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雜誌|十八洞村的幸福讓人心動

2021-01-09 掌上懷化

摘要:「以前的十八洞窮得讓人心痛,現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讓人心動。」做出這個生動概括的人叫施進蘭。要說對十八洞村的熟悉和了解,他絕不謙虛,「因為我見證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準扶貧行動,以及脫貧摘帽的整個過程,我是實踐者,也是全程參與者,更是受益者。」從施進蘭這裡,我們打開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脫貧之路的精彩畫卷。

「以前的十八洞窮得讓人心痛,現在的十八洞幸福得讓人心動。」做出這個生動概括的人叫施進蘭。要說對十八洞村的熟悉和了解,他絕不謙虛,「因為我見證了十八洞村的一系列精準扶貧行動,以及脫貧摘帽的整個過程,我是實踐者,也是全程參與者,更是受益者。」從施進蘭這裡,我們打開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脫貧之路的精彩畫卷。

貧窮的山鄉哪有年輕人的「出路」?

「三溝兩岔山旮旯,紅薯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頓大米飯,除非生病有娃娃。」因山高路遠,自然條件惡劣,十八洞村曾和湘西乃至全國大多數貧困村一樣,雖然得到了國家扶貧政策的關照,但卻「年年扶貧年年貧」,村民生活長期徘徊在貧困線以下。在這個典型的苗族聚居貧困村裡,連苗歌傳唱的都是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施進蘭一直想和這樣的貧苦生活「說再見」。2005年,他告別年僅9歲的一雙兒女,和妻子一起遠赴浙江打工。到2013年的時候,他們的收入已非常可觀,僅施進蘭一個人的月收入就能達到七八千元。

然而,遠離故土的日子不好過。母親日漸老去、兩個孩子的青春期都在「留守」中度過,怎能不讓他惦記?可是惦記又能怎樣呢?村子裡幾乎沒人有電話,和家人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聯繫一次,每次都費盡周折。那時候,村裡的年輕勞動力都跑出去打工了,留守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思念家鄉和親人的,何止一個施進蘭。但是,貧困的山鄉哪有年輕人的「出路」呢?

「總書記來到我們十八洞了!」

在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日復一日的奮鬥中,驚喜終於來了。2013年11月3日晚,下班回到出租屋的施進蘭和往常一樣打開電視收看《新聞聯播》,沒想到電視畫面中居然出現了闊別8年的家鄉,還有鄉親們的面孔。他激動地大喊:「老婆老婆,你快過來看!習總書記來到我們十八洞了!」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在這裡,總書記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思想,從此拉開了中國大地精準扶貧的壯闊大幕,億萬貧困人口在精準施策幫扶下,走上小康路。

施進蘭再也坐不住了,「外邊再好,也不如老家。我要回去!」僅僅一個月後,他就辭去收入頗豐的工作,踏上了歸程。

2014年年初,花垣縣委抽調5名黨員組成中國的第一支精準扶貧工作隊,進入了十八洞村。同年5月,村委會換屆選舉,施進蘭當選村委會主任,就職時,他在臺上喊出了「有錢沒錢、拼上三年」的口號,將壓在心底的那股志氣喊了出來。

十八洞村闖出小康路

施進蘭和村裡的其他幹部們一樣,一直牢記著總書記在同大家座談時指出的方向:「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然而,真正去落實這句話,卻要越過重重障礙。

自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提出「精準扶貧」重要思想後,該村因地制宜培育鄉村旅遊特色產業。2019年,十八洞村旅遊公司正式營運,當年全村就接待遊客6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00餘萬元,鄉村旅遊正成為十八洞村最大的富民產業。 湖南省委宣傳部供圖

首先要轉變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觀念。看到精準扶貧工作隊進村了,有村民直接問工作隊隊長:「這次帶了多少錢來?」還有村民聽說這支工作隊真的不分錢不發物,竟然連夜在村部的圍牆上寫滿了「村幹部、工作隊、集體貪汙扶貧款」的大字報。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意識到,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才是塊真正難啃的「硬骨頭」,必須要把村民的志氣提起來。於是,村支兩委在村裡開道德講堂,樹致富榜樣,推行「思想道德建設星級化管理」模式,對村民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幾招下來,成效初顯。

其次要樹立村民「能致富」的信心。脫貧致富,必須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在人均耕地0.83畝,地無三尺平的十八洞村能發展什麼產業呢?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經過無數次「頭腦風暴」後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跳出十八洞,發展十八洞,在村外異地流轉千餘畝土地,打造「飛地經濟」,採取「公司+農戶+基地」模式,集中種植湘西本地有基礎、帶動脫貧較為明顯的優勢特色產業——獼猴桃,村民以產業幫扶資金和自籌資金入股。

然而,長期貧困的村民們搖著頭,誰都不願意入股。「老百姓對種植獼猴桃的前景不看好、不信任、不認可。」施進蘭回憶說,村民們不僅不支持,還紛紛阻工以示抗拒。

緊要關頭,黨支部必須發揮作用,黨員幹部必須帶頭。村支兩委、黨員幹部、小組長帶頭入股,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村支兩委還組織那些遲遲不肯入股、性格潑辣、能說會道的「當家人」前往都江堰國際獼猴桃節參觀學習。在都江堰,這些村民第一次「見識」了高級小轎車,回村後紛紛交錢入股、同意種植獼猴桃。

