,涉及廣泛的社會和文化問題。它們為社會提供了父權制傳統以外的新的範式。
在女性童話中,婚姻更像是一種需要克服的困難。
這非常符合現實,不管在過去還是現在,對於女人來說,婚姻甚至意味著囚禁、屈辱、放逐或者死亡,無論她婚前是多麼無憂無慮或者多麼優越高貴。
所以,少女童話的作者可能是男性,但女性童話的創作者很有可能是家庭中的女性長輩。
女性作家創作的文學作品表達的主題也大多相同。從喬治·艾略特和夏洛蒂·勃朗特,到喬伊斯·卡羅爾·奧茨和瓊·狄迪恩,女性作家堅持不懈地將婚姻描寫為妻子處境的每況愈下和身不由己,其結局往往是妻子的精神失常或者氣絕身亡。
知念寫道:「很多文化意識到了這一點,直截了當地將婚禮與葬禮等同起來。」
青少年童話故事中往往以締結神聖的婚姻作為結局,而有女性童話則會體驗婚姻的各種問題,最後男女主角再次和好為結局。
許多女性童話故事的任務就是自我拯救,對於那些讀著浪漫的少女童話,女性童話甚至更加沉重。但仿佛更適合現代女孩去讀。
05
女性童話裡的解決之道
女性童話裡,往往會出現一些更具女性特質的解決辦法,來使一個女性更為強大。
首先,是女性聯盟。可以是聯盟或者單一女性,這樣的角色為女性們帶來正面的引導,就如《綠野仙蹤》這樣的少女童話中,會出現善良的女巫來指點迷津。
這個女性往往會提出一個警告:如果女孩們不展現和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和智慧,最後就可能變成愚蠢的老婦人,或者階下囚。
在柏林,人們通常會提到「隨時跳進來的姑媽」,她似乎是家庭裡任何人生病時打電話求助的對象,隨時隨地都可以召喚她,但每個人都利用她,卻也都瞧不起她。這就是軟弱的代價。
簡·奧斯丁和夏洛特·勃朗特這樣的女性作家強調了女性之間保持友誼的重要性。同時,榮格派作家瑪麗-路易絲·馮·法蘭茲在《童話中的女性》一書中也說:「女性世界靠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我防衛的方式之一就是創造一個女性的樂園。」
其次,是對自身的覺醒。性慾的覺醒是其中最激烈的階段。
在南印度,女性的愛欲似乎比西方進步。那裡的女性以自己的女性特質為傲,而對愛欲有更具區別的態度。許多國家都有一種習俗,婦女們會對著成長的亞麻展露生殖器並說:「請長到我現在的陰部這麼高。」人們相信亞麻會因此而長得更高。
原始部落中,當女人暴露他們的性器官時,她們就激發了她們的性能力,包括生育與生命的聯繫。
事實上,許多在父權制文化中長大的男人都害怕女人的性能力。這種讚揚了女人身體的行為,可以驅散了社會傳統的道德綁架。
第三,自然的力量。在許多國家亞麻是由女性所種植的,因此種植也串聯著女性們的生活。
許多女性通過獨自漫步或者種植花草的方式從自然中尋求心理庇護,重振精神。在遠離他人,並且擺脫了社會的要求後,女人可以聽見她們內心真實自我發出的聲音。就如《白雪公主》在大自然中獲得重生。大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女性重生的場所。
還有流水,為女性提供了療傷之處和避難之處。水是柔和的,當受到阻礙時,它會帶著沉靜的,堅韌不拔的能量繞著障礙物流動,而且會鍥而不捨地衝蝕掉那些障礙物。
水是賦予生命的,是滋養萬物的,是生成能力極強的,無論它以羊水的形式出現,還是以帶來莊稼豐收的雨水的形式出現。
女性童話故事強調自然是女人為自己獲得新生的一種資源。大自然具有強大的治癒創傷的力量,自然曠野成為她的大地母親和癒合創傷的資源。
無論是塞壬海妖們還是土著婦女們,她們都沒有將美與力量分裂開來,而那些父權制文化正是很典型地將這兩者分裂開來。女人們的儀式和女性童話故事強調的是,女性之美是健全的和狂野的。
而在許多童話中,狂野放肆的女人也就等同於自然的女人。自然、愛欲、女性同盟是融為一體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黑夜女神赫卡忒,以及女法師等形象可以被稱為自然的姐妹,一個與荒野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救人脫困的姐妹型的人物化身。這些故事強調的是,自然和姐妹之情是內在女性特質的基本方面。
最後,孤獨。
孤獨女性或許代表的是獨立的終極能力,那是目前女性非常困難達到的品質。在眾多女性童話中,女性在經過女性同盟的幫助,大自然的洗禮後,通常還是會獨自上路,調戰困難,達到目的。
