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抗體的保護效果可能並非...

2021-01-07 每日經濟新聞

隨著時間再次進入冬季,特別是全國即將迎來春節團聚時光,國內應對新冠疫情反彈的壓力開始加大。

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近日在騰訊·原子智庫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的「請回答2021——2020年騰訊風雲演講年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請他為大家答疑解惑。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他認為,接種新冠疫苗後,產生的保護效果雖然不確定,但疫苗依然是人類控制新冠疫情最重要的技術措施。參考其他冠狀病毒,自然感染後,抗體的有效保護期一般是6~12個月,也有人可能3個月後就查不到抗體了。因為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抗體的高與低、持續時間的長與短與感染者的年齡、感染時症狀輕重、感染病毒量的多少等有關。

他還透露,當初為了分離出新冠病毒,中疾控病毒所研究人員日夜加班,5天5夜未睡,長時間在電子顯微鏡下找病毒,眼睛熬紅了、眼泡都看腫了,終於不到一周時間在顯微鏡下找到了新型冠狀病毒!揪出了這起疫情的罪魁禍首!

所有人都是靠自身免疫力好起來的

吳尊友還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流行病學教授,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科學委員會委員。他從事愛滋病、非典、新冠等重大傳染病防控30多年,發表科學論文500多篇,包括在《Science》《Lancet》《JAMA》等國際著名雜誌發表SCI論文260餘篇,出版兩本英文學術專著。先後成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先後獲得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金質獎章、國際毒品學會Rolleston大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等,並榮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名人堂」。新冠疫情以來,他多次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中央電視臺《新聞1+1》等。

NBD:此前有自媒體稱,感染過新冠病毒,恢復後體力大為下降,連日常上樓都感到很累。請問感染新冠病毒後治癒,人的身體狀況會否變差?會否有一些後遺症?

吳尊友:沒有這樣的研究結果報告。事實上也不會,和我們一起工作的同事,在武漢就感染過,他就沒有這樣的感覺。

NBD:為什麼一些感染者會無症狀?請問是不是新冠病毒對人的傷害並沒有那麼可怕?

吳尊友:那不是。雖然他無症狀,但也還是可以造成其他人感染的。

NBD:但為什麼有些人感染了,他自身沒有症狀?

吳尊友:是否有症狀,最主要取決於年齡,也會受到感染時病毒量的影響。像你年紀輕、免疫力好,就可能沒有症狀。要是家裡有老人,感染後症狀就可能很嚴重。

從1月份到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新冠病毒的傳染性下降或者增加,也沒有證據說明其致病性下降或者增加。這完全於取決於:第一,病毒進入你身體的量有多少。量多,出現症狀的可能性就大;量少,那你成為無症狀感染者的可能性就大。第二,感染者的年齡。越年輕,無症狀的機率就越大。第三,特別是重症、危重症以及死亡,出現的概率還取決於醫療資源。醫療資源能夠從容應對,這類病例相對就少;如果資源不足,危重、死亡的病例就會增多。

NBD:年齡背後是反映的是什麼?

吳尊友:還是一個免疫力的問題。

NBD:我們之前看到,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治癒的病例不斷增多,是否還是有很多藥能夠殺死病毒?

吳尊友:所有人都是靠自身免疫力好起來的,是病人的免疫功能把病毒打敗。沒有一個病人,是你的藥物治療好的。到現在,沒有特效藥,唯一有效的,就是你的免疫功能。

也是你的免疫功能,決定了症狀的輕與重,以及能不能康復、康復得快與慢。所以你看,死亡病例中,老人居多。因為老人免疫力下降了。

新冠病例目前可追溯至2019年9月

NBD:從持續的暴露來看,請問全球範圍內,是否有比武漢更早出現新冠病毒的地方?

吳尊友: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根據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已經有科學論文報導,美國加州在2020年1月19日之前就已經有病人感染過新冠病毒;在義大利,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9月份,那時就已經出現了新冠感染的病例。

NBD:就是新冠病毒的患者嗎?

吳尊友:對。從文獻描述的結果來看,在這些地方就有病人感染過新冠病毒,而且發生的時間比武漢報告的時間要早。

這不是一般的大眾媒體報導的,而是在專業學術雜誌上發表的科學研究論文展示的結果。它有詳細的方法介紹,有非常明確的結果,這些方法和結果,使得我們感到這個結論是可信的。與普通大眾媒體不同,專業學術雜誌上發表的內容,都需要經過三至五個同行專家評審,把各種可能的人為因素、各種可能的發生偏移的情況都排除以後,才能刊發出來。因此,學術雜誌刊發的研究結果,一般來說可信度高。

NBD:目前來看,請問這個病毒到底是哪裡來的?武漢的批發市場為何會出現新冠病毒?

吳尊友:這個現在回答不了。只能說,這些新的研究提示,疫情在武漢觀察到之前,實際上已經在其他地方流行。這為我們溯源提供了新的、有用的信息。

NBD:全球範圍內,目前科學界是否還在繼續做新冠病毒溯源?

