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鍾角蛙是葷食性動物,在原生地它們主要以昆蟲、蠕蟲、節肢動物、蝌蚪、蛙類、小型爬行動物和少量小型哺乳類動物等為食;
它們獵捕的方式為「守株待兔」式,長時間靜靜地等待著獵物經過,然後伺機吞下。
②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可使用蟋蟀、蠕蟲、蚯蚓、小魚、少量乳鼠、小型蜥蜴和小型蛙類等進行投喂,每次投餵時均建議混合富含維生素D3的爬蟲鈣粉一併飼餵;
幼體建議每2-3天投餵1次,每次少量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3-4周齡至亞成體的蛙,可每3-4天投餵一次;成年個體,每周投餵1-2次;具體情況視蛙的生長速度及肥瘦程度來進行微調。
①鍾角蛙並非活躍的小寵,它們應該被單獨飼養,而且飼養箱並不需要很大,體積40-60L左右的爬箱就完全能夠容納一隻成年的鐘角蛙了;
同時,爬箱上部需要加裝透氣性良好的蓋子,以保證通風性能並有效防止角蛙越獄。
②無論使用棉養還是土養,半水半陸的環境都是比較合理的,環境溼度宜控制在50-70%,最適溫度可控制在23-28攝氏度左右(夜間可略低);
且,飼養角蛙的水最好為純淨水或除氯水,以免蛙類嬌嫩的肌膚受到損傷。
③養過角蛙的親們都會發現,角蛙平時更多的時間都喜歡待在陸地上,少數時間會泡在水中;而且只要條件允許,它們是極愛挖掘洞穴並將自己半掩藏於其中的;
因此,我們可以使用微溼潤不粘手的泥炭土、樹皮或椰殼等鋪底,再使用土壤、椰土、泥炭土或苔蘚等鋪在上方;總體底材厚度根據蛙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幼蛙一般鋪設2.5cm左右的墊材為宜,亞成體和成體約5-7.8cm左右。
④飼養角蛙的環境中也需要設置一定的淺水區域,最方便的方法莫過於使用淺水盆了;淺水盆的深度不可過高,以免角蛙意外溺亡;
另外,每周用溫水(25-28攝氏度)給角蛙泡澡1-2次是對角蛙健康有利的;不過泡水時需要注意水深,雖然鍾角蛙看似水性還不錯,但我們讓鍾角蛙長時間遊泳實則是不安全的做法。
⑤養角蛙不需要提供額外的UVB照明,只是環境內最好可以明確的區分出日夜的差異,可使用LED照明燈對著爬箱,每天定時開啟8小時左右,剩下的時間需保持光線昏暗;
飼養箱內其他所需的設施還包括躲避、植物和加溫器等,加熱設備需優質可靠,一般我們都是選用瓦數適宜的加熱墊,加熱墊面積約為飼養箱一半大小。
①蛙類主要是通過皮膚吸收水分,若飼養環境惡劣、水質不夠清潔,那麼細菌會在環境內大量繁殖,嚴重的可能會令蛙寵患上難以治癒的皮膚病或出現氨氮中毒的病症;
其實並不需要每天換水清潔,理論上應該遵守的是:發現水髒了就及時更換清潔的水即可。
②人類的手掌不僅與蛙類的體溫有較大溫差,若無徹底清潔雙手也容易攜帶一些細菌,在接觸角蛙時,是有可能導致它們感染的;另,鍾角蛙在被過多關注及觸碰時,會產生緊迫狀態,嚴重的緊迫症也易導致拒食症的並發;
如確實需要挪動角蛙,那麼洗淨雙手、用溫潤的掌心輕輕捧起(或直接帶上手套);在這裡,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即需要抓牢角蛙,以防止它們落地摔傷。
③鍾角蛙的嘴裡可是有牙齒的,若是被咬上一口,那也是火辣辣地一陣酸爽…
好在我們大可以放心,角蛙無毒,被咬傷也只需用清水衝洗傷口再進行簡單的處理(消消毒、敷點消炎藥膏)即可,但還是儘量不要手賤去逗弄小可愛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