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人民網上的一條家庭視頻在短時間內就得到了網友14萬的點讚。
視頻中一位4歲的小男孩安靜地癱坐在沙發上,樣子有些委屈。等到鏡頭拉近時,發現小男孩滿眼淚花。小男孩的媽媽不明白兒子這是怎麼,於是她溫柔地詢問了原因。
小男孩帶著哭音解釋說,他在媽媽換衣服的時候看到了媽媽肚子上的疤痕。小男孩的媽媽這才反應過來,孩子這是因為疤痕而心疼自己。於是男孩媽媽趕緊安慰說:
「這是媽媽自己願意的。」
「你長大了,要從肚子裡面出來了。」
「現在一點都不疼,真的。」
男孩媽媽安慰了好一會兒,可是小男孩的神情仍然很憂傷,看得出來,他是真的心疼媽媽。
整段視頻只有50秒左右,但是卻讓不少網友淚目。網友評論說:
「小男孩心疼得掉眼淚的模樣像極了小天使。」
「大人們總是說自己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卻沒有發現孩子對大人的愛才是無條件的。」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和孩子們常在一起,會感覺到自己的靈魂被拯救。
男孩媽媽發布視頻的時候表示自己也很暖心,孩子總是能夠照顧到他人的情緒。當時剖腹產手術的時候確實沒少遭罪,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她越發地相信這是老天給她精心準備的禮物,孩子的暖心讓她覺得難忍的生育之苦很值得。
孩子們天性善良,生活經驗不足的他們無法擁有感同身受的體悟,但是他們卻能夠做到將心比心。
孩子看到父母們受苦心裡的悲傷溢於言表,正如網友們說的那樣這是無條件的愛。父母在表達愛的時候雖然不求回報但是卻有條件,父母們會說:「你不乖乖聽話,我就不愛你了。」
父母們會說:「你考第一才是我的好孩子。」於是在無形中,甚至父母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愛變得有條件了。
但是父母們不知道的是,這些有條件的愛為什麼能夠得到孩子回應?那是因為孩子是真的愛父母,他們擔心不聽話父母就真的不喜歡自己了,於是小小的他們開始學會了取悅和討好;他們擔心學習不好父母就不愛自己了,於是他們即便想玩也不敢有懈怠。
某位網友說:「全世界最能包容你的人,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的孩子。」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放下這種對父母無條件的愛了呢?
近日青島某律所的中年律師在家裡遇害,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殺害她的人是她引以為傲的女兒。
律師媽媽是單位裡的先進分子,工作成績優異,雖然是單親媽媽但是她對女兒關愛有加。但是這樣一個母女相依為命的家庭組合為什麼會出現弒母這樣的悲劇呢?
據悉,當天律師媽媽有案子需要出庭,但是卻電話無人接聽。於是起疑的同事上門找人,覺得有些奇怪後他選擇了報警。
等到民警趕到後卻看到了女兒一個人呆呆地坐在沙發上,眼神空洞。青島警方證實是女兒動手勒死了媽媽,並將其塞進了行李箱。在案件問詢的時候,女兒說本來在前一天就想動手了,但是到第二天才最後實施。至於弒母的原因警方並沒有過多披露。
律師媽媽的朋友稱,她對女兒的管教嚴格,而女兒在她的管教下也確實成績不錯。家中的相片上母女倆笑靨如花,不敢相信究竟是怎樣的「仇恨」最後能夠逼迫著女孩做出這樣的殘忍行為。
中國式父母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總是有著一股子自我犧牲的勇氣,他們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來給孩子,只要這能夠對孩子有幫助。
但是這種自我犧牲的背後卻又裹挾著令人覺得窒息的期望。父母們對孩子抱有過高期望,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成效。付出的越多,就希望看到的成效越明顯。父母認為這是公平的,但是整個過程中孩子都是被動的,父母的高期望下是不容置疑的壓力。
我們相信孩子天性善良,他們是天使降落人間,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究竟是怎樣的教育把暖心的天使變成了惡魔。是父母愛的方式出了錯,還是父母的教育有了問題,每個家庭面臨著不同的教育困惑,很難一概而論,而這其中的不解卻又那麼令人無法置若罔聞。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的暖心變寒心,少一點焦慮多一點設身處地
在貴陽某產房外,一名5、6歲模樣的小男孩正緊貼著門縫往裡張望著。原來男孩的媽媽剛生完二胎,門口等候的家人都簇擁著新生兒去了病房。只剩下小男孩一個人堅持要等媽媽出來。
產婦順產後要觀察半個小時,所以新生兒出來了寶媽卻還沒出來。顯然在男孩眼裡,媽媽才是最重要的,媽媽一刻不出來,孩子就一刻都放心不下。不知道寶媽出產房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但是相信在她看到像騎士一樣守候自己的兒子時,內心一定很溫暖。
也可以看出,寶媽平時的教育很成功,她教育出來的孩子有責任感,懂得心疼人。
1.父母有必要對孩子多一點同理心
當父母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孩子的想法時,父母會發現孩子並不如自己想的那般「無理取鬧」,當父母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講道理時,很有可能是自己拿成人世界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行為。父母對孩子多一點同理心更加能夠做到理解孩子身上的情感表達。
父母是在用教育方法來對待孩子,而孩子則是用愛在笨拙地表達自己。
2.父母有必要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先不要著急訓斥,因為也許這背後並不是孩子在搗蛋。
一段家庭視頻中,媽媽本來打算發麵蒸饅頭,可是一轉身的功夫,就看見兒子正在用腳「和面」。寶媽很生氣,剛要胖揍孩子一頓,孩子說:「媽媽,我在幫你和面,和面太累了,你太辛苦了。」
於是最後寶媽沒有蒸饅頭,而是本著不浪費的原則拿面烙了餅。男孩嘴裡咬著剛出鍋的餅說「真香!」看,父母等一等也會更有機會看到孩子的「示愛」。
3.父母有必要對孩子多一點平常心
當下父母身上的焦慮感太重了,這讓他們為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殫精竭慮。孩子們總是達不到他們的期待值,在他們心裡孩子總是可以做到更好。
於是父母們在焦慮感之下又生出了攀比心,於是他們再也不能淡定地看待孩子的每一步成長。
其實,父母在教育中有必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如蒙臺梭利說的那樣,任何教育都應該遵循孩子的自由發展。
△小結
父母的愛如果表達方式不恰當就會成為孩子成長的枷鎖,不變愛的初心才不會讓孩子倍感壓力。
愛不是桎梏也不是掌控,教育不是拿愛來要挾,也不是居高臨下的出口指責。聰明的父母不會把孩子變成自己的仇人,孩子一直都是那個父母暖心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