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實例與系統分析

2021-01-09 健康界

1 、概述

隨著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及社交網絡的興起,人類活動產生的數據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Corporation,IDC)的報告,僅2011年,全世界產生的數據就有1.8 ZB(1 ZB≈1 021 byte),並且平均每5年增長9倍[1]。大數據一詞由此而生。

大數據是指難以被傳統數據管理系統有效且經濟地存儲、管理、處理的複雜數據集。大數據一般以PB為單位計量,並包含結構化、半結構化、無結構化的數據,大數據給數據的採集、運輸、加密、存儲、分析和可視化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與傳統數據相比,大數據包含5個V特性:Volume(數據規模巨大)、Variety(數據類型繁多)、Velocity(數據產生的數據非常快)、Veracity(分析結果取決於數據準確性)、Value(大數據一般包含非常重要的價值)。大數據帶來了存儲、管理、處理數據的挑戰,也帶來了發掘數據中新的價值的機遇。多個行業已經利用大數據改善業務,例如金融業、零售業、生命科學、環境研究。大數據市場估計每年會增長50億美元的價值,到2020年將達到600億美元的價值。

醫療健康行業目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挑戰包括:急劇升高的醫療支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慢性疾病問題、醫療人員短缺、醫療欺詐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2013年醫療衛生總支出為31 668億元,較2012年上升12.6%,並且已經連續8年每年增長超過10%。醫療支出已經佔據了社會總支出很大的比例,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醫療支出將會持續增長。然而,根據美國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IOM)的一篇報告,如今醫療健康支出的1/3被浪費而沒有用於改善醫療。這些浪費包括不必要的服務、行政浪費、昂貴的醫療費用、醫療欺詐和錯失預防的機會。為了保持競爭力,醫療機構必須把數據作為一種戰略資產,分析數據以達到提高診斷準確度、提高療效、降低費用、減少浪費的目的。

醫療健康機構採用大數據可以有效地幫助醫生進行更準確的臨床診斷;更精確地預測治療方案的成本與療效;整合病人基因信息進行個性化治療;分析人口健康數據預測疾病爆發等。利用大數據技術還能有效減少醫療成本,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計使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將每年為美國節省3 000億美元開支。其中,最有節省開支潛力的兩個方面包括臨床操作和研發。利用大數據技術幫助醫療企業實現其業務的例子正在快速增多。比如,ActiveHealthManagement收集用戶健康方面的數據以幫助用戶實現健康管理;CancerIQ整合臨床數據和基因數據幫助實現癌症的風險評估、預防和治療;CliniCast利用大數據預測治療效果以及降低花費。

本文首先介紹醫療健康行業的大數據特點以及大數據技術背景,然後舉例說明目前大數據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最後分析目前的醫療健康大數據系統及其相關技術。

2、 背景知識

2.1 大數據處理方法

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11年的報告,適合大數據的處理技術包括:關聯規則學習、分類、聚類分析、數據融合、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回歸、信號處理、仿真、可視化等。其中,關聯規則學習是挖掘各個變量間有趣的關係,比如在零售中發現經常被一起買的商品,便於促銷;分類是通過訓練已有的數據集來有效識別新的數據,比如預測用戶的購買行為;聚類分析是按數據相似程度將整個數據集分為多個小規模的數據集;數據融合是將多個數據源的信息整合分析以產生新的更加精確、連續、有價值的信息;機器學習是一類算法的總稱,關注設計算法自動識別數據中的複雜模式;自然語言處理關注計算機與自然語言的聯繫,幫助計算機識別人類語言;回歸是一組統計算法,用來判斷因變量與自變量的關係,以幫助預測。信號處理是一組用來識別、分析、處理信號的技術;仿真是模擬一個複雜系統行為的技術,經常被用來預測;可視化是將數據處理為圖像、圖標、動畫,以幫助人類直觀了解數據。

