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疾控再發緊急提醒!吳尊友: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冷鏈進口產品或...

2020-12-05 澎湃新聞

11月10日,瀋陽市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再次發出緊急提醒:

11月8日,從天津市防指重要信息發布獲悉: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海聯冷庫1份環境樣本新冠病毒檢測陽性,1名裝卸工人核酸檢測陽性,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11月9日,1名貨車司機確診為無症狀感染者,其曾到上述確診病例所工作的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海聯冷庫拉貨。自2020年11月9日24時起,天津市防控指揮部將濱海新區漢沽街、中新漁港冷鏈物流區A區和B區劃定為中風險地區。

11月9日,據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通報:今晨上海浦東新區報告1例疑似病例,經過覆核,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結合影像學表現,診斷為確診病例。該病例在浦東機場從事搬運工作。經上海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將浦東新區祝橋鎮營前村列為中風險地區。

為認真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常態化防控策略,切實鞏固全市疫情防控成果,保障全市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特對廣大市民朋友提出疫情防控建議如下:

1、近期近期廣大市民如無特殊情況,不要前往天津濱海新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祝橋鎮。

2、按照第七版防控方案的要求,對10月25日以來有天津市、上海市中風險地區旅行居住史的人員,要第一時間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和單位報備相關情況,並配合轄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排查、核酸檢測、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直至離開上述地區滿14天等防控措施。

3、對10月25日以來從天津市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祝橋鎮來(返)沈人員(上述中風險地區除外),要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和單位報備相關情況,並注意做好自身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乾咳等不適症狀,應做好防護措施,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儘快到就近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就診時請主動告知醫生旅行史、接觸史,便於及時排查;

4、目前我市正處於冬季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新冠疫情風險增加,廣大市民朋友要積極配合政府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進入重點場所要主動提供健康碼,配合做好體溫篩查、佩戴口罩和手衛生等防護措施,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同時要繼續保持高度的防控意識,科學規範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風、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良好生活習慣;不聚會、不聚餐、不聚集;注意飲食衛生,生熟分開、燒熟煮透,確保食品安全。倡導使用公筷、公勺,減少交叉感染,降低傳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瀋陽市疾病預防控中心

2020年11月10日

吳尊友:越來越多證據顯示

冷鏈進口產品或為我國疫情源頭

11月7日,天津市濱海新區接到山東省德州市通報,經天津從境外進口的冷凍食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隨後,天津報告1名裝卸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11月9日,天津市新增1名無症狀患者,為貨車司機,曾到該確診病例所工作的冷庫拉貨。目前,山東德州、山西太原、河北保定等涉疫情貨物流入地正在加緊排查。今年6月以來,已有至少10餘省份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冷鏈環節為何成為新冠病毒的「潛伏地」?

我們應吸取哪些防控經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這樣說:

在疫情高發地汙染的物品,可經冷鏈運輸把病毒帶到非疫區,引起接觸傳播,引爆新的疫情

記者:11月8日,天津通報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例,系某冷凍公司裝卸工人,此前各地也多次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鏈環節為何一再成為新冠病毒的「潛伏地」?

吳尊友:與寄生蟲和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不同,病毒在低溫環境比如攝氏零下十幾度下,並不會被凍死。一般來說,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如果把病毒放到攝氏零下180度的環境,比如液氮裡,則可能存活幾十年乃至上百年。冷鏈造就的低溫環境,就為病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存活空間。

冷鏈的溫度不同,病毒存活的時間也不同。一般來說,在攝氏零下20度的環境中,病毒可以存活數月之久。即使是普通的冷鏈運輸,病毒也可存活好幾周。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發地區汙染的物品,包括食品或外包裝,經過冷鏈運輸,則可把病毒帶到非疫區,從而引起接觸傳播,引爆新的新冠疫情。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冷凍的海產品或肉食品,可能把疫情國家的病毒傳入我國

記者: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冷鏈環節如何一步步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哪些發現對疫情防控起到了積極作用?

吳尊友:冷鏈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首先是北京新發地疫情。通過分析新發地新冠疫情發現,病例主要集中在水產品經營區域,而且這一區域環境受到新冠病毒汙染最嚴重。這些發現提示,北京新發地疫情可能與海產品有關。同時也發現,在活魚等常溫水產品區域,疫情並不嚴重。

再回顧年初武漢早期疫情,在華南海鮮市場,病人也主要集中在冷凍海產品區域。這些線索都指向冷鏈運輸進口的海產品,可能就是疫情源頭。順著這條線追查,果真發現了多個國家輸入的海產品受到新冠病毒汙染。

隨後,全國多個城市海關對進口冷凍海產品或肉食品檢測,發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冷凍的海產品或肉食品,可能把疫情國家的病毒傳入我國。這些發現,使得海關等部門加強進口檢測,全國各地市場監管和衛生部門也都對當地冷鏈食品加強了監管。

北京、大連、青島三起疫情,一起比一起發現得早,規模也越來越小

記者:此前,北京、大連、青島疫情發源均與冷鏈環節相關。幾次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理有何特點?我們從中吸取了哪些有益的防控經驗?

