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眼神清澈,靦腆羞澀
他們淳樸善良,不善溝通
他們不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
不知道原來自己能看得更多、走得更遠
他們好奇,他們迷茫
他們,是西藏的學子
而我們,或許是他們「電視裡的世界」
是他們邁出大山的一路燈光
黨建+社會責任促企業行穩致遠
一直以來,光明建發集團
積極探索以「黨建+社會責任」模式
助推公益之路遠行
引領企業及幹部職工主動奉獻、服務群眾
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紮實開展幫扶活動
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最大限度地發揮
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情懷
「青翼計劃」意為「為青少年插上夢想的羽翼」,是集團著眼公益服務、行動緊扣公益理念,與共青團中山大學委員會、林芝市第一中學聯合主辦,由光明建發集團與深圳市幸福慈善基金會共同出資,在西藏林芝市設立的以藏粵青少年文化交流為主要內容的公益項目。活動以建發集團、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作為項目執行團隊,結合藏區學子傳統學習模式和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探索不同途徑拓展藏區學子眼界、增長見識,通過合理優化旨在促進西藏與廣東兩地青少年文化溝通,搭建相互學習、交流和成長的平臺。
目前建發集團已連續三年開展
「幸福光明·青翼計劃」
藏粵青年文化交流行活動
除此以外,今年初集團下屬控股企業華宏通訊向墨脫縣捐贈慈善款20萬用於該縣教育事業,建發集團還在西藏林芝一中、巴宜區中學設立「建發·勵志獎學金」「格桑光明獎教金」以及「光明·閱讀提升計劃」,助學捐贈款達29.89萬元,以實際行動激勵藏區教師和學生學習教育的積極性。
青翼計劃 振翅遠航
2020年元旦前夕
建發集團迎來了第五屆
「幸福光明·青翼計劃 」粵藏青年交流行的
師生團一行近40人
開始他們眾多行程當中
為期半天的光明建發行
01
首先,孩子們來到光明區城市展示館。在這裡孩子們通過參觀序廳、光明概況、城市發展、產業發展、改革創新、民生事業、基層黨建、未來光明八大版塊。講解員的生動解說,讓孩子們領略到光明依託著「大數據+新媒體」的新型模式,向他們展示了「新概念城市」的理念。
02
第二站,同學們走進由建發集團與清華大學作為主要出資方的深圳石墨烯創新有限公司。參觀石墨烯示範基地試驗室,該公司是以「院士+企業家」的模式運作,定位是具有獨立法人市場化運作的企業,承擔深圳市在石墨烯產業上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產品檢驗檢測、標準研究制定、項目孵化培育等公共服務職能。
實驗室整體風格充滿高科技氣息,以碳原子的晶體結構為設計元素從平面布局到空間設計,發散到展廳的每一個板塊來凸顯石墨烯的科技特點,通過結合聲光電及玻璃融屏、高科技投影技術、互動屏來打造一個體驗互動感一流的科技展廳。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慾,在解說員的帶領下,認真參觀學習、做筆記。
03
行程第三站,建發集團領導與中大研究生支教團、林芝一中師生展開交流座談。座談會上建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國玖首先向林芝一中師生捐贈了第五屆「幸福光明·青翼計劃」藏粵青年文化交流行活動資助經費及林芝一中、巴宜區中學「建發·勵志獎學金」「格桑光明獎教金」「光明·閱讀提升計劃」資助金,林芝一中的孩子們也向他們張伯伯送上從林芝遠道帶來的學生書法作品和學校校慶紀念牌。
西藏林芝一中學
西藏巴宜區中學
交流會上,張國玖回憶援藏時
在林芝市墨脫縣工作的艱苦
講述著當時墨脫縣經濟、教育
醫療與交通的狀況
帶學子們追憶崢嶸歲月中開闢者的不易
從而更加珍惜當下
隨後學子們天籟般的歌聲
把在座的每一位都帶到了美麗的林芝
帶到了世外桃源的墨脫
同時也將交流溝通會推到了高潮
伴隨著美妙的歌聲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來手拉手、臂連臂
跳起了西藏的「鍋莊」
最後,張國玖為30位西藏學子送上書籍
並對學子寄予重望
希望學子們樹立遠大理想
常懷感恩之心
志存高遠、再接再厲、不怕困難
順利完成學業
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藏粵兩地心連心 民族團結手拉手
「幸福·青翼計劃」
打破傳統的捐資助學形式
通過帶領藏區學子到沿海發達城市
親身體驗、切身感受城市發展背後的原因
給孩子的內心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全面提高藏區學生
溝通協調、自我管理
語言表達、團隊協作能力
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與此同時
藏粵青少年之間的和諧交流
更好地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為藏粵兩地良好情誼的建立
打下了有利基礎
學生在返回學校後
由支教團隊員統一組織進行分享交流
暢談在廣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進一步擴大項目的覆蓋面
傳遞信息與正能量
建發集團辦公室出品
圖 片 | 黨群工作部、集團辦公室
文 字 | 黨群工作部、集團辦公室
運營服務:晶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