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諾瓦2020年10月28日 /美通社/ -- 2020年,對德國Paulmann來說,是備受鼓勵的一年。
這份鼓勵,來自於作家圈、美食達人圈、設計師、明星夫婦、中國優質家居博主圈的KOL,在真實的使用環境中,對於Paulmann從「產品體驗者」到被圈粉為「真愛粉體驗官」角色的切實轉變。
德國Paulmann始於1968年,創始人Rudiger Paulmann作為二戰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始終堅信,宇宙中一定有某種神秘的力量,能散發出陽光一樣的光芒,照亮彼此、連接彼此。他心中的理想是:不僅讓電燈在功能層面為人們提供更經濟更優質的照明,也在美學層面為人們帶來愉悅而溫暖的情感體驗。
時至今日,52年的光影時間,Paulmann在全球四十多個國家設立了銷售中心,也在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品牌價值觀以及社會活動上,不變初衷地踐行著Rudiger Paulmann先生的初心: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光 (The light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連接人類,照亮彼此。
德國柏曼Paulmann創始人Rudiger Paulmann先生
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光,也不失獨屬於德國人的「秩序與溫柔」。
這份秩序與溫柔,也從產品一直貫徹到了品牌進入中國後的市場行為中。
Chanel時尚部門總裁Bruno Pavlovsky曾表示,「雖然KOL的粉絲數量龐大,也非常了解粉絲的喜好和看待品牌的觀點,但這些粉絲希望看到的是KOL真實的觀點,而不是受僱於某品牌後發布的廣告。」這段話在今天的品牌Marketing中,依然受用。
Paulmann在進入中國後,拒絕了簡單粗暴的廣告營銷,中國區負責人James一直認為,Paulmann應該足夠沉得住氣,用產品去獲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去尋找每一個真實的體驗者與熱愛者。
今天Paulmann的各大電商平臺,每一款產品的優質體驗、每一個口碑的傳播效應,為Paulmann帶來了不少粉絲,包括優質KOL。
編劇&作家柏邦妮:寫字的人需要一盞明亮的燈
行走於「作家」與「編劇」身份之間的柏邦妮,身上還有個被讀者記住的標籤 -- 「退學的高考狀元」。高考那年,她以全省藝術類狀元的高分考進南京藝術學院。但在當了一年的乖學生後對電影藝術產生了興趣,退學前往北京電影學院當旁聽生。拖著12捆書和4個編織袋,成為了南京藝術學院校史上第一個退學的人。
之後,在新版《紅樓夢》、《花木蘭》等電視電影中擔任編劇,在《奇葩說》、《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演員請就位》裡表達觀點,擔任《很高興認識你》等真人秀的總策劃,錄音頻與讀者對話,也會獨自買票去街舞的比賽現場追星,一站到底六小時沒水喝。
熱熱鬧鬧的柏邦妮,真實、真誠、真切。
編劇&作家柏邦妮在柏曼Paulmann燈光下:寫字的人需要一盞明亮的燈
她也是德國Paulmann(柏曼)今年合作的KOL中不失真實、真誠、真切的一位。從最初的「接觸品牌,產品體驗」到化身Paulmann的「真愛體驗官」,Paulmann Münter護眼檯燈陪著她在深夜的桌面,死磕了一個多月的劇本。她甚至在朋友圈主動力薦朋友們使用這款護眼檯燈。
最近,她將這盞燈送給了她的作家朋友們。
寫字的人需要一盞明亮的燈,這是她說給Paulmann的原話。
美食作家 邊邊:在廚房,我是一道光,價值感與被認同感都在那裡
美食作家邊邊的身上映射出來的,是大多城市女性的寫照。在做媽媽之間面對的真實現狀是:回歸家庭。價值感與情緒在慢慢被消逝時,她偶然一次將做的美食發在了網際網路上,收到了許多關注與互動。「那是我回歸家庭後,第一次獲得價值感與被認同感。於是我開始堅持做美食分享給網友,那種極大的被認同感,拯救了我。」
