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皮皮丘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說起寶萊塢電影,我們的腦海中往往都會浮現出大段大段的印度舞;很多人覺得熱鬧,我卻厭其浮華空洞。直到看完了《摔跤吧!爸爸》點映場,不僅打破了我的慣性思維,更沒想到的是,這次居然看到淚目。
觀影之前,我稍稍地看了下簡介,把電影定位在勵志體育傳記類型,但更多還是衝著米叔的個人魅力前往。直到影片結束那一刻,影廳內響起持續不斷的掌聲。而我的內心就像被點燃了健身的欲望,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不斷閃回著電影中精彩的摔跤片段。
影片《摔跤吧!爸爸》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跡改編,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該片於去年12月23日於印度上映,首周便取得了1560萬美元的本土票房和800萬美元的海外票房。憑藉著超高的口碑,一躍成為印度影史的票房冠軍。
在看《摔跤吧!爸爸》的過程中,我真的又一次被米叔的演技驚豔到了。影片中阿米爾·汗飾演的男主角是一名摔跤運動員,無奈生活所迫,放棄了夢想。他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即將出生的兒子身上,可惜天不遂人願,老婆一連生了四個千金。
看似無望的夢想,卻終於開出了花。正當米叔心灰意冷之時,一次偶然的孩子之間的打架,兩個大女兒把鄰居家的兒子揍得鼻青臉腫,鄰家前來討教說法。訓斥之餘,父親卻看到了希望的火光,發現了女兒身上的摔跤天賦。於是,他因材施教地對女兒開啟了魔鬼般的摔跤訓練。最終,兩個女兒也「不負父望」,完成了自己乃至父親的金牌夢想。
不得不佩服米叔的功力,也被他的敬業精神所折服。為了電影的拍攝,阿米爾·汗魔鬼般訓練自己的體型。由於電影男主角的年齡跨度很大,橫跨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三個階段。這就要求米叔在身體上有巨大的改變,從年輕的肌肉型男到挺著大肚子的發福大叔。印象中,阿米爾·汗之前放出的那段「增肥、減肥、健身」的視頻,曾在各大網站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其敬業精神獲無數網友讚嘆。這應該就是一個優秀演員的自我修養吧。
對於很多人來說,阿米爾·汗是認識印度電影、甚至了解印度文化的一個重要紐帶,他有許多經典之作都備受影迷們的追捧。無論是《地球上的星星》、《我的個神啊》,還是聲名遠揚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抑或今天這部獲得巨大成功的《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的電影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印度當代的電影文化,更是投射整個印度社會精神面貌的一面鏡子。
細想來,他的每一部電影都不僅僅局限於單純的娛樂功能,更多的是隱藏在背後強大的人文立意。《地球上的星星》關注特殊兒童、《三傻大鬧寶萊塢》嘲諷刻板的教育、《我的個神啊》直擊印度最最敏感的宗教問題。而這次的《摔跤吧!爸爸》更是掀起了又一個印度現下最富爭議的話題——性別平等。
不得不說,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作品都非常犀利地指向了矛盾核心,通過電影手段,對印度社會存在的種種弊端發起挑戰,甚至引發關於國家和民族的思考,也給世界帶來了很多正能量的震撼。
縱觀影片《摔跤吧!爸爸》,雖然對男權至上的社會問題存在一定批判,但與此同時,它更多展現給我們的還是作為一部體育勵志片應有的價值。大量生動細膩的情感戲,恰到好處的節奏轉折,配合劇情起伏的動人配樂等等,都為電影增色不少。而隨著大女兒日益成長的腳步,我作為觀眾的內心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其中有幾場戲令我記憶深刻。
