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時空,又稱平行宇宙, 影片《決戰猩球》大膽的運用了這個原理,而平行時空的設想早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就已提出,簡單來說「宇宙中有許多時空,同一時間的一個人,可能在不同時空的同一個場景相遇」。這種腦洞大開卻又合乎情理的物理猜想,成為科幻電影的一大看點。
影片中平行時空的運用,類似時空旅行者,在帶有炫酷科技感的同時,對於影片中的一些近景和特寫鏡頭的拿捏,恰到好處,抨擊了當時美國的某些階層的制度和跨種族的文化,雖然是早年拍的科幻電影,現在看來也十分的過癮,結局耐人尋味,暗喻的手法也是讓人拍案叫絕。影片的特色還在於,他符合當時社會背景,用藝術的形式展現人民內心的期許與失落。《生物進化論》在片中的猜想和假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思想。
用超現實主義的色彩,批判了人與自然能否和諧相處的問題,如果真的如影片中所闡述得那樣,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導演讓劇情走向傾向於猿人統治世界,隱喻的他對於戰爭的見解。說完影片中導演對觀眾潛溝通的良苦用心,來分析影片中許多藝術元素的融入。
元素多樣化是影片的一大優勢,這也是《決戰猩球》可以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一個原因,影片中嘗試著融入了動作、喜劇、懸疑、戰爭、歷史等類型的風格,服裝、配飾、擺件的年代感塑造的很真實,從現代到古代的風格可謂是體系完善,一應俱全。雖然片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猿人和人類的無障礙英語交流」、「猿人和人類在哪裡怎麼生存,衣食住行」等方面,沒有很好地體現其真實性。不過由於影片總體來說是相對優秀的,足以讓觀眾忘掉這些缺點。
整個影片的主題是非常鮮明的,主要由三個意思構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人類的人性與獸性」,「社會文明的階級分化」。首先在影片開頭,人類利用猿人替自己賣命,而後猿人了無音訊,寓意著「強者生存」,暗示了「種族之間的歧視」,包括「奴隸制度」的盛行,其中在男主仍來到了猿人統治人來的世界,「販賣奴隸」也隱喻著美國當時社會的風氣。
就如同「生物進化論」在當時剛出世一般,使得文化信仰等方面都受到了科學的質疑。反響巨大,片中不僅出現完整的宗教體系,也同樣因為猿人中參議院的女兒的一句話,引出了「無神論」的思想,映射了與「宗教中贖罪券逐漸淪為賺錢手段」的故事,與片中深刻的見解和超現實的思想相比,《決戰猩球》作為科幻片,他的喜劇色彩也是相當豐富的。
影片中的喜劇元素也有無釐頭的戲劇化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劇情中,因為節奏太快,讓觀眾適當的放鬆更有利於理解劇情,思考問題。娛樂觀眾的同時,放慢影片緊張的快節奏,舒緩了觀眾的心情,對於節奏的把控絕對是相當到位。比如眾人逃亡時,第一次路過了成群結隊穿著皮衣,喝著酒蹦著迪的年輕猿人,第二次路過了準備享受「犬馬聲色」的中年猿人。
第三次路過正在清洗假牙的老年猿人,第四次路過了正在用花瓣去除腋臭的臭美的猿人。第五次路過了正在和她的寵物人類交流的幼年猿人。猿人打牌時,出老千被揍等。逃亡者的「這五次路過」,不單單是為了放慢影片的節奏,緩解觀眾的情緒,讓觀眾開心一下這麼簡單。映射當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現象、時代縮影和文化制度,對人民迫害,思想的禁錮。
回到導演對於平行時空這一思維和平行蒙太奇手法的運用,也是影片故事線發展重中之重,影片結尾,平行時空這個懸念讓人細思極恐。片中展示了人類最終使得猿人統治的星球,人類和猿人能夠和平共處拯救世界的完美結局,而後男主人公回到地球卻發現,這一時空的地球卻是猿人統治,而猿人拯救世界,依然也能做到與人類一樣文明,這樣的換位思考,足夠體現同一時間,不同時空不同結局的高明了。
作為二十世紀初的作品,影片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片中超現實主義的色彩,對人們的價值觀的影響也是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