吳尊友:北京新發地疫情,使我們首次對冷鏈運輸的冷凍產品產生關注。這也是世界上首次發現並證實:汙染的食品經冷鏈運輸,可以跨國引發新冠暴發疫情。這讓我們認識到,外防輸入,還要關注國外來的貨物,特別是嚴防經冷鏈運輸的食品把新冠病毒帶入國內,引發新的疫情。

大連疫情再次證明,冷鏈運輸受新冠病毒汙染的食品,可以引發新冠疫情。這些疫情,直接促使我國加強了對冷鏈經營的冷凍肉食及海產品從業人員的管理。

青島疫情則是主動對冷鏈從業人員定期監測,發現了處於感染早期的無症狀感染者,因此未形成較大範圍擴散。

北京、大連、青島三起疫情,一起比一起發現得早,規模也越來越小。這是我們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的結果。這些經驗概括起來,就是定期對冷鏈產業的環境檢測、對從業人員不少於每周一次的核酸篩查,以便及時發現處於早期的感染者,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

既要確保進口冷鏈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要提升口岸通關效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記者:11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如何評價這一方案的現實意義?

吳尊友:這份文件是我國新冠防控常態化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在發現多起進口冷鏈食品引發的新冠肺炎局部暴發疫情後,國家不是簡單草率地禁止進口冷鏈食品,而是把控制由進口冷鏈食品汙染可能引發的新冠疫情納入常態化管理,把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在確保進口冷鏈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同時,又為提升口岸通關效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了政策支持。

記者:秋冬需嚴防疫情捲土重來,如何做好冷鏈環節疫情防控?您對此有何建議?這次天津新增病例給我們提了什麼醒?

吳尊友:抓好冷鏈環節疫情防控,要做好三項檢測工作,一是對進口的產品及外包裝進行抽樣檢測,以便及時發現汙染的食品;二是對冷鏈經營產業的工作環境,包括運輸車輛、儲存的冷庫等,定期進行環境採樣,檢測汙染情況;三是對冷鏈從業人員,要開展不少於每周一次的核酸篩查,以便及時發現處於早期的感染者,及時發現疫情,及時撲滅疫情。

在管理上,一方面,要培訓所有冷鏈產業管理者和從業者,強化常態化防控措施落實落細;另一方面,要定期對冷鏈產業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發現薄弱環節,及時堵住風險點。

瀋陽市新增1例境外輸入病例

11月10日0時至24時,遼寧省新增1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瀋陽市報告,屬輕型病例。無新增治癒出院病例。

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男,49歲,德國籍。11月3日由德國法蘭克福市出發,乘坐LH720次航班於11月4日抵達瀋陽桃仙國際機場。瀋陽海關採集其生物標本後,點對點轉運至集中隔離點。當晚,瀋陽海關回報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11月9日,瀋陽市疾控中心例行採集其生物標本進行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立即啟動轉運程序,由120負壓車轉運至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進一步診斷治療。11月10日,結合臨床症狀,經省級專家組會診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該患者入境後採取閉環管理。

截至11月10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86例(含境外輸入62例),治癒出院280例,死亡2例,在院治療4例。目前,尚有1例無症狀感染者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一指禪 戳標題閱讀!