2.2 大數據處理平臺

大數據的特點決定了傳統的資料庫軟體和數據處理軟體無法應對存儲、處理、分析大數據的任務。大數據處理任務由運行在數十臺,甚至數百臺伺服器的大規模並行軟體完成。常見的大數據處理平臺和工具有:MapReduce,其提供了一種分布式編程的抽象方法;Hadoop,其包含了多個系統和工具以幫助完成大數據任務; HDFS,其用來可靠地分布式存儲數據; Hive,其提供了Hado op上的SQL支持; HBase,它是基於HDFS的一種非關係型資料庫;Zookeeper,其提供了集群節點的一個管理方法。

2.3 醫療健康數據來源

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醫療數據的重要來源。醫院信息系統包括:

電子病例系統(electronic medicalrecord system,EMRS)

實驗室信息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

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onsystem,PACS)

放射信息管理系統(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

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等。

根據中國醫院信息化狀況調查報告中對於醫院信息系統的總體實施現狀報告,截至2006年,電子病例系統、實驗室信息系統、醫學影像存檔與通信系統、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的已有或在建率分別為27.46%、37.70%、25.20%、12.30%。

除此之外,各種健康設備可以幫助收集用戶的生命體徵信息,比如心電數據、血氧濃度、呼吸、血壓、體溫、脈搏、運動量。社交網絡和搜尋引擎也包含了潛在的人口健康信息。

2.4 醫療健康大數據特點

醫療大數據除了包含了大數據5 個V 的特點之外,還有多態性、時效性、不完整性、冗餘性、隱私性等特點。多態性指醫師對病人的描述具有主觀性而難以達到標準化;時效性指數據僅在一段時間內有用;不完整性指醫療分析對病人的狀態描述有偏差和缺失;冗餘性指醫療數據存在大量重複或無關的信息;隱私性指用戶的醫療健康數據具有高度的隱私性,洩漏信息會造成嚴重後果。

3 、醫療健康大數據應用舉例

信息化的醫療數據、醫療研究數據、病人特徵數據以及行動裝置、社交網絡和傳感器產生的醫療健康相關的數據為醫療健康從業人員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從中發現潛在的關係、模式,從而幫助醫師提高診斷精度、預測治療效果、降低醫療成本,幫助醫藥公司發現潛在的藥物不良反應、幫助公共衛生部門及時發現潛在的流行病。下面將從公共衛生、藥物副作用評估、治療預測與降低醫療成本、輔助診斷與個性化治療等幾個方面介紹大數據的用處。

3.1 助力公共衛生檢測

2009年,Google比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提前1~ 2周預測到了甲型H1N1流感爆發,此事件震驚了醫學界和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Google的研究報告發表在Nature雜誌上。Google正是藉助大數據技術從用戶的相關搜索中預測到流感爆發。隨後百度公司也上線了「百度疾病預測」藉助用戶搜索預測疾病爆發。藉助大數據預測流感爆發分為主動收集和被動收集,被動收集利用用戶周期提交的數據分析流感的當前狀況和趨勢,而主動收集則是利用用戶在微博的推文、搜尋引擎的記錄進行分析預測。

FluNear You[12]藉助用戶周期提交的自我流感檢測來預測流感的爆發。首先,用戶在Flu Near You的網站上註冊,隨後每個星期用戶將收到一封電子郵件,指引用戶登錄Flu Near You網站。在網站上,用戶填寫一份關於自己是否有流感症狀的調查。最終Flu Near You收集信息並利用大數據技術生成目前流感疾病和未來流感疾病預測的可視化圖表。

流感爆發初期,通常伴隨著用戶在搜尋引擎搜索相關內容或在社交網絡上發布相關內容,這些信息可以作為流行病爆發的初期預警。以用戶在Twitter上的推文以及英國健康保健局發布的城市流感樣病例率(influenza like illnessrate)為數據源,通過LASSO算法進行特徵選擇,選擇推文關鍵字,建立未來數天流感樣病例率的預測模型,取得了比較精確的結果。在疾病傳播中,長時間與病原體接觸會增加感染的機率,因此追蹤人口接觸信息以及人口位置信息將有助於了解流行病的行為。設計了一套使用智慧型手機自動收集人口位置信息與接觸信息的應用。將流行病數據源分為媒體(包括官方媒體)、行動裝置、社交網絡、Pro-Med郵件列表、實驗室和醫院數據,並根據不同數據來源設計了一套收集數據、分析數據、驗證數據、數據可視化的系統,用以直觀表現流行病的情況。