思想通了,信心強了,幹勁自然足。後來,在修路、農網改造、機耕道建設中,村民們主動出工出力,沒有一個講價錢的,最突出的是在2017年創造了用不到半年時間建成十八洞村水廠並投產的奇蹟。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產業發展貴在因地制宜。6年來,精準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帶領村民因地制宜培育起了特色種植、特色養殖、苗繡、勞務經濟、鄉村旅遊五大穩定產業,成為村民小康生活穩穩的支撐。2019年,十八洞村旅遊公司正式營運,已經卸任村主任的施進蘭成為公司副總經理。公司成立當年,全村共接待遊客6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00餘萬元,鄉村旅遊正成為十八洞村最大的富民產業。

十八洞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2013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只有1668元,貧困發生率高達56.8%。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增長到14468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6萬元。2017年2月,十八洞村成功脫貧摘帽,成為湖南省第一批成功脫貧摘帽的貧困村之一。

環境改善了,山村變美了;產業發展了,生活更好了。這幾年,越來越多的青壯勞力回到村裡,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也紛紛返鄉創業,建設家鄉。施進蘭的兒子女兒就是其中的代表。一群有想法、有衝勁的年輕人,正在用創新與實幹精神點亮十八洞村的未來。

「吃住不用愁,衣著有講究;增收門路廣,票子進衣兜;天天像趕集,往返人如流;單身娶媳婦,日子樂悠悠。」如今十八洞村的山歌唱出的是小康路上幸福長。

一朵花開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十八洞村的脫貧之路,書寫出中國精準扶貧的精彩故事,引導和激勵著人們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小康生活。

調研手記:

站在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首倡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感受到這裡的山水秀美、村容整潔,走在小康路上的村民生活忙碌有序,洋溢著朝氣和希望;身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走訪湖湘大地七州市十鄉鎮,處處見聞精準扶貧、產業發展生發的滿園春色,用雙手創造出幸福生活的人們臉上寫著驕傲和自信。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時,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重要指示,要求湖南闖出「不栽盆景,不搭風景」,「可複製、可推廣」的脫貧之路。近7年來,湖南省堅持用好精準之方,推進產業扶貧:十八洞村的獼猴桃、瀘溪的椪柑、隆回的金銀花、麻陽的冰糖橙、新化楊家邊村的文化旅遊、韶山的紅色文旅、衡陽堰頭村的休閒產業、永州香零村的綠色蔬菜種植、郴州吳山村的特色養殖、汝城大坪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都成為「一個產業帶動一方脫貧」的典型案例。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黨員與群眾相結合、政府與市場相結合、集體與個人相結合、生產與生態相結合、文化與文明相結合、數量與質量相結合,從2012年至2019年,湖南省減少農村貧困人口747萬,貧困發生率從13.43%下降到0.36%。