來源:遼瀋晚報(lswbwx)記者胡婷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遼寧衛健委

原標題:《瀋陽市疾控再發緊急提醒!吳尊友: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冷鏈進口產品或為我國疫情源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事態緊急!美英印連傳重大噩耗,吳尊友發出緊急提醒
    美英等國進入緊急狀態根據報導,美國疾控中心表示,此前全美單日確診病例數已經超過40萬。隨後,美國疾控中心解釋道,這個數據包括了疑似病例、患者密切接觸者等等,所以實際數據在25萬左右。除了確診病例不斷攀升,美國的疫苗接種工作也不太順利。前段時間,美國輝瑞公司的疫苗通過了上市申請。但是,許多人接種了輝瑞疫苗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4°C及-20°C的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21天 近日,山東煙臺冷鏈產品中一批外包裝檢出陽性的巴西進口凍豬肉流入省內多地。10月30日來,涉事巴西凍豬肉已讓購銷地文登、安丘啟動摸排。此前,山東省乳山市曾於10月21日、29日兩次抽檢出進口冷鏈食品陽性。
  • 冷鏈食品外包裝首次分離出新冠活病毒意味著什麼?專家:以前我們...
    吳尊友解釋說,現在外防輸入強調「人物並重」,既要防止境外感染的人返回國內造成本地的傳播擴散,又要防止在境外汙染的冷凍食品通過冷鏈運輸把病毒帶到國內,這顯然是極為必要的。此次分離出活病毒是在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上,進口海產品因此受到格外關注。吳尊友提醒,這並不意味著通過冷鏈進口的肉食品就沒有帶入病毒的風險。
  • 緊急提醒!兩天內,新增10例本土確診!這兩地全員核酸檢測!吳尊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此進行了解讀。1 滿洲裡新增2例本地確診火車站、客運站停運內蒙古自治區衛健委21日17時通報,2020年11月21日7時至21日16時,內蒙古自治區報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例,均為呼倫貝爾滿洲裡市確診病例。
  • 國內6地發出緊急通報:陽性!陽性!封閉管理!疫情捲土重來了?
    該批冷凍豬肉共24噸、1303件,經中牟縣疾控中心、鄭州市疾控中心復檢,從15份外包裝標本中檢測出5份陽性。 武漢:3份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標本陽性 武漢市衛健委消息,11月12日,武漢市疾控部門發現從青島黃島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裝樣本有3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 吳尊友這樣說……
    來源:中國新聞社中新社記者:高凱在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連作5答,針對近期出現的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問題,給出專家解釋。圖為邊城滿洲裡的抗擊疫情時刻。王化勇攝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緣何結束隔離後復陽?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究竟能活多久?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
    4°C及-20°C的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21天近日,山東煙臺冷鏈產品中一批外包裝檢出陽性的巴西進口凍豬肉流入省內多地。10月30日來,涉事巴西凍豬肉已讓購銷地文登、安丘啟動摸排。此前,山東省乳山市曾於10月21日、29日兩次抽檢出進口冷鏈食品陽性。
  • 齊齊哈爾關注: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
    對於疫源,他們的結論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在上文發表過程中,中國疾控中心在對青島港疫情溯源時,從進口鱈魚外包裝樣本中分離到活病毒。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
  •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  進口冷鏈食品屢成「雷區」,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如何全面消毒?面對與「冷鏈」相關的熱點關注,多部門專家解答公眾疑問。  一問: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成「雷區」?
  • 進口冷鏈食品到底還能吃嗎?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24日,天津第155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表示,海聯冷庫感染來源為北美豬頭。
  • 健康頭條|3天9地冷鏈凍品檢出陽性!那海淘的快遞怎麼辦?
    該批冷凍豬肉共24噸、1303件,產地為阿根廷,於11月11日從青島港(青島黃島區巴龍冷庫)由貨車發出,12日中午抵達鄭州萬邦市場,在入庫前的待檢區域,接受「每車每批」冷鏈進口食品抽樣檢測中被第三方檢測機構查出可疑陽性,經中牟縣疾控中心、鄭州市疾控中心復檢,從15份外包裝標本中檢測出5份陽性。該批貨物沒有流入市場。
  • 全球疫情惡化,疾控專家吳尊友重磅提醒!負氧離子無害滅微很有效!
    全球新冠病例一天確診23萬例,吳尊友重磅提醒!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12日報告,這一天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就突破了23萬例,是疫情蔓延以來最大的漲幅,其中美國、印度、巴西和南非是確診病例增長最快的國家。
  • 中疾控專家許文波:冷鏈致老新冠病毒在數月或數年內隱秘傳播
    在近日的2020第六屆柳葉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大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所長許文波表示,這將最終導致儲存許久的「相對老」的新冠病毒(relatively old virus)發生隱秘傳播。
  • 冷鏈頻「中招」,多地大排查!冷凍食品怎麼吃才安全?
    為防止病毒「冷鏈傳輸」、保護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各地已經展開無縫隙大排查,圍堵防控漏洞。警惕!「冷鏈藏毒」頻頻曝出16日,廈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通報稱,11月15日,疾控部門在對廈門市某冷庫進行常規例行抽檢時,發現該冷庫1份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 我國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說,新冠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新冠病毒跨境傳播的載體。我國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目前,全國抽檢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上。  「並沒有發現因為食用進口冷鏈食品而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
  • 專訪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抗體的保護效果可能並非...
    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近日在騰訊·原子智庫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辦的「請回答2021——2020年騰訊風雲演講年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國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請他為大家答疑解惑。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圖他認為,接種新冠疫苗後,產生的保護效果雖然不確定,但疫苗依然是人類控制新冠疫情最重要的技術措施。
  • 吳尊友:吃冷鏈物品感染疫情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活病毒、死病毒以及病毒碎片都可以檢測出核酸陽性,但其中只有活病毒具有傳染性。從298萬份中檢測出22件核酸陽性,而且沒有分離出活病毒,這表明吃冷鏈物品感染疫情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界面)
  • 近期中國多起從境外冷鏈傳來病例,越來越多人開始懷疑:當初也是...
    12月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回顧武漢的早期疫情,在華南海鮮市場,病人也主要集中在冷凍海產品區域。這些線索都指向冷鏈運輸進口的海產品,可能就是疫情源頭。 即使有專業人士發聲,華南海鮮市場最初的病毒由進口冷鏈輸入的可能性仍然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