一年間,邊邊在美食平臺收穫了百萬粉絲,出版了美食書《花邊食事》。Paulmann找到她時,她正經歷另一段轉變,「開始有些抗拒接廣告了,想做的東西,被改來改去沒了模樣。」
Paulmann送了邊邊一盞「國王湖」餐廳燈,只邀請她在「國王湖」下與家人感受晚餐。她為Paulmann創作了一條短片,並寫了這樣一段話:「真正有趣的生活,不一定需要用「詩和遠方」來堆砌。它囿於廚房,卻容得下山川湖海的縱橫生趣,我熱愛廚房,鍾情於與美食談情說愛,更擁抱在這樣誘人的燈光下,與家人在一起的晚餐,感受這片溫柔。」
美食作家邊邊在柏曼Paulmann燈光下:在廚房,我是一道光,價值感與被認同感都在那裡
一個月後,她給Paulmann發來消息:今天約朋友們來家裡,從進門開始,她們都說感覺我家不一樣了,直到吃飯抬頭看到「國王湖」。
這還真是應了作家&編劇柏邦妮說的那句話:燈光真是有著牽一髮動千鈞的效果。
明星夫婦蘇童童&朱天福:他經常要外出拍戲,他在家我會感覺更有安全感
天津衛視主持人蘇童童的丈夫是賈玲公司的藝人,「他之前在外拍戲或者去外地上節目,我基本都會陪著。但現在有了孩子,就沒辦法跟著到處走了」。蘇童童今年晉升為新手媽媽,初期「藝人妻子」、「新手媽媽」這樣的角色疊加多少讓她不適應。
丈夫朱天福在成為爸爸後,微博上除了演出信息,基本都是女兒的日常,情緒裡都是父愛。「他在有了小孩之後,拒絕了許多出長差拍戲的機會,儘量在北京附近,畢竟孩子還小。」蘇童童分享了許多明星丈夫成為奶爸的趣事,「他甚至擔心床頭燈過亮,在燈上面套了個塑膠袋。」
Paulmann為蘇童童夫婦換掉了套著塑膠袋的床頭燈,送了她一盞Paulmann Pinja,一盞一體式LED記憶無極調光的床頭燈,粉絲們在夫婦倆的微博下留言:天福哥的塑膠袋燈終於離場了。
「柔柔暖暖的光,像在睡前擁抱我和寶寶。父親這種身份其實和燈光很像,看似不重要了,看似媽媽們都很強大了,但他在家,我就更有安全感。這個家也好像更穩重了。」
一道好光,應該是安全的、帶著情感體驗的。
一如父親角色。
明星夫婦 蘇童童&朱天福與孩子在柏曼Paulmann燈光下 :他經常要外出拍戲,他在家我會感覺更有安全感
明星攝影師 醒小C:我是「明星光」,也是「媽媽光」
卡萌創始人醒小C,執掌鏡頭13年,熱愛又專注,颯爽也溫柔。她拍明星,也拍普通人,拍單身女孩,也拍婚姻愛情,她說鏡頭裡每個人都很好看,但心情卻千差萬別。
Paulmann負責人對話醒小C的時候,她正在進行樣片拍攝,空隙間溝通的五分鐘,她的對話打動了Paulmann,「攝影師在鏡頭前像閱讀者,看一束束光灑在不同人的眉宇間。可能在某年某月某天間,不經意看見這張照片時,我相信他們還能想起那一天的心情。這就是鏡頭的魅力。拿起鏡頭這件事,單憑著喜歡你可以走進這條路,但熱愛決定了這條路你走多遠。在懸崖旁邊日夜取景拍攝也沒覺得辛苦過,因為這些,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放下鏡頭我可以完全不被打擾地陪兩個孩子。」
Paulmann送了小C一盞Luka子母燈,最初她將這盞燈放在了辦公室。
「我一直覺得拍攝布景很重要,景能給一個靜態的畫面帶來生機。同樣,家裡的每一個物品,都能在家裡扮演一個角色。Paulmann的Luka子母燈被我從辦公室運回家搬進了臥室,變成了親子閱讀的陪伴者。親子閱讀是件愉悅的事情,在愉悅之下,孩子們形成了和我閱讀的習慣。Luka更像是給了一種親子環境。」
明星攝影師 醒小C在柏曼Paulmann燈光下:我是「明星光」,也是「媽媽光」
好好住家居達人ROCOCO在使用Paulmann的產品時,給Paulmann寫過這樣一段話:想拿《樂隊的夏天2》奪冠的重塑樂隊類比一下一直堅持德式設計的Paulmann:靈魂人物華東早年在德國留學的經歷,極深的影響了他的音樂。重塑的音樂有很強的秩序感,嚴謹精密得幾乎無懈可擊;而正像劉敏說的,他們的音樂並非沒有感情,只是不外露而已。看似冰冷嚴肅,細節卻「暖」得令人瞬間融化,這就是我理解的堅持德式設計的Paulmann。
在未來,Paulmann將一如即往地堅持德國原創設計,將充滿秩序感與溫柔感的產品帶給中國用戶,並持續關注中國消費者的使用體驗與情感體驗。在品牌傳播上,用足夠沉得住的底氣,堅持找到真實的體驗官與熱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