有一幕,兩個女兒吉塔和巴比塔沒有按時訓練,逃到小夥伴的婚禮上玩鬧。正當她倆玩的開心的時候父親的突然出現,讓現場氣氛異常凝重。婚禮後三個小姑娘坐在一起,默默地流著眼淚,吉塔和巴比塔抱怨父親太過嚴厲,逃掉一次訓練就大發雷霆,討厭這樣的父親。
坐在一旁的小新娘自婚禮開始就一直沒有表情,這一刻看著她倆說道:「我倒是希望能有這樣的父親,能為我的未來著想,而不是從小就只讓我做家務和燒飯,當我剛滿14歲就匆匆將我嫁給從未見過面的男人,仿佛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接下來我就要過一輩子與掃帚與爐灶相依為命的生活。」
小新娘的話令姐妹倆感到震驚,自此之後,姐妹倆不僅不再抱怨辛苦,還主動加強訓練,知道了如何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我看來,這是影片中一個很好的轉折點,自然而有力。
還有一個非常動情、充滿張力、甚至託起整部影片的轉折點,是當大女兒吉塔以冠軍的名次走進了國家訓練基地,在那裡學到更多的技巧和戰術。然而面對著色彩斑斕的城市生活,逐漸地迷失了自我。
某次放假歸來,吉塔因為技巧問題和父親發生衝突,便上演了一場父女之間的摔跤對決,結果父親無奈敗下陣來,女兒便越發肯定自己。妹妹看到父親其實是敗在年老體弱上,對姐姐的做法並不認同。後來,吉塔在許多重要的比賽上連連失利,才深知自己的錯誤。在妹妹的鼓勵下,她和爸爸通了電話,聽到父親聲音那一刻,淚如雨下,後悔不已。這一幕也是整部影片的淚點,為接下來吉塔的逆襲做了非常好的鋪墊。
後面幾場爭奪世界冠軍的肉搏戰,同樣精彩至極,讓人熱血沸騰。在吉塔最後一場至關重要的比賽之前,她問父親,這一次我要採取進攻還是防守。父親對她說,沒有任何別的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所有觀眾記住你。
在我們看過很多「不以金牌論輸贏」的體育勵志片後,很多人或許會對父親灌輸給女兒的壓力心懷芥蒂。但不得不否認,父親是在看到女兒身上有極大奪金潛力的情況下,才說出這句話。這就跟當初他為何毅然決定教女兒摔跤是一樣的,並非蠻橫的強求,而是看到了女兒身上繼承了自己的摔跤基因。
更何況,作為摔跤手出身的他,非常清楚這是一項絕對不容懈怠的靠意志才能取勝的體育項目,前車之鑑、後事之師,無疑正是這個道理。而在他的內心,對女兒也是有萬分愧疚的,尤其是剪掉女兒長發那場戲,正呼應了他在國家訓練基地的辦公室裡向領導哭訴求情的那場戲。那一刻使我意識到,這樣一個重男輕女的父親,也有如此脆弱柔軟的一面,即便他極少表露出來。
吉塔決賽那一刻,父親意外沒能出現在賽場,無緣親眼見證女兒奪冠的時刻。前兩個回合,吉塔因看不見父親而慌亂。但面臨著巨大挑戰,她的腦海中不斷閃回起小時候父親教導自己的場景,決定獨立直面困難,並最終順利逆襲成功。也正是通過這一枚金牌,吉塔完成了人生的自我成長,而父親也終於被迫學會了放手。
影片中有太多細微之處都設置得非常好,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真正成功所在,也只有到親身觀看過電影才會感受到它的魅力,而米叔的演繹也使整部影片得到了更多關注。前段時間阿米爾·汗來華參加北京國際電影節時,曾向媒體透露:「拍攝這部電影,主旨是強調印度社會中那些因性別歧視而遭到不公平對待的女孩子們,同時將那些最具深意的部分通過令人愉悅的手法表達出來。」
阿米爾·汗身體力行,努力使自己成為了新寶萊塢電影的一張標誌性面孔,這也在無形之中讓他背負起「印度代言人」的重要使命,或許冥冥之中還影響著很多電影人。作為演員的他,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從前作《三傻大鬧寶萊塢》和這一部《摔跤吧!爸爸》的世界級影響力來看,他的成功早已跨出了印度本土,也充分印證了「好電影永遠不分國籍」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