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一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建築專題展「南京花園」亮相2019 CADE建築設計博覽會(上海),該主題展集中呈現了江蘇園博園的規劃設計成果。江蘇園博園預計2020年底完工,2021年4月16日正式開園承辦2021年第十一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呈現以「花園、公園、樂園、家園」四園一體的辦會理念,並將作為當代中國建築的重要作品,以綠意盎然的現代園藝展館、富有體驗性和生態性的公共建築,成為「永遠盛開的南京花園」。
在「南京花園」建築專題展主題論壇上,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李翔寧與建築師們分別講述了參與園博園建設的設計作品。我們先來一睹為快,看看這座備受期待的「南京花園」都有哪些亮點?
「南京花園」建築專題展覽現場。
「南京花園」總平面圖(階段性成果)。
主展館
(建築師:崔愷院士)
主展館以水泥廠遺址作為建設基地,以修復生態,織補城市功能,創造城市新型公共綠化空間為目標,採用「輕介入」的設計策略,使破敗的工業廢墟重生為綠意盎然的現代園藝展館。
湯山園博威斯汀酒店
(建築師:王建國院士)
位於主展館東側,毗鄰城市展園而建。設計依循中國自然山水意境營造的構思,強調公共區域與自然景觀和園林景觀的視景互動。
地質科普館
(建築師:柳亦春/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
巧妙結合了區域內部遊覽火車的北門總站,以及場地地質地貌及生態環境,補充加強了園博會北門區域的遊客綜合服務功能,使場地的自然歷史、人文歷史與當代文化相互聯繫並交織成為一個新的有機整體。
展園東側酒店
(建築師:袁烽/上海創盟國際)
試圖通過幾何拓撲變化,尋找村落意向與山林湖水的和諧共生。自發性的形式空間通過場所空間的營造,重塑地方靈魂,讓生活重歸山林,重構棲居與自然的二元平衡。
黃花岸客棧
(建築師:李立/若本建築工作室)
坐落於園博園三號入口西側山麓的林地之中,隔山谷與半山崖壁相望,是一座中小型的精品度假酒店。在最大限度保留用地特色的前提下,充分開發其潛能。
2、3號入口遊客中心
(建築師:雒建利)
2號入口三面環山,周圍有著豐富的地質景觀、鄉村聚落和工業遺存,設計主題為「大地的微笑」,順應基本農田邊界劃出一道優美的「微笑曲線」,引導人流進入園區,為園博會留下一條和諧樂觀的痕跡。
3號口位於園區東部丘陵起伏的山林之中,環境幽靜深遠。設計主題為「山水長牆」,沿原有道路設置一條石砌長牆,形成一幅巨型的山水壁畫,暗示了南京山水城林的城郭意象,是中國傳統人與自然關係的當代表達。
園博村
(建築師:葛明+董功+祝曉峰)
園博村的規劃和建築設計由三位建築師聯袂完成。場地為郊野地,緊貼農田,取名畔園,有半田半園之意。園博村結合園藝與自然,通過公共空間的設置,形成有山、有水、有趣的格局;結合村落與居住,在秩序與鄉野之間,提供示範性居住,形成有房、有院、有田的生活模式。空間以院落為原型,終成99間院,在統一的江南氛圍中,保持了園博村的多樣性。
花語驛站
(建築師:水雁飛、蘇亦奇
/
直造建築事務所)
花語驛站承擔廣場附近服務中心的功能,如接待問詢、餐飲及多功能展覽等。此項目包含對既有建築的改造,以及一個小火車停靠站設計。
花味驛站
(建築師:範蓓蕾、孔銳、薛喆
/
亙建築事務所)
此驛站是園藝植物主題展廳和咖啡廳,身處谷地,人們在此可以卸下背包,安靜的坐著,優哉遊哉地喝點東西,聊聊天,從容打量剛才經過的風景。
新京報記者 李揚
圖 ArchitectureCN
編輯 彭雅莉 校對 何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