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水塔:水儲量佔黃河水量的三分之一,滋養無數中華兒女

2020-10-09 文化快報

水文專家、陝西地礦集團勘察開發部副主任 董天印

2020年國慶期間,有幸隨「丈量大秦嶺」團隊走進大秦嶺,秦嶺的媃美、秦嶺的挺拔、秦嶺的涓涓細流、秦嶺的澎拜激流、秦嶺的雄偉和秦嶺的斑斕都讓人如痴如醉,流連忘返。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認知和保護「中央水塔」是秦嶺區人民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秦嶺位於北緯32°—34°之間,橫亙中國中部,是中央造山帶產物。秦嶺以南屬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南方型,以北屬暖溫帶氣候,自然條件為北方型,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是中國的地理中央。

秦嶺聳立在中國中部,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一系列的山嶺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相對高差大。以陝西段為例,除太白山主峰外,西段紫柏山海拔達2610米,中段終南山海拔2500—3000米,東段太華山、蟒嶺、新開嶺海拔1500—2600米,相對周圍平原具有天然的高位優勢。

自然界水有三種存在形式,地上水(雲雨)、地表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三種水相互轉換,循環往復。海(江河湖)面的蒸發作用形成雲,雲在氣流作用下向大陸腹地運移,在適宜的溼度環境下形成雨降落地表,雨水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部分沿地表由高到低匯集於河流湖泊形成地表水,部分地下水在溝谷等低洼地段排出地表匯入地表水,最後奔向大海,開始又一次循環。

秦嶺是山脈,本身不生產水,其巨大形體形成的獨特氣候條件,使其得到充足的雨水補給。秦嶺阻擋了北方寒潮的南侵,也阻擋東南溼潤氣流北移,寒冷與溼潤相融使富含水分的氣流凝結,形成了秦嶺南坡降雨量大的特點。以陝西為例,秦嶺以北的陝北地區年降雨量300-400mm,關中地區年降雨量500-700mm,而秦嶺南部年降雨量可達1000-1600mm,充足的降雨可以為 「中央水塔」提供充足的水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巨大的降水,雖可以為「中央水塔」提供充足的水源,也可能形成洪水災害及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近年來,國家在秦嶺地區通過實施封育保護、退耕禁牧、還林還草、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等嚴格的保護措施,秦嶺自然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植被覆蓋率大步提升,表層穩固性加強,儲水、持水能力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得到巨大改善。加之河谷及盆地區含水層儲水,有效的控制了地表洪流這匹脫韁之馬,使雨水資源巨大化。生態環境改善使得秦嶺這座中央水塔具有強大的儲水和輸水功能。秦嶺必將極大地緩解中國中北部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秦嶺是中國兩大河流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補給區。秦嶺南坡,嘉陵江、長江、漢江、丹江及淮河皆發源於秦嶺;秦嶺北麓,秦嶺之水從眾多峪口為黃河的主幹支流-渭河、洮河、南洛河等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源。據資料,秦嶺(狹義的秦嶺)水資源儲量220多億立方米,約佔黃河水量的1/3,陝西水資源總量的一半,是陝西省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其中,秦嶺南坡水資源儲量182億立方米,約佔陝南水資源總量的58%,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秦嶺北坡水資源儲量約40億立方米,約佔關中地表水資源總量的51%,是渭河的主要補給水源區,也是西安市等主要的水源地的補給區。

據統計,從2014年12月到2019年12月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向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等省市提供了258億立方米的水,受益人口接近6000萬。秦嶺就像矗立在中國大陸中央的一座巨大的「水塔」,滋養著無數的中華兒女。

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保護好中國的中央水塔,是生活在秦嶺之中和秦嶺腳下的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秦嶺是我國的中央水塔?
    東西綿延400公裡一500 公裡,南北寬達100公裡一150公裡,是陝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的分界嶺,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一面是亞熱帶氣候,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一面是暖溫帶氣候,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一面多雨,是溼潤區,常綠闊葉植物佔為主,一面多雪,是半溼潤區,落葉闊葉植物為主。
  •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了
    第三極地區的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河流等是亞洲水塔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冰川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常年積雪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多年凍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裡,湖泊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目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對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
  • 為什麼「秦嶺」山脈會被稱為我國的「中央空調」和「中央水塔」?
    我國的「中央空調」和「中央水塔」另外,由於板塊運動也塑造了我國的山脈骨架此外,秦嶺在我國還有一些別樣的稱呼,比如秦嶺被稱作我國的「中央空調」和「中央水塔」,這是為什麼呢?秦嶺山脈位置圖我們發現「中央空調」和「中央水塔」這兩個詞當中,都有「中央
  •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青藏高原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2017年,我國啟動第二次青藏科考,圍繞「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等課題,展開考察研究。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透露,科考隊近期在「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重大進展。科考發現,「亞洲水塔」區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了9萬億立方米,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青藏高原是亞洲眾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2017年,我國啟動第二次青藏科考,圍繞「亞洲水塔」動態變化與影響等課題,展開考察研究。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透露,科考隊近期在「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重大進展。
  •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估算超過9萬億立方米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估算超過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據悉,科研人員根據實地觀測的代表性冰川厚度,利用冰川厚度模型,研究團隊初步估算第三極地區冰川的冰儲量約為8850立方公裡,換算成水量是約8萬億立方米。
  • 亞洲水塔的水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 亞洲水塔的水量是怎麼算出來的?
    ◎ 劉曉倩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亞洲水塔究竟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經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
  • 超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12月21日)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目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對「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三者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是地球第三極,是亞洲10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被稱為「亞洲水塔」。如果以海拔2500米的等高線為界,亞洲水塔區的面積約400萬平方公裡。
  • 「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利用無人船測量湖泊水量。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青藏科考隊)21日發布消息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亞洲水塔」之譽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科考隊員利用直升飛機運載科考設備到極高海拔冰面作業。
  • 「亞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青藏科考隊)21日發布消息說,最新研究成果顯示,有「亞洲水塔」之譽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
  • 「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
  • 「亞洲水塔」水量摸清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最新研究成果,被稱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超9萬億立方米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對「亞洲水塔」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初步估算發現,三者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至少相當於230個三峽水庫的最大蓄水量。
  • 超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對「亞洲水塔」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初步估算發現,三者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至少相當於230個三峽水庫的最大蓄水量。
  • 科普 |超9萬億立方米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對「亞洲水塔」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初步估算發現,三者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至少相當於230個
  • 第二次青藏科考初步摸清亞洲水塔水量
    亞洲水塔有多少水?21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儲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亞洲水塔為何有這麼多水?水從何處而來?
    亞洲水塔是青藏高原及青藏高原周邊眾多高山地區的總稱,它位於地球的第三級,主要是由冰川、積雪、湖泊等組成。光是冰川面積就達到了十萬平方公裡,亞洲水塔之大由此可見。亞洲水塔裡究竟有多少水2017年,中國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正式開始。
  • 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光明日報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有「亞洲水塔」之稱的地球第三極地區——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水量超過9萬億立方米,而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 中科院稱青藏高原降水增加,我國多條大河水量將變多,調水更可行!
    青藏高原被稱為「亞洲水塔」,從這裡延伸出了無數條大河通向四周海拔較低地區,其中更有一些世界聞名的大河如長江、黃河、湄公河,伊洛瓦底江、恩梅開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印度河等,這些河流都發源於青藏高原,並且從那裡帶來了大量的水資源,造就了肥沃的土地,滋養了二三十億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