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20年疫情紅利的影響,在線教育收割了一大波流量紅利,呈現出井噴式地發展狀況。儘管如此,在線教育市場競爭中也存在著諸多的弊端,企業間面臨著低質化、同質化的激烈競爭,讓升學教育、職業教育等在線教育行業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那麼,在後疫情時代,線上與線下如何實現「共生」,獲得長足發展呢?這確實值得一番思考。
首先,教育行業與以往其他的「網際網路+」行業有所不同,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社會屬性的行業,所以,教育線上化無論如何發展,都應當堅守教育的本質。那麼,打鐵還需自身硬,在線教育要想行穩致遠,必須要守住教育的「底線」。後疫情時代在線教育也正逐漸由「救火式」轉為「常態式」發展,政府相關部門也正逐漸出臺政策加以引導市場的良性發展,但從規定到落實,仍會有相當一段距離。當然,今後的在線教育要想獲得持續性發展,行業自身就必須要堅守住教育的「底線」。
其次,想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在線教育仍需不斷優化自身發展優勢,彌補發展短板,圍繞受眾教育需求,逐漸解決線上教育在內容、技術、效果方面所呈現出的各種問題。與此同時,在線教育應與線下教育機構開展錯位競爭,進一步拓展教育領域發展的新路徑,不斷增強行業發展實力。對於受眾而言,教育產品不同於一般產品,受眾往往會更加注重教育教學效果而不是價格,只要內容和質量過硬,即便價格沒有絕對優勢,受眾也樂意買單。所以,在線教育行業要深刻洞察目標受眾的消費需求,不斷推陳出新,提高產品品質,這樣才能逐漸取得更大的市場影響力和話語權。
最後,在線教育不斷打造自身發展實力,要能夠經得住時間和社會各方的「考驗」。去年的疫情雖然為在線教育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但與此同時,也是對升學教育等在線教育平臺的一次大的「考驗」,只有經得住考驗,才能讓社會和受眾信賴和認可。
那麼,真正優質的教育教學平臺不僅僅能夠在疫情特殊時期發揮作用,還應當逐漸實現常態化發展,結合線下模式,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教育公平、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