相關焦點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強調,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
  • 十八洞村的「脫單夢」
    十八洞村的「脫單夢」 NaN:NaN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巉巖高聳,澗水幽藍。這裡的秀美景象見證了當地人民生活從舉步維艱到多姿多彩的變化。過去的十八洞村貧窮落後,人均耕地只有0.83畝,辛苦一年到頭種的水稻,也就剛夠自己吃。村民們為了討生活,大多選擇外出務工,龍先蘭就是其中一位。這是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2019年10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
  • 湖南日報丨十八洞村的滄桑巨變與深刻啟示
    ,村民們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在2014年的扶貧對象識別中,全村共有貧困戶136戶542人,貧困人口佔村裡總人口的57.7%。由於發展無望,一些有能力的人紛紛外出謀生,村裡留下來的主要是一些兒童和老人,十八洞村陷入「貧困逼人走,人走更貧困」的惡性循環。而長期的物質貧困和生活困難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精神貧困和意識貧困,常年戴著「貧困帽」,普遍存在「等靠要」。人心不齊、自由散漫成了村裡的常態。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
  • 用生命書寫十八洞村的故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2019年初冬,李迪拖著行李住進了十八洞村的苗寨吊腳樓裡。青山環抱,木樓相依。十天的時間裡,他冒著毛毛細雨,踏著青石板路,爬山串寨,穿梭行走在十八洞村。或幫著村民賣菜吆喝,或陪著老鄉種地聊天,或鑽進飯店後廚給老闆打打下手,逮著誰就饒有興致地聽對方說說村裡脫貧攻堅的故事。很快,李迪的到來就成了十八洞村人盡皆知的新鮮事,老鄉們都說:「這個從北京來的李老師,沒什麼派頭!」
  • 回訪十八洞村石爬專家:總書記來過我們家,致富奔小康心氣足
    摘要:雲霧繚繞、山高路遠,十八洞村就在大山深處。作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的一個苗族村落,原本少人知曉,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調研、訪貧問苦,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戰略思想,十八洞村由此聲名遠播。
  • 致富奔小康 心氣格外足——回訪湖南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石爬專家...
    ——習近平雲霧繚繞、山高路遠,十八洞村就在大山深處。作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的一個苗族村落,原本少人知曉,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調研、訪貧問苦,首次提出精準扶貧戰略思想,十八洞村由此聲名遠播。記者近日來到十八洞村,回訪習近平總書記到過的石爬專家,聽老人回憶6年多前的感人場景,實地感受精準扶貧給老人的生活帶來的喜人變化。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章強調,當今中國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創新。
  • 環保部部長《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對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的鮮明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 和家園·求是小學簡介
    傳承浙大百年風採 參照英國伊頓貴族公學原型設計  和家園·求是小學 盡顯高雅人文格調  即將進駐和家園的求是小學位於和家園位於雍園組團以西,沿楊梅山路,總建築面積達到14000餘方。  而此次攜手的坤和·和家園,作為黃龍商圈百萬大盤,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她傳承著西湖上遊,兩西(西湖,西溪)之間的優雅文化氣質,從宋高宗的一句西溪且留下,到18家杭州人的發祥地,再到賀龍百將團,這塊土地,因為濃鬱的歷史文化積澱而倍受杭州知本階層的青睞,而開發商坤和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攜手中建國際、中國美院、西泠印社等文化機構對其20、30年代中西合璧的「金石建築」的打造,更讓和家園的房子充滿了高雅的文化氣息
  • 宋茜最新雜誌光影大片 摩登女郎上演心動眼神殺
    宋茜最新雜誌光影大片 摩登女郎上演心動眼神殺 共10張 1905電影網訊 日前,宋茜登上《Instyle優家畫報》最新一期封面,香奈兒女郎優雅出鏡,用眼神訴說萬千故事,傳遞復古質感韻味。
  • 心動!趙薇雜誌寫真曝光,清新脫俗,有「薄荷」的感覺!
    著名演員趙薇,近日登上某雜誌封面,拍攝的一系列寫真照片,清新脫俗,非常養眼。時值春天,鶯飛草長的三月,到處都是新綠色,鳥語花香,在這麼優美的環境裡,趙薇時而擺出優雅大方的姿勢,時而又流露出活潑俏皮的真性情。
  • 陳喬恩復工拍雜誌,清純形象讓人心動,笑起來時也太甜了
    擁有清純的內容幾乎是每一個女孩子都希望的事情,但是這件事情畢竟是不太真實的,因為隨著時間的發展,每個人的皮膚還有顏值都會發生變化,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自己的氣質也會發生變化,但並不一定說每個人年齡增長之後都是沒有益處的,如果當一個人年齡增長之後,會變得十分有魅力不過娛樂圈當中的很多女明星卻有凍齡一樣的顏值
  • 心動的信號第一季嘉賓劉澤煊道歉:每個人都會犯錯
    來源:新浪娛樂劉澤煊向天歌新浪娛樂訊 24日凌晨,《心動的信號》第一季嘉賓劉澤煊發文,對「摸頭殺」事件主角、受到牽連的人以及節目組表示道歉,「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言行還會影響很多身邊的人而不僅是我自己」,並表示未來將謹言慎行
  • 求是小學落戶坤和·和家園
    作為黃龍商圈百萬平方米大盤,和家園擁有非常獨特的地理位置,它傳承著西湖上遊,兩西(西湖,西溪)之間的優雅文化氣質,從宋高宗的一句西溪且留下,到18家杭州人的發祥地,再到賀龍百將團,可以說,和家園所在的這塊土地,因為濃鬱的歷史文化積澱而備受杭州「知本階層」的青睞,而開發商坤和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攜手中建國際、中國美院、西泠印社等文化機構對其二三十年代中西合璧的「金石建築」的打造,更讓和家園的房子充滿了高雅的文化氣息
  • 戚薇《心動的信號》再爆金句,解讀心動的本質,領悟了感情真諦
    每個人對於心動的定義或許都大不相同,一個回眸,一個動作,一個微笑或許都會成為你心動的原因。不知道你上次心動是在什麼時候呢?戚薇最近參加了一檔新的綜藝節目《心動的信號》。在節目當中,戚薇也是金句頻出,憑藉著自己爽朗的性格,和果敢的作風,在節目當中也是說出了很多人想說但是不敢說的話。
  • 《求是》雜誌評論員:新徵程上奮力前行的科學指引
    《求是》雜誌評論員
  • 科學網—張守晟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七人獲集體獎
    楊振寧、姚期智為「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和「傑出科學成就集體獎」頒獎。宋雷攝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周光召主持頒發香港求是科學基金會「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和「傑出科學成就集體獎」。張守晟教授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方忠、戴希、張海軍、薛其坤、陳曦、賈金峰和馬旭村獲「求是傑出科學家集體獎」。
  • 陳十一、謝曉亮獲2017年度「求是獎傑出科學家」
    「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復旦大學承辦。求是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先生以及顧問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施一公,復旦大學校領導、求是獎評委、往屆求是獎獲得者以及復旦大學師生代表等約400人參加了典禮。
  • 彭清華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
    2020年第24期《求是》雜誌刊發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署名文章《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統籌發展;推動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