3.2 幫助發現藥物副作用

藥品上市後的不良反應檢測一般依賴被動檢測和主動檢測。被動檢測依賴於醫生、患者、製藥公司提供的不良反應報告。被動檢測最大的問題是漏報,認為94%的不良反應沒有被報告。主動檢測則是利用文本挖掘、數據挖掘技術從EHR、EMR、社交網絡、搜尋引擎中發現潛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事件。利用藥品不良反應存在時間先後順序,挖掘電子病例中可能存在的藥物不良反應。將引起不良反應的條件分為使用一種藥品、兩種藥品、一種藥品和病人的一種特點、一種藥品和一種藥品過敏事件,根據決策樹、聚類等數據挖掘方法發現條件和不良反應結果的關係。當藥物使用與不良反應存在低頻率的因果關係時,一般的數據挖掘算法將難以分辨因果關係和偶然事件,基於預認知決策模型(RPD model)設計了多種算法用以發現藥品不良反應中的低頻因果關係。

3.3 助力治療預測與降低醫療成本

目前,醫療健康行業成本高昂的部分原因來自醫療失誤和醫療浪費。根據1998年美國醫療協會的報告,僅僅在美國,可以避免的醫療失誤每年造成了98 000起死亡案例[26]。美國花在醫療健康上的費用超過1 700億美元,而中國每年花費在醫療健康上的費用超過30 000億元。在此背景下,多國通過改革醫療系統以減少醫療失誤及醫療浪費,最終削減醫療開支。美國於2011年通過的關於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的HITECH法案宣布:決定投入500億美元在5年內使用信息技術解決醫療行業存在的問題。而中國在2009年宣布了花費1 200億元的10年醫療系統改革計劃的第一部分。

參考文獻中分析了澳大利亞的醫療保險行業,認為使用目前的驗證技術無法有效發現醫療服務中存在的欺詐、濫用、浪費、錯誤等現象,原因在於舊的驗證技術只關注單個病例,無法利用多個病例間的聯繫。作者以醫療帳單為數據源,建立關於治療費用、住院時間等數據的預測模型,使用數據挖掘技術發現帳單中的異常數據;使用領域專家建立的規則庫分析異常帳單,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並給出警告。典型的應用環境包括醫療器材濫用、手術過程與病情診斷不符、過度收費等。提早檢測出醫療過程中的問題將為國家保險機構、患者、私立保險機構節省大量花費。

3.4 輔助診斷

參考文獻[29,30]認為患者的基因型、生活方式、身體特徵、多重病患嚴重影響了治療效果。提早根據患者的特徵設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將有助於降低成本,減少醫療事故。參考文獻[31]認為通過挖掘用戶基因信息和電子病例可以做到:根據患者基因信息和患者的其他特徵預測各種治療方案可能的副作用;選擇更好的治療方案,而不是嘗試各種治療方案;幫助用戶預防疾病或削弱疾病的影響。之後,參考文獻[31]設計了一套系統Mayo用來收集、存儲個性化治療所需要的數據,並為數據分析師提供分析數據的平臺。參考文獻[32]則通過分析病人的特徵數據並匹配相似病例以幫助醫師診斷。

4、 醫療健康大數據平臺

為了利用大數據技術處理醫療健康問題,需要針對數據特點以及處理方式設計專門的系統。下面主要介紹目前醫療健康大數據平臺如何設計以應對挑戰。

4.1 個人數據收集系統

iEpi[1]是一個便於流行病醫療科研人員快速搭建起收集用戶接觸信息、位置信息平臺的系統,本文主要對其進行介紹分析。

4.1.1 背景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為獲取個人醫療數據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利用這些信息服務個人醫療、公共衛生成了關注的焦點。多個應用給予用戶控制自己健康狀況的自由,為醫療服務提供商提供病人的詳細狀態信息。這些應用主要提供非聚集的信息。而聚集化的信息可以更容易地提供準確、一致性的信息。

