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國際著名科學雜誌《細胞》的子刊《化學生物學》(Cell Chemical 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成樹團隊的研究成果,認為根據基因及產生模式,冬蟲夏草不可能含抗癌成分蟲草素和噴司他丁(Pentostatin),相反,廣泛分布、價格低廉的蛹蟲草卻含有噴司他丁及蟲草素成分。
蛹蟲草中的基因簇同時合成蟲草素(Cordycepin, COR)和噴司他丁Pentostatin, PTN), 後者可以抑制蟲草素降解為3『-脫氧肌苷 (3』-deoxyinosine,3『-dI )。
我國傳統中醫藥學和絕大多數學者所指的冬蟲夏草,是特指麥角菌科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蝙蝠蛾科昆蟲冬蟲夏草蝙蝠蛾幼蟲屍體的複合體,也就是說,一種特殊的幼蟲感染冬蟲夏草菌後,其屍體與屍體上生長出的真菌子實體相連,成為一種藥材。
冬蟲夏草在文獻中的歷史並不久遠,最早現於清代吳儀洛1757年著就的《本草從新》。主要產自青海、西藏、四川、雲南、甘肅等地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甸中。這些地區,真菌成功感染幼蟲而生長出子實體的機率很小,加之在高原積雪之中難以找尋,每年冬蟲夏草產量稀少。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稱,自然界中能夠感染並殺死昆蟲的真菌種類眾多,在調控昆蟲種群、維護生態平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蟲草蟲草既非蟲,也非草,而為真菌殺蟲昆蟲後形成的菌蟲複合體。蟲草中的代表種類,如冬蟲夏草、蛹蟲草和蟬花等具有悠久的食藥用歷史,在古書中多有記載。但目前為止,這些蟲草中具有醫藥活性的成分多不清楚。
冬蟲夏草(圖片來源:東方IC)
據美國癌症研究所記載,蟲草素與腺苷同系物噴司他丁(pentostatin)一起被用於治療白血病的臨床試驗,但自2009年元月完成臨床二期試驗後沒有更新報導,即蟲草素尚沒有成藥。
其中共用的噴司他丁是最早於1974年在一種鏈黴菌中被鑑定的,在1991年獲FDA批准,成為抗毛細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的商業藥物。
噴司他丁是脫氨酶的強抑制劑,在蟲草素臨床試驗中共用的目的是為了抑制脫氨酶活性、保護蟲草素的結構穩定性。
蟲草素在蛹蟲草中被發現後,它的生成合成機理一直不清楚,導致學界及企業界爭論不休,認為蟲草素也是冬蟲夏草等蟲草菌的活性成分。
對此,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王成樹研究組自2011年以來,先後完成了蛹蟲草、冬蟲夏草和蟬花等18種蟲草菌的基因組研究,結果表明冬蟲夏草和蟬花等其他種類的蟲草菌不能合成蟲草素及噴司他丁,也即,以抗癌而聞名的名貴傳統中藥材冬蟲夏草中暫未發現抗癌成分。
除了排除冬蟲夏草中存在抗癌成分,王成樹團隊的研究還揭示了不同蟲草菌之間代謝成分的差異性,為蛹蟲草的抗癌活性提供了分子證據。利用鑑定的蟲草素/噴司他丁伴隨生物合成基因信息,一方面為進一步研究提高這兩種活性成分的合成水平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也為輔助驗證其他蟲草菌或其他真菌能否合成這兩種腺苷類分子提供了基因依據。
也即廣泛分布、價格低廉的蛹蟲草含有抗癌成分噴司他丁及蟲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