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的一天,挪威國家圖書館電影修復員Tina正在電影資料館裡整理館藏電影,她意外發現了一部封面上寫著挪威語「蜘蛛」的電影拷貝。這個拷貝已經在這個倉庫裡沉睡了八十多年,由於其材質是極易溶解的早期硝酸基膠片,經過這麼多年已經瀕臨「死亡」。
Tina意識到,如果再不搶救這個拷貝,再過幾個月它可能就真的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雖然不知道這部電影是否經典,但無論如何這裡面存有八十多年前的畫面,因此Tina決定儘快修復《蜘蛛》。
此時,Tina只知道這部電影來自遙遠的中國,是極其罕見的挪威從中國引進的影片,關鍵那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她尚未意識到,她在搶救的是一部已經失傳的中國電影。
2012年4月,Tina來到北京參加國際電影資料館聯合會北京年會,她和同事在會上提到他們正在修復一部中國老電影拷貝,這引起了中國電影資料館的注意,畢竟像上文所說的那樣,中國的影片在八十多年前就被引進到挪威確實難以想像。
挪威方面迅速向中方發來了幾十張電影截圖,從截圖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部無聲默片,字幕上有漢字和挪威文,這在挪威引進的外國電影裡也是罕見的。
中方電影方面專家經過鑑別,迅速做出判斷:「這是在中國已經失傳很久的、拍攝於上世紀二十年代的、最早的西遊題材電影《盤絲洞》!」這個消息震撼了中國電影研究領域,畢竟我國現存的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默片拷貝寥寥無幾,《盤絲洞》的發現無疑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挪威方面很慷慨地表示,在電影拷貝修復完畢之後將贈送給中國電影資料館一份。2014年4月,修復完成後的膠片和數字拷貝跨越半個地球回到了中國,《盤絲洞》終於回家了。
那麼,《盤絲洞》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導演和主演是誰?為何它在我國電影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又是如何漂洋過海被挪威引進的?為何其他拷貝一個都找不到?
我們先從導演和主演說起。
一、幸運的女主角和膽大的導演
1904年,殷明珠出生於江蘇蘇州,她原名殷尚賢,因其父母極其寵愛她,得名明珠。殷明珠的家世相當不錯,曾祖是翰林、祖父和姥爺為舉人、父親為秀才,母親也是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殷明珠的傳統文學和丹青都有一定造詣。
殷明珠的身世充滿了戲劇性,家道中落後父親突然重病去世,留下了孤兒寡母。但其父親生前愛買彩票,他去世當天,其生前購買的彩票中了頭獎。殷明珠和母親用獎金葬了父親,然後帶著剩餘的錢移居上海。-
在上海的殷明珠進入西式學校學習,她開朗、大方、時髦,成為上海灘知名的FF小姐(外國和時尚)。
不過,漂亮的殷明珠在婚姻和感情上卻一直不順利,直到他遇到一位身世相似又志同道合的男青年。
但杜宇1897年出生於江西,年幼時父親去世家道中落,他和母親來到上海。但杜宇就讀於美術學校,畢業後以為雜誌畫封面和插圖為生。
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個法國人要回國,臨走前想賣掉手裡一臺「愛瑙」牌攝影機,對攝影和電影感興趣的但杜宇大膽籌資一千元巨款買下了這臺機器。要知道,當時的上海灘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生活費也就30元左右,這臺攝像機相當於一家人三年的生活費,堪稱巨款。
但杜宇買來攝像機後將其拆了裝裝了拆,靠自學摸透了攝影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隨後,他的家族成員如侄兒、侄孫還有外甥女等人都成了他的搭檔,一起拍攝了不少短片,堪稱最早的小視頻玩家。
1920年,一心想拍攝電影的但杜宇成了上海影戲公司,這家小作坊一樣的電影公司唯一的重資產就是那臺二手攝影機。為了拍電影,但杜宇一個人幹編劇、導演、攝影、衝洗和剪輯等多項工作。
公司有了,劇本有了,攝影機有了,但沒有女主角。當時的社會風氣不允許女人拍電影,一些拍成的電影裡的女角色也都像京劇一樣由男人反串。
