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曾偉 彭心韞 薄晨棣)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最早打響全民戰「疫」的地方,新冠肺炎疫情的風暴之眼。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好轉,金銀潭醫院的工作發生了哪些變化?對於當前全球的疫情趨勢,被稱為「鐵人院長」的張定宇有怎樣的看法?回顧這場戰「疫」,有哪些事情最難忘?11日,在「春暖花開日,英雄凱旋時」,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對張定宇進行了專訪。
談病毒起源:有多起源的可能性
據外媒報導,劍橋大學近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關於新冠病毒的幾個變種和傳播路徑的研究報告。研究者將目前全球的新冠「變體」分為了三個類型:A、B、C三個變種。A類病毒更多發現於美國和澳洲的受感染者。A類在武漢只有極少案例,且來源於在武漢生活過的美國人。研究人員認為,毒株C類型演化自B,B類型演化自A。
張定宇認為:「病毒多起源的可能性是有的。如同地球上的生命,不可能僅有一處起源地點,這需要科學上的探討。無論起源在哪,病毒都會播撒到世界各地,需要全世界團結起來共同應對。
在關於起源地的爭論,張定宇表示,這應該是科學上需要探討的事情。無論它起源在什麼地方,不應有地緣歧視、種族歧視。
張定宇說,我們是個地球村,人員的交流很多,無論是歐美作為起源地,還是說中國作為起源地,或者是東南亞或者什麼地方作為起源地,地緣的歧視和種族的歧視是很要不得的,這會導致對人類世界的一個倒退。每個人就會區隔開來,這是逆潮流而動的動作。
談國際疫情:今年八九月份或是轉折點
當前全球疫情蔓延,形勢嚴峻。針對當前全球疫情,張定宇說:「這是一場人類的一場災難,中國的防控措施和診療方案是值得借鑑的。遺憾的是因為文化、民族、傳統差異,導致一些國家在疫情之初沒有採取中國早期的積極做法,這是非常可惜的。」
「現在多國已經在做積極的響應,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有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廣泛的檢測。現在發現病人多是因為檢測量大,並不意味著那裡的疫情是最嚴重的。但就死亡率和其他指標來說,每個地方的表現會不一樣。」
針對未來形勢,張定宇說,按照專家的說法,如果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疫情還是有望得到遏制,今年八九月份或許是全球的轉折點,或者從那以後整個疫情得到了一些控制。「現在更令人擔心的可能不是歐美發達國家,而是那些沒有做檢測的地方,比如非洲、南亞的一些國家,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等,沒有進行廣泛的檢測,醫療條件也不夠充足。」
談醫院重點:研究未轉陰患者後續方案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武漢的傳染病專科醫院,疫情期間收治的全部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截至目前,金銀潭醫院總共收治患者2850多名,出院率達86%。那麼金銀潭醫院現在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張定宇介紹,現在醫院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持續沒有轉陰患者的後續方案。「我醫大概現在還有40多這種病人。這些人持續陽性時間大概有40天、30天、50天、60天,甚至有更長的,這些病人是我們一個重點。」
張定宇說,你們可能會關心他們有沒有傳染性,這些人實際上沒有傳染性。科學的證據來說,沒有證據覺得他們有傳染性。他們現在整體的狀況都很好,也沒有發燒,也沒有咳嗽,肺部影像吸收也非常的好。但是,這些人沒有回歸社會,隔離在醫院裡面。
持續沒有轉陰是不是也說明了病毒狡猾,難以莫測?張定宇解釋說,有很多病毒,比如甲流病毒,經過治療,只要沒有臨床症狀就OK,新冠病毒也是這樣。有證據表明9天以後,絕大部分病人不怎麼排毒,或者他排出的核酸都是一些死的,不一定都是活病毒,對其他人沒有影響。但因為全球大疫情,大家把所有的動作都調到最高,寧可錯殺不可放過,所以,有些人就被長期滯留在醫院或隔離點。
「有些病人已經在醫院隔離超過2個月。他們在心理上很難熬。」張定宇也表示,目前,湖北省衛健委正組織一批專家和國家衛健委專家一起探討,這些人是否可以居家隔離。「比如說戴上口罩,注意手消毒,有一定保護措施,又可以和家人在一起,整個社會成本也不高。」
談感動的事:最大困難是在極限邊緣戰鬥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打響全民戰「疫」的地方,也是一線中的一線。整個過程有哪些難忘的記憶?張定宇回憶,在這場戰「疫」中所面對的最大困難,是收治病人的壓力。金銀潭醫院只有696張床的收治能力,但疫情導致病人數量暴增,為了讓儘量多的人得到救治,突然要求加床收治病人的情況在所難免。2月9日,已經超負荷運轉43天的金銀潭醫院,再次接到收治一批危重症患者的緊急任務。21個病區,每層樓都在走廊添加10至14張病床。「大家都沒有任何怨言,因為這個城市的人民等著你,你心中要有大家。」
戰「疫」中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也一度達到極限。「以前可以戴N95口罩進去看病人,看一會兒後脫衣服出來再休息一下,現在得穿好防護服,進去以後不吃不喝,待六小時、八小時。回頭看,那個狀態確實算是極限。」
在戰「疫」中運轉接近極限的時刻,金銀潭醫院迎來了「援軍」:上海醫療隊、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福建醫療隊,浙江醫療隊,北京國家中醫醫療隊,湖南醫療隊,安徽醫療隊,江蘇醫療隊等,先後入駐金銀潭醫院支援。
與援鄂醫療隊共同工作的經歷,令張定宇難忘。「來援助的專家,比如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做事嚴謹,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和學術風範。這麼知名的大專家,對每一個病人都要親自仔細查看,危重病人的搶救也親歷親為,給我印象非常深。」
醫院裡一直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也讓張定宇感動,堅守ICU三個多月的95後護士梁順就是其中之一。「給病人翻身、拍背,處理ICU病人的排洩物、給傷口換藥、給病人鼻飼都是梁順的工作。這些臨床服務工作,有的人會迴避一些,但他總是主動要求去做。武漢封城後,梁順暫時不能回到租住的地方,只能住酒店,到現在為止已經三個多月了。像他這樣,長時間沒有回家的醫生、護士有三四百人。」
儘管如此忙碌,張定宇依然在家做飯、洗碗。記者最後問張定宇在生活上有什麼規劃?
張定宇笑了,說道:「洗碗肯定還是要洗的,做飯現在沒時間做了,以前我還是能做飯的。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經常在家裡那麼說,我和大家也那麼說,我現在能夠工作,這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我現在能去洗碗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如果以後我坐上輪椅,我什麼也動不了了,我看著你們洗碗多痛苦,我看著你們工作,我多痛苦啊。」
記者回答:「醫學進步那麼快,您自己又是醫生,老天會眷顧您的。」
「謝謝你。我也非常積極地應對這件事情,我倒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張定宇說。
(責編:曹昆、王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