人口的接觸信息提供了了解流行病傳播模式的機會。人口活動信息加上位置信息,可幫助城市規劃者了解建築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加上環境質量監控器,可以幫助了解環境汙染對健康的影響。

4.1.2 目標

設計一個個人數據收集系統,周期性收集用戶數據,包括位置、加速度、溫度、心跳等信息;考慮到需要提供接觸信息,位置信息應儘可能精準;用戶可以設定所要收集的數據以及數據收集的頻率和持續時間;考慮到醫療研究人員可能沒有編程經驗,配置方式應該簡單。

4.1.3 設計

iEpi系統包含2個部分:數據收集部分(HealthLogger)和輔助處理部分。其中,HealthLogger由5個模塊組成。

任務管理器:HealthLogger的任務包括上傳數據、傳輸數據、讀取傳感器。任務分連續性和周期性兩種方式調度,其中,周期性任務需要設置周期和持續時間。任務管理器也調度其他服務。

數據流和過濾器:數據流提供了訪問Android傳感器API和其他數據的標準接口,過濾器幫助用戶剔除不需要的數據。

數據日誌和數據緩存:數據日誌存放收集的數據,數據緩存為數據日誌提供臨時存放功能。

數據傳輸器:數據傳輸器是一個通用的文件上傳器,被HealthLogger的其他組件用來上傳數據到伺服器。

iEpian:是HealthLogger提供的一種簡易腳本,用來為沒有編程經驗的醫療研究員提供控制數據採集方式的功能。

因此,用戶可以在沒有編程經驗的情況下完成數據採集器的設計。HealthLogger還提供了藍牙接口以幫助用戶採集其他設備提供的數據,比如體重信息和飲食信息。當用戶數據被收集後,會以文件形式存放在Apache伺服器,iEpi周期性地檢查新文件,對數據解密並解析,然後按用戶和數據採集周期存放到資料庫中。由於在室內時GPS提供的位置信息不準確,為了提高位置信息的準確性,iEpi定位器採用SaskEPS算法利用接入點位置及信號強度提高室內位置計算精確度。

4.2 面向病人的醫療健康網絡社區

DiabeticLink[27,33]為糖尿病患者及相關利益人員提供了一個多功能的健康網絡社區,下面將分析其設計思路。

4.2.1 背景

目前,在美國,糖尿病影響了8%的人口,建立為糖尿病人服務的醫療健康網絡社區有助於幫助他們。該網絡社區主要提供以下4個方面的服務:

糖尿病門戶及在線健康社區,主要包括為病人提供論壇、博客等交流醫療經驗及感情的服務,還包括匿名交流的服務;糖尿病追蹤及可視化,包括記錄病人的醫療數據與健康數據並生成可視化報告;糖尿病風險報告,使用病人數據預測患病風險,促進病人自我管理;提供建議,為病人提供改善其狀態的建議,並鼓勵病人達成長期目標。

4.2.2 目標

設計一個面向病人的醫療健康網絡門戶,為患者、患者家屬、護士、醫師、製藥公司提供服務。其中,病人可以利用醫療健康網絡社區交流治療經驗和疾病信息,學習醫療知識,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控制病情發展;病人家屬可以利用醫療健康網絡社區了解病人疾病、討論治療經驗、閱讀教育書籍,以提供更好的照顧;護士需要快速建立起疾病相關知識,以引導病人積極應對治療。醫療健康網絡社區還提供了以下功能:醫師在面對不熟悉的疾病時,需要快速獲取相關工具和資源的通道;部分醫療健康網絡社區提供匿名的電子健康記錄,醫學研究員可以從中挖掘信息;製藥公司可以從醫療健康網絡社區挖掘藥物不良反應信息。