有一天,但杜宇和FF小姐殷明珠邂逅了,兩人迅速在拍電影上達成一致,於是殷明珠就成了但杜宇第一部電影《海誓》的女主角,這也是我國第一部愛情電影。
1926年,但杜宇和殷明珠結為夫妻,此時的上海影戲公司雖然在業界小有名氣,但還沒有成氣候。而殷明珠雖然已經有電影明星的潛質,卻缺少叫得響的代表作。
於是,夫妻倆在1927年拍出了在當年可以稱之為大製作的《盤絲洞》。
二、一炮而紅的《盤絲洞》
1927年,《盤絲洞》拍攝完成,一上映就火爆上海,其實早在拍攝過程中,《申報》就進行了跟蹤報導,這種新聞預熱的辦法一直沿用至今。
《盤絲洞》的劇本直接取材於《西遊記》原著小說,改動並不大,電影將小說中存在的那些暗黑、恐怖和情色的描寫都拍了出來,堪稱真正地尊重原著。
我們小時候看的86版《西遊記》中關於盤絲洞的那集,其實是經過了大幅刪改的內容,即使如此,那些恐怖的蜘蛛和蜈蚣精、蜘蛛精洗澡、八戒戲水等畫面已經讓觀眾津津樂道了。如果你想看原著是什麼樣的又不想翻書的話,直接看電影《盤絲洞》也可以。
電影《盤絲洞》時長有100分鐘,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只有60分鐘左右,電影的開頭和一些內容缺失,根據資料記載,其開頭應該有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其他缺失的內容則是《盤絲洞》最精彩的部分,比如孫悟空變成老鷹叼走蜘蛛精的衣服,這一段最可惜,因為按照資料記載,那個老鷹是真的鷹,經過了幾十次訓練才做出了準確的動作,裡面還含有航拍的鏡頭。
而另一段八戒變成鯰魚調戲蜘蛛精的鏡頭也非常「精彩」,稱得上這一段裡最「吸引人」的戲份,而且《盤絲洞》裡居然還有水下拍攝,可惜。
不過,即使剩下的60分鐘電影,從內容上看也比較精彩,中間不僅有恐怖和情色畫面,還有類似戲曲武打的打戲,還有孫悟空戲耍豬八戒的無釐頭、甚至還有一些特效。
恐怖、神怪、西遊、情色、搞笑、武打等等,這麼多素材集合在一起,即使是放在現在的電影院,其票房也一定不錯,何況是上個世紀的上海。
正因為此,《盤絲洞》在上海市場一炮而紅,滾滾的票房和拷貝收入流入上海影戲公司。根據資料,上海影戲公司光從這一部電影上就賺了五萬元。五萬元什麼概念?結合上文所說,足夠一個五口之家生活一百年。但杜宇用這筆錢買了新設備甚至還買了汽車。而殷明珠也通過這部電影成為我國第一代女電影明星。
當然,《盤絲洞》是一部默片,如果現在的人要觀看時要有一定心理準備,雖然有字幕提示,但寂靜的觀影體驗確實是一種特殊的感受。
三、《盤絲洞》為何失傳?
實事求是地講,雖然《盤絲洞》在當年的上海很受歡迎,但同樣也遭到了文藝界的批評,因為這部電影太商業化了,你看,商業電影的處境一直是這樣,票房和藝術有時候難以兩全。
不過,即使《盤絲洞》是一部商業化氣息很濃甚至帶有情色氛圍的電影,但其歷史參考和研究價值卻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這部電影的拷貝才會顯得如此珍貴。
那麼,《盤絲洞》是怎麼到的挪威呢?
原來,《盤絲洞》在上海的火爆也帶動了其他地區的觀影熱潮,不光國內各大城市,東南亞各國如暹羅、安南和菲律賓也都先後引進了該片,而挪威也在1929年將該片引入本國,在挪威著名的鬥獸場電影院連續上映了6天,之後該片拷貝兜兜轉轉進入了挪威國家圖書館。
雖然《盤絲洞》當年的拷貝不少,但卻很少有保存下來的。一方面是由於電影膠片的材質硝酸基的原因,這種材質非常容易著火也容易溶解,溫度和溼度不合適的情況下自己就會壞掉。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戰火,但杜宇之後成立的兩家電影公司分別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和1937年的八一三事變中遭到日寇轟炸,設備和拷貝付之一炬。其他地區的拷貝也多有如此厄運,因此《盤絲洞》在我國失傳了。
還好,挪威除了擁有一個設備比較完善的電影資料館之外,這個國家基本上沒有經歷過戰火(二戰很快投降),因此才保留下來珍貴的《盤絲洞》拷貝。
由於《盤絲洞》的火爆,很多同行紛紛效仿拍攝西遊題材,一時間電影院裡到處都是《西遊記》電影。但杜宇也沒能免俗,他在1929年拍攝了《續盤絲洞》,根據資料記載,這部電影的腦洞更大,是講關於蜈蚣精和蜘蛛精穿越到一千年以後在上海發生的故事,堪稱我國穿越電影的鼻祖。
可惜的是,這部《續盤絲洞》的拷貝到現在依然沒有被發現。
如今,這部國寶級的《盤絲洞》已經可以在網絡上觀看了,你還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