06
拯救王子的公主
俄羅斯童話《瑪莉亞·莫麗娜》的故事講述了公主不畏艱難,克服困難拯救丈夫的故事,並且管理整個王國。這個故事以女性為童話名,有名有姓,對於傳統童話故事是一種顛覆。這個故事不同處還有,以往的女性婚後都是住到男方家中,而這個故事中,卻是男方成為上門女婿。
故事呼籲女士們,還有男士們,去超越傳統的性別角色,去尋找男性和女性之間、權利與愛情之間的一種新的、更加深沉的平衡。
一個勇敢無畏的妻子必須去拯救一個軟弱無能、陷入困境的丈夫,從而顛覆了通常的關於少年英雄的童話故事。
印第安童話《武士之妻》,最後妻子拯救了丈夫,意味著男女之間的關係更平等。她和丈夫重歸於好,代表著丈夫和妻子之間、男性和女性之間的一種更為內在的關係。
這個故事讓人想起不久前的娛樂八卦。香港歌手鄭秀文選擇原諒出軌的丈夫許志安,並積極投入生活與運動。許多人不理解鄭秀文的心態,覺得是鄭秀文離不開許志安,再強大的女性也不過是一介小女人。
但從心理學方面來說,這才是鄭秀文真正強大的地方。她不畏流言,也不在乎別人怎麼想,而且選擇拯救「失足」的男性。沒有一定境界的人真的辦不到,選擇大度和拯救,而不是放棄和反目。
俄羅斯近代童話《瑪雅公主》中,主人公大膽直率、意志堅定、充滿激情、充滿自信、堅持不懈、有智有謀、勇氣可嘉、富有洞見、冰雪聰明,最後喚醒了自己的丈夫和世界。
這表明,如今社會已經開始接受像瑪雅公主這樣的強悍、有自主性的女人。
在和解的過程中,相互信任是最根本的。只有在女人和男人結成了這一更深層的、神聖的新聯盟之後,社會才會發生變化。
現在回過頭來看少女童話。許多主人公都是被拐被騙被打被害,這大概也是最早對小女孩的危險意識的培養,告訴他們社會上可能充滿危險,讓她們學會保護自己。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女性的成長是撕裂而痛苦的,在兒童時期教導她上進表揚她聰明鼓勵她表現,青少年時期卻開始讚美少女的嬌羞可人,到了婚姻階段則希望一個妻子賢惠生兒育女照顧家庭。這是一個讓女性逐漸磨滅性格的過程。
美貌、順從、富有犧牲精神是筆下正面女性,但強勢、叛逆的女性卻被打為「女巫」,這些評判標準都來自於男性,來自父制社會。
正如灰姑娘的兩個姐姐,故事中的表現因為太過積極,被寫成反派。現在看來,她們才是最具現代精神的女性。她們敢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只是用了不正確的方法。
在許多文化中,當女人們開始獲取能更大膽發出聲音的、更積極主動的非傳統角色時,「女巫迫害(驅巫案)」便出現了。女性童話中的公主也有很多從來不是乾等王子來拯救,她勇敢地踏上徵途就證明她已經勇敢地迎接困境了,哪怕前方有黑森林、巫婆、妖魔鬼怪。
正因為她勇敢與困境鬥爭,才會遇到小矮人、仙女教母,才會最後遇到王子、國王,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在當今社會,女人獲得更多自由的同時,也負擔了更多責任。對女孩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要。
女性童話除了幻想外,還多添加了責任的內涵,讓女性也要懂得有所擔當。
少女童話是男人拯救少女,女性童話卻是女人喚醒男人。
脆弱、天真、善良的女孩經過挑戰困苦,認識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人,既充滿浪漫幻想,又擁抱現實世界。
正如知念所說:「童話故事並非是一廂情願的幻想,它們是理想的烏託邦,是生活可以如此的願景,而不是對生活通常就是如此的描述。」
當公主成長為一個女人,這個社會也會隨之改變。
本文作者: 沉山泥。品牌策劃,生活美學愛好者,已消失的雜誌前主編,娛樂新聞前主筆;買書讀書電影佔據人生主要業餘時間;戀舊太陽巨蟹座,愛美上升天秤座。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你喜歡童話嗎?
少女童話和女性童話你更傾向於哪種?
你影響最深的童話是哪一篇?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
點「在看」,分享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