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繼續聊《宇宙簡史-恐龍》從21億年前到5億年前地球上發生的一些大事件,這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歷程,從宇宙講到現在的發展史,每期都會有硬核知識等著你哦~
約2.3億年前,恐龍出現
恐龍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曾&34;地球生態系統1.6億年,絕大部分滅絕於6500萬年前,僅部分鳥類恐龍(鳥類的直系祖先)存活下來。儘管大部分恐龍是冷血的,但進化過程中還是出現了溫血的恐龍,例如鳥類恐龍。(需要將&34;包括其中,否則&34;不是一個自然類群)
各色恐龍
恐龍與現代鳥類、鱷魚都屬於主龍類。大部分的爬行動物與鳥類,都屬於雙孔動物;哺乳類與似哺乳爬行動物擁有一個顳(niá)顬(rá)孔,合成合弓動物;烏龜與早期的副爬行動物,沒有顳(niá)顬(rá),則屬於無孔動物。恐龍與其他和主龍類擁有許多生理構造上的特徵。
例如:
牙齒位於齒槽中,而非直接與顎部骨頭延伸。在主龍類中,恐龍的最顯著特徵是他們的步態。恐龍的後直立於身體下方,而蜥蜴與鱷魚的四肢則是往兩側推開的。
18種原始角龍類的體型比較
左排由上到下為:隱龍、遼寧角龍、古角龍、祖尼角龍、鬥吻角龍、纖角龍。
中排由上到下為:朝陽龍、蒙古鸚鵡嘴龍、閻王角龍、雅角龍、安德薩角龍、蒙大拿角龍
右排由上到下為:黎明角龍、紅山龍、西伯利亞鸚鵡嘴龍、原角龍、弱角龍、傾角龍。
大型代表物種體型比較示意圖
來自四個恐龍亞目的大型代表物種體積相比。前面從左到右分別為:
巨型山東龍(紅)
埃及棘龍(綠)
蹄足劍龍(橘)
恐怖三角龍(藍)
以及後方的烏因庫爾阿根廷龍(紫),圖片最左邊淺藍色的則代表現代人的平均體型。
飛鳥獸腳恐龍體型VS人
四種最小型的非鳥獸腳恐龍體型比較,從左至右分別為分類存疑的
湯氏古老翼鳥龍(橘)
微小似鳥龍(紫)
遙遠小馳龍(紅)
胡氏耀龍(綠)
1978年發現的慈母龍,具有築巢的行為。
寶龍的雙眼朝前,具有立體視覺,位於巴黎探索皇宮
一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斑龍雕像,位於倫敦水晶宮公園。
&34;一詞的命名者,是1842年有英國古生物學家&34;。
關注,下節我們講《能人出現》模塊,從宇宙講到現在的發展史,轉發身邊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了解這個世界和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