4.2.3設計

為了滿足多方面的需求,除了提供簡單的醫療健康社區功能外,該系統還包含以下4個部分。

個性化病人智能工具:使用數據挖掘方法挖掘病人電子病例和病人博客以發現生活方式、治療和療效的關係,並為病人提供預防性建議。

疾病管理工具:記錄患者糖尿病參數(血糖、血壓、糖化血紅蛋白等)、營養、運動量、用藥量,並形成可視化報表,以幫助用戶管理自己的狀況。

社交功能:提供用戶分享經驗和感情,提出回答問題,尋找情感支撐等功能。

教育功能:提供可信的醫療文章、研究報告、健康食譜等內容,並為用戶提供知識搜尋引擎。

4.3 個人體徵數據收集與處理系統

參考文獻[34]為用戶提供了一個便於開發個人體徵分析應用的基於Hadoop的框架。

4.3.1 背景

醫療健康行業的重心正逐步從醫療轉向預防[35],而可穿戴醫療設備的興起為醫療健康行業的轉變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利用可穿戴醫療設備從用戶身上收集生命體徵數據,比如心電圖、體溫、心跳,幫助提早檢測用戶患病危險、主動預防、管理健康。

生命體徵數據包括像體溫、血壓這樣的間隔數據,也包括像呼吸、心電圖這樣的連續測量才有意義的數據。前者可以用傳統資料庫存放,後者一般採用文件存放。

4.3.2 目標

設計一個個人健康分析系統,以便用戶在此之上快速搭架生命體徵分析應用。系統應該提供的服務包括:體徵數據接收、數據存儲管理、數據分析接口、個性化服務(發送用戶服務數據到用戶的智能設備)。考慮到兩種不同體徵數據形態,系統應該提供統一的處理方式。

4.3.3 設計

系統分為5個部分。

生命體徵傳輸:為了提供可拓展性,系統採用符合W3C的SOAP標準傳輸數據。

中間服務層:為了對用戶提供統一的數據形式,系統添加中間服務層來預處理數據,將數據轉換為符合HL7規範的數據,中間服務層還提供接收體徵數據、傳送數據到處理平臺、接收處理平臺結果並發送給用戶以及信號處理的功能(例如將加速度數據轉換為記步數據)。

數據存儲服務:系統接收中間服務層的數據,存放至分布式資料庫HDFS中。

分析服務:系統採用Hadoop作為主要的數據分析平臺。

4.4 小結

在設計醫療健康大數據處理平臺時,必須把數據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下面總結了前文提到的醫療健康大數據平臺設計思路,提出了定義數據源、確定數據處理方式、分析數據流向、設計系統的一般步驟。

(1)定義數據源

醫療健康大數據的數據來源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無結構化的醫療單位數據、個人健康數據和公共健康數據。例如醫療單位的電子病例數據、放射信息管理系統數據,傳感器收集的體溫、脈搏等個人數據,公共健康數據(包括政府發布的流感信息、社交媒體信息)等。為了實現良好的數據流,必須首先將平臺所要收集的信息分類,分析每種數據的特點,包括:是否是結構化、無結構化或半結構化數據;是否需要預處理;包含何種有用信息。

(2)確定數據處理方式

大數據的處理方式包括前文提到機器學習、分類、聚類、回歸等。根據上一步分析得到的數據特點和數據價值選擇相應的處理方式。比如參考文獻[34]中,為了得到用戶的運動數據,需要用戶的記步數據,而記步數據可以通過將源數據中的用戶加速度信息經過信號處理獲得。

(3)分析數據流向

根據數據源、數據處理方法和數據結構確定數據流方向。iEpi[1]中的各類傳感器數據經過在手機端匯總後到達伺服器,以臨時文件方式存儲,經過分析後存放在資料庫中,最後提供給用戶挖掘其中的關係、模式。

(4)設計系統

根據數據流的特點和數據處理方式選擇現有的大數據處理平臺作為子系統,然後設計中間系統以連接多個子系統。

5 、醫療健康大數據技術

5.1 可視化技術

醫療可視化技術一直存在,比如X光、CT、核磁共振、遠程醫療等。醫療可視化的功能在於為病人、醫生以及利益相關者提供更深的理解,以幫助其做出更好的決策。

隨著醫療信息化的到來以及行動裝置、社交網絡的流行,醫療健康數據呈爆發式增長,醫生、製藥公司、公共衛生機構無法在面對海量數據時有直觀的了解,需要利用可視化技術將數據以直觀的方式呈現給相關人員。