吳尊友:有一部分專家還在繼續做,科學認知一種疾病是有意義的,但這個溯源的公共衛生意義,目前看不是太大。當一種傳染病正在威脅人類的生存時,我們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解決眼前迫切需要化解的生存威脅上。如果這種傳染病的疫情不在了,考慮到可能還會再次出現,對於這樣的傳染病,去溯源的意義就更大。像非典,突然就沒了,它還會不會再來?它可能會從哪裡來?非典溯源比起目前的新冠溯源,意義可能更大。因為現在,全球每天約有60萬人受到感染,還溯什麼源呀,現在應該是趕緊控制住疫情,因為威脅每天都實實在在存在。

5天5夜不睡覺分離病毒

NBD:從這次疫情中,您認為科學研究可以汲取哪些新的經驗或者啟發?

吳尊友:實際上,中國這次應對新冠疫情,最成功的就是科學研究。我們只用了不到7天的時間,就分離出病毒。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短的。比如2003年「非典」發生,隨後花了近6個月才分離出來病毒,而這還不是中國人做出來的,是外國人。愛滋病,當時花了3年。愛滋病是1981年首次報告,到1983年才分離出病毒,弄明白原來是愛滋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的分離,才幾天時間,而且全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做的。

NBD:那麼這次是否在研究的方法論上有重大創新呢?

吳尊友:沒有什麼方法論的創新。新冠四大科學發現包括:分離病毒、破解基因序列、確定潛伏期、確定傳播途徑。這是我們認識一種傳染病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新冠病毒這四大科學發現,應該說是2020年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這是我國科學家,對人類控制新冠肺炎作出的最大貢獻。

NBD:也就是說,應對這樣一個未知的新冠病毒,其實在科學方法層面都是成熟的。

吳尊友:疫苗的生產就是成熟技術的應用。但應對新冠病毒,科學層面,最重要的是分離病毒,把病毒的結構破解出來,接著,世界各國就可以按照這個結構,生產診斷試劑。所有的國家,都是按照中國的基因序列生產的,而且中國專家並沒有申請專利,對診斷試劑生產企業收取專利費。

基因序列是什麼,就相當於手機中的晶片,是卡脖子的核心技術。有了這個基因序列,也就可以研製疫苗了。沒有這個基因序列,診斷試劑和疫苗就沒法生產出來。

病毒分離、基因序列確定等等,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來的。沒有相關技術,你怎麼發現?同樣是分離病毒,當初拿到標本以後,其他單位並沒有做出來,只有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做出來了。日夜加班,5天5夜不睡覺,眼睛都看腫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很佩服他們!

接種疫苗應有輕重緩急

NBD:接下來的疫苗注射,請問是否應該全民實施?如果需要全民注射疫苗,估計何時能夠開始?

吳尊友:每個人都易感,都需要保護。但像中國目前的防控情況,全民打不打疫苗都無所謂,因為社會層面基本上沒有疫情流行了。如果國外都已注射疫苗,國際航線逐漸放開,那時,我們繼續按照現在的辦法,就不行了,需要運用相同的策略,大家都要注射疫苗。所以,不能等到那個時候才準備,現在就要開始做了。

NBD:從您的角度來看,也就是說疫苗還是應該全民注射?

吳尊友:每個人都需要得到疫苗的保護,但目前得有輕重緩急,不可能一口吃個大胖子,不是讓14億人一次性全都打上,重點行業的高風險人群優先接種。就像上海,當時出現疫情,做了小規模的核酸檢測以後,對疫情實施精準防控,大部分百姓的生活沒有影響。

NBD:之前聽說,有人感染之後獲得免疫,但又出現二次感染,這是為什麼?是否疫苗接種後,也會出現再次感染?

吳尊友:有這種可能。因為抗體的保護效果不是永久的。其他所有的冠狀病毒,感染後產生的抗體都不長久,疫苗產生的保護效果也不可能是永久的。

NBD:保守估計能達到多長時間?

吳尊友:這個沒法估計。只能參考其他冠狀病毒,抗體有效保護期是6~12個月。也有人可能3個月就再感染。因為個體之間存在差異,與年齡、感染時症狀輕重、感染病毒量的多少有關。