5.1.1 分析

醫療健康大數據來源主要包含3個方面[6]:個人健康數據、醫療數據、人口健康數據。在個人健康數據方面,數據來源主要是傳感器信息和在線信息。使用可視化技術處理個人健康數據、個人疾病數據可以幫助用戶更容易地實現健康管理、疾病管理。處理個人飲食、運動數據可以幫助用戶直觀了解身體狀況,有助於用戶保持身體健康。在醫療數據方面,數據來源主要是醫學研究數據、電子病例數據。醫生無法跟上從這些數據中發現新的醫學知識的速度並將其用到病人的治療上,醫療可視化將為醫生提供直觀了解新知識的機會。人口健康數據以及疾病監控數據可以通過可視化技術幫助用戶了解人口健康狀況、疾病爆發狀況。

5.1.2 挑戰

由於需要處理大量數據以提供可視化的分析報告,可視化服務需要較長時延才能提供。當作為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時,醫師希望在短時間內獲得服務,這對可視化服務提供者提出了實時性服務的挑戰。

5.2 個性化醫療

考慮到患者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不存在針對一種病症的適應所有情況的治療方案[36],實際上,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針對病人的治療經歷、基因信息、遺傳信息、環境信息、生活方式等信息給予個性化治療的方案[37]。鑑於人類基因工程的原因,人類可以從基因角度給予患者個性化治療。

5.2.1 分析

個性化治療一般使用以下工具:家族健康歷史,利用家族健康歷史整合遺傳信息可以有效幫助預測疾病,進行主動的預防性措施;基因信息,指利用基因信息及其衍生物信息,包括RNA、蛋白質、代謝產物信息進行疾病預測和個性化治療,然而,基因檢測費用高昂[38],基因多態性的特質可能導致評估錯誤及預測錯誤,導致了通過基因檢測提供個性化治療難以獲得較高的性價比;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其提供了一個利用所有信息為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的機會。

5.2.2 挑戰

個性化醫療的挑戰主要在於部分用於疾病預測、療效預測的數據源難以獲得。首先,平價的個人基因分析技術應該被提上日程;其次,用戶不願意提交個人醫療數據的部分原因是擔心隱私洩露[39],這就對醫療數據提供商的安全和隱私保護提出了要求。

6 、結束語

本文首先介紹了大數據概念、特點與處理平臺,之後分析了醫療健康行業的數據來源與特點,然後討論了利用大數據技術應對醫療健康行業挑戰的例子,最後介紹了醫療健康大數據系統與關鍵技術。目前醫療健康大數據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但是它已經展現了改變醫療服務的潛力。醫療健康服務提供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從臨床數據、研究數據、個人健康數據、公共健康數據中挖掘潛在的關係,為臨床決策、公共衛生、個人健康提供幫助。將來,醫療健康大數據將會快速地發展。目前,醫療健康大數據還面臨著諸多挑戰,隱私問題關係到用戶的數據不會被用作惡意用途,數據安全和標準化需要成立專門的機構來管理。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醫療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結合將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提供服務。

相關焦點

  • 大數據的應用實例展示:生活中的大數據
    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新的概念不斷湧出,並且隨著技術的成熟,也在實際的應用當中不斷拓展,逐漸影響我們的生活。以大數據來說,聽起來「高大上」,感覺離我們很遠,實際上卻並非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大數據的應用實例,生活中的大數據例子。
  •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醫療大數據能帶來什麼?
    「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醫療大數據能帶來什麼?  ——訪市中心醫院副院長、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網際網路醫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國慶  「網際網路+醫療」給人們帶來的舒適就醫體驗,正在讓大家拋棄傳統的就醫模式。   正如大家剛熟悉的移動端預約掛號繳費,新的就醫模式又接踵而至了。   「在『網際網路+醫療』建設過程中,我們前期已經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打通醫院各應用系統與網際網路醫院平臺的數據交換接口等等。」楊國慶表示,伴隨著「網際網路+醫療」工作的不斷推進。如何採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讓老百姓就醫更便捷?
  •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落戶寧夏
    新華社銀川11月26日電(記者艾福梅)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寧夏大學籤訂四方協議將共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據了解,作為高端智庫,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將開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大數據、標準和應用規範基礎研究,跟蹤評價示範區建設成效,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總結形成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模式和經驗。
  • MTT實現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全面應用
    構建醫療數據應用生態體系,MTT實現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全面應用無論是政府、市場還是資本,都紛紛加碼醫療大數據行業,宏觀環境不斷朝著利好方向推進。然而,即便醫療大數據備受關注,不可否認其數據缺乏標準化、交換性數據量大,數據類型複雜,臨床數據管理和整合能力欠缺和大數據高效分析能力欠缺的行業痛點。而區塊鏈的出現有望打破這一僵局,MTT醫療大數據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解決醫院信息孤島問題,挖掘歷史數據價值、將數據進行分層處理,更可減少資源消耗,實現數據的統一入出管理、實現數據標準統一。
  • 智慧醫療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智慧醫療技術運用實例
    智慧雲服務平臺是醫療行業的一體化平臺,以服務的方式完成醫療衛生機構的數據採集、交換、整合,通過提供統一的基礎服務實現以「居民健康檔案為核心,以電子病歷為基礎,慢性病防治為重點,決策分析為保證」的智慧雲服務,實現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建立智慧醫療數據中心; 智慧雲數據中心是在統一的核心數據框架建立的前提之下,基於國家標準進行建設的,能夠完成醫療機構相關信息的匯聚整合,支撐居民健康信息的共享。
  • 醫療大數據應用越來越廣,如何應對數據「欺騙性」?
    近年來,隨著醫療信息研究水平的不斷提升和醫療信息人才的多元化,針對醫療大數據的研究和智能模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甚至許多研究成果已開始應用於臨床,在減輕醫務/管理人員工作負擔的同時,亦有助於減少醫院不良事件發生,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有效的診療服務。
  •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揭牌
    原標題: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揭牌(記者陳群)11月24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院在寧夏大學揭牌。揭牌儀式上,北京大學醫學部、寧夏大學、寧夏科技廳、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籤訂了四方合作協議。四方將開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大數據、標準和應用規範基礎研究,跟蹤評價示範區建設成效,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開展複合型跨界人才培養,依託高校科研平臺,推進與「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相關學科建設;做好科技研究及成果轉化,開展健康醫療大數據智能處理、信息挖掘等科技研究及公眾健康、臨床實踐相關應用產品研發,推進大健康產業鏈發展。
  • 人工智慧與生命科學:AI在醫療健康十大領域應用前景
    相對於金融、運輸和零售業等領域,AI在醫療健康領域研發最少。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副校長LyndaChin教授說過「人類大腦的容量是有限的,與日俱增的患者數據和爆炸式信息增長,讓醫生無法跟上醫學知識發展的步伐,AI將成為輔佐醫生提高認知能力的最佳工具和手段。」  在醫療健康領域裡,AI應用並不是最近才興起的。
  • 論壇特輯|黃憲達:AI與大數據在婦幼醫療之應用潛力