比如兩個人同時感染,但你年輕,可能沒有出現症狀,產生的抗體就少,而我感染了,症狀重,免疫反應強,產生的抗體可能就多一些,對應的免疫保護持續的時間就更長。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學專家吳尊友:抗體的保護效果可能並非永久,接種新冠疫苗是人類...
    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近日在騰訊·原子智庫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的「請回答2021——2020年騰訊風雲演講年會」上,《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請他為大家答疑解惑。
  • ...可能並非永久,接種新冠疫苗是人類抗擊新冠疫情最重要的防控手段
    專訪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抗體的保護效果可能並非永久,接種新冠疫苗是人類抗擊新冠疫情最重要的防控手段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23 12:57:08
  • 吳尊友解密新冠病毒病原體分離:科研速度震驚世界
    在11月25日舉辦的「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詳細解釋了新冠病毒病原體分離的相關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 來源:《財經》)吳尊友表示,今年1月3日,中國就把新冠疫情通報給了世界衛生組織和相關國家,即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國家。
  • 吳尊友解密新冠病毒病原體分離:科研速度震驚世界
    在11月25日舉辦的「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詳細解釋了新冠病毒病原體分離的相關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 來源:《財經》)吳尊友表示
  • 中疾控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防範疫情不能「把路堵死」,要警惕...
    「在疫情流行的時候,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作用非常有限,在沒有疫情的時候,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就會引爆新的疫情。」11月25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表示。
  • ...市場監管總局、海關總署、中國疾控中心、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
    2020-11-25 21:29:52來源:FX168 【吳尊友談春節期間會不會嚴格防疫】今天(25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海關總署、中國疾控中心、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負責人和專家介紹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全球疫情惡化,疾控專家吳尊友重磅提醒!負氧離子無害滅微很有效!
    全球新冠病例一天確診23萬例,吳尊友重磅提醒!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12日報告,這一天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就突破了23萬例,是疫情蔓延以來最大的漲幅,其中美國、印度、巴西和南非是確診病例增長最快的國家。
  • 吳尊友說感謝「西城大爺」是怎麼回事?北京何時下調應急響應級別...
    每經編輯:王曉波7月10日晚,據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白巖松連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就北京連續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後續如何防止疫情反彈等進行解讀。視頻截圖北京何時下調應急響應級別?
  • CDC專家吳尊友談應對氣溶膠傳播 正確佩戴口罩 每天開窗通風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從理論上看,氣溶膠傳播新冠肺炎是有可能的,但其對流行的影響有限。從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的總體流行特徵來看,我們尚未看到支持氣溶膠是新冠肺炎主要傳播途徑的證據。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飄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
  • 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解答
    【環球網綜合報導】今晚央視《新聞1+1》,白巖松連線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就近期部分地區出現新增本土病例、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如何落實落細等問題進行解讀。在節目中,一名微博網友向吳尊友提問:我是武漢的一名ICU醫生,我關注到武漢昨天新增5例確診病例,這5例新增都來自長青街三民小區,都是由無症狀轉確診的。這是否意味著需要對無症狀感染者進行地毯式篩查?是否需要對全民進行核酸檢測,來排查無症狀感染者?「關於大規模篩查,核酸檢查是不是每個人都要做?」吳尊友認為,其實也沒有必要。
  • 中國研究愛滋病學者第一人,與病毒博弈一生,他是吳尊友的恩師,他是...
    對此,曾毅的學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前主任吳尊友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時著重介紹:「曾老師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就是通過在使用血液製品的血友病病例中主動檢測搜尋,發現了我國本土最早的愛滋病感染者,確定了愛滋病病毒進入中國的途徑和時間。」
  • 上海新增1例確診,系浦東機場內聯邦快遞員工 | 吳尊友:我們今年...
    章某,男,36歲,系位於浦東機場西區貨運站的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人員。昨天下午,經上海市、浦東新區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經市級專家會診,結合臨床、影像學表現和實驗室核酸檢測結果,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疾控專家提醒:新冠疫苗與HPV疫苗應分開接種 元旦春節減少流動
    疫苗應分開接種我國首先對重點人群接種新冠疫苗,希望應種盡種;疾控專家提醒元旦春節減少流動在昨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專家建議,新冠疫苗和HPV疫苗分開接種;正處在發熱期、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急性疾病期,也都不能接種疫苗。
  • 瀋陽市疾控再發緊急提醒!吳尊友: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冷鏈進口產品或...
    11月10日,瀋陽市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再次發出緊急提醒:11月8日,從天津市防指重要信息發布獲悉: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海聯冷庫1份環境樣本新冠病毒檢測陽性,1名裝卸工人核酸檢測陽性,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
  • 吳尊友:中國向全球分享新冠序列是對全球疫情防控最大的貢獻
    11月25日,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表示,新冠疫情暴發初期,中國只用7天就明確了病原體、用2天就研發出了診斷試劑,創造了人類認識一種新傳染病的最短紀錄。
  • 吳尊友:春節假期臨近 有信心防止疫情捲土重來
    吳尊友:春節假期臨近 有信心防止疫情捲土重來 出處:
  • 美英印連傳重大噩耗,吳尊友發出緊急提醒
    美英等國進入緊急狀態根據報導,美國疾控中心表示,此前全美單日確診病例數已經超過40萬。隨後,美國疾控中心解釋道,這個數據包括了疑似病例、患者密切接觸者等等,所以實際數據在25萬左右。除了確診病例不斷攀升,美國的疫苗接種工作也不太順利。前段時間,美國輝瑞公司的疫苗通過了上市申請。但是,許多人接種了輝瑞疫苗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
  • 吳尊友這樣說……
    來源:中國新聞社中新社記者:高凱在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連作5答,針對近期出現的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問題,給出專家解釋。圖為邊城滿洲裡的抗擊疫情時刻。王化勇攝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緣何結束隔離後復陽?
  • 吳尊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此進行了解讀。1 滿洲裡新增2例本地確診火車站、客運站停運內蒙古自治區衛健委21日17時通報,2020年11月21日7時至21日16時,內蒙古自治區報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例,均為呼倫貝爾滿洲裡市確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