    謝謝劉博的邀請,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AI與大數據在婦幼醫療之應用潛力」,生物信息這個領域講的AI和大數據以及我們剛剛看到的上一個部分講的AI在醫療器械的應用是有一些區別的。我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相信各位都知道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概念。AI其實是最先出來的,事實上這些範圍是越來越小,最開始我們講AI是想把機器和人做得一樣、想得一樣或者可以讓機器變得更聰明。
  •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史與五大應用現狀分析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與上海感知城市數據科學研究院進行整理摘編 作者:陳文雄 01 國家對人工智慧應用醫療的戰略觀 人類社會文明史上共有四次工業革命。 02 國內人工智慧醫療發展史 AI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跟醫療發生了緊密的聯繫。隨著大數據,網際網路和信息科技的發展,AI被廣泛試點應用於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領域,近幾年全球各地紛紛提出「大健康」策略,醫療大數據等概念,將民生健康置於戰略性地位,也促進了AI在醫療領域的發展。
  • 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全景圖 國家認定東西南北中五大中心
    據相關報導,該中心2019年起將陸續建成投產15000個標準機櫃,可提供億萬級人群隊列的精準醫療數據服務,為臨床科研、基因測序、新藥研發、健康管理等提供海量存儲及大數據分析能力。據當地媒體最新消息,該中心2019年第三季度將先投產5000個機櫃。去年上半年福州就先行依託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商務雲)機房作為福州試點的過渡機房,匯聚全市醫院數據。
  • 怎樣從髒亂差的醫療大數據中提取價值(一)
    編輯導語:隨著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醫療數據的類型和規模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增長。大數據時代,學會分析數據並且將其應用至工作中,不僅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還能提取其中的價值,為醫生和患者提供便利。
  • 紅外傳感器有什麼作用_紅外傳感器的應用實例
    一些最重要的工具,用於保持清潔,安全,健康的環境是傳感器,傳感器系統,以及檢測存在和量化量傳感器網絡的特定化學痕量氣體。一旦源被定位,監測也由傳感器提供的支持緩解和合規性。   這也是工業過程和汽車監測和健康如此,特別是在呼吸分析。今天的標準昂貴和費時的醫療測試將讓位給能夠診斷當場醫療條件呼吸酒精檢測儀。
  • 信息系統數據質量分析及其在「金保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差距分析技術是可以讓組織了解到自己與其他組織相比在數據質量管理上存在哪些不足的。利用這些分析技術,組織可以校準自己的數據質量,並可以確定在哪些適當的領域加強注意,進行改進以提高數據質量。AMIQ這個方法論主要的貢獻是來自於這三個部分的綜合。它作為一個整體,為組織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數據質量工具。目前,它已經在許多組織內應用。例如財政組織,醫療組織和製造業。
  • 大數據五項相關技術與數據分析應用案例
    1、Avro與ProtobufAvro與Protobuf均是數據序列化系統,可以提供豐富的數據結構類型,十分適合做數據存儲,還可進行不同語言之間相互通信的數據交換格式,學習大數據,需掌握其具體用法。3、KafkaKafka是一種高吞吐量的分布式發布訂閱消息系統,其在大數據開發應用上的目的是通過Hadoop的並行加載機制來統一線上和離線的消息處理,也是為了通過集群來提供實時的消息。大數據開發需掌握Kafka架構原理及各組件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及相關功能的實現!4、Chukwa是一個開源大型分布式系統的數據採集監視系統。
  • 科學網—大圖數據體系結構的理論、系統與應用
    在大數據時代,圖又被稱為「大圖數據」。 大圖數據特點 大圖數據有很多新型的應用,以下是三個典型的例子。 一是人腦網絡分析。腦網絡是一個複雜的大圖,人腦中含有上百億個神經元(即大圖中的頂點),它們之間的連接(即大圖中的邊)規模可達數萬億。
  • 微電子技術應用實例及應用領域分析
    打開APP 微電子技術應用實例及應用領域分析 發表於 2017-11-22 09:51:04   一、什麼是微電子技術
  • 怎樣從髒亂差的醫療大數據中提取價值(二)
    編輯導語:上期講到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醫療信息化建設迫切的需求與醫療大數據的溯源過程,還深入的提出了在髒亂差的醫療大數據中怎麼發現價值;接下來我們再進一步探討一下數據的價值與特徵。
  • BI系統的應用組織思路與數據分析模式
    ,呈現給最終用戶的將是獨立的工具集和離散的分析內容,BI系統的整體應用效果將大打折扣。整體應用模式在商業智能項目(DW/BI項目)中,通過梳理和優化現有的指標、報表體系和分析體系,同時整合主要的業務系統數據(業務核心支撐系統、財務系統、HR系統、手工維護的數據如行業數據、競爭對手數據等),從而建立面向總部和子公司的業務及IT等部門,集中使用、管理和維護的BI商業智能系統,以強化信息共享、業務分析、輔助管理決策工作。
  • 大數據應用:基因序列分析
    創業團隊的平均學識無人能出其右,均是來自史丹福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研究方向為大數據或生物信息。沒錯,Bina Technology 的目標就是把生命科學與計算機科學融合起來。  Bina Technology 主營業務是採用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分析人類基因序列,他們的分析所得將成為研究機構、臨床醫師等下遊醫療服務行業的基礎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