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馬上評丨五通橋沒有化工廠「洩漏」,異味濃霧從哪裡來?
四川樂山五通橋上了熱搜。8月20日上午五通橋化工廠區煙霧瀰漫,周邊居民聞到「非常刺鼻、嗆人」的異味,陷入恐慌,紛紛逃離。
事發後,當地官方闢謠稱,經排查,區內所有化工企業均未發生爆炸和洩漏。之後,官方消息又承認化工廠發生洩漏。但最終,這個消息又被當地官方自己否定了。
從「未發現爆炸和洩漏」到「發現化工廠洩漏」再到「未發現洩漏」,五通橋異味濃霧事件的調查不斷反轉,令外界瞠目結舌,當地民眾更是感到無所適從。雖然此次事件已經逐漸平息,但是關於此事的諸多疑點並未澄清,當地相關部門對於此事的應對是否得當,同樣需要檢討。
如果按當地官方所說,五通橋沒有爆炸也沒有洩漏,那麼,異味撲鼻的濃霧從何而來?
當地生態環境局發布的空氣監測數據顯示,所監測的氟化氫、VOCs、氯化氫、氯氣、氨氣指標均未出現超標數據。但是,這樣的數據似乎與公眾的所觀所感截然相反,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期間為何又鬧出烏龍?
媒體報導顯示,8月18日,樂山當地就有網友反映化工廠產生濃霧的問題,當地回應稱未發現化工廠洩漏。那麼,兩起濃霧事件是否存在關聯?
對於異味濃霧引發恐慌,樂山在第一時間進行闢謠。然而這樣的闢謠,卻闢不掉公眾鼻子聞到的「味道」,不僅難以有效平息恐慌,反而引發部分民眾對政府公信力的質疑。
出現類似化工廠疑似汙染的危機,政府部門當然需要及時澄清事實,不過在與公眾溝通的過程中,也要講方法,而不是自說自話,全然不顧公眾的關切和感受。
在五通橋異味濃霧事件中,是否有爆炸洩漏,固然是當地民眾所關心的。但是民眾更關心的是,濃霧和異味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對自己的身體有沒有危害?這也正是人們恐慌情緒的來源。
而當地官方除了機械地闢謠之外,始終沒有正面回應民眾這一問題。誠然,異味濃霧的來源可能要花時間排查,短時間內不能給出確切答案。但對此,也要及時做出說明,對公眾的健康表示關切,這也是起碼的同理心。
太多的事實已經證明,應對突發事件,打消公眾疑慮,靠講官話和套話往往行不通。不迴避問題,向民眾交實底、說真話,才是民眾所需要的。
五通橋異味濃霧事件的發生,或許並非偶然。五通橋是四川重要的化工基地,長期以來,當地化工企業汙染事件不斷發生,惡化了當地的生態,令當地民眾苦不堪言。早在2013年,就有知名媒體人撰文披露當地化工企業汙染嚴重。那篇文章中提到,當地一些化工廠多次發生洩漏事故,一次事故中「十幾公裡外就看見了空中高達10餘米的黃白色煙霧」。2015年5月,四川當地媒體在一篇報導中提到,「樂山市五通橋城區被酸霧籠罩,市民走路都要戴口罩」。
換言之,五通橋當地的居民一直生活在化工汙染威脅的噩夢中,當地有居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空氣中存在異味的情況已持續多年,「基本上到晚上都會有刺鼻的煙味、臭雞蛋味道。」但當地居民多次投訴化工汙染,總是不了了之。這種情況下,居民們不僅對化工企業,也對當地政府部門失去了信任,他們的心理處於敏感而脆弱的狀態。這種敏感脆弱,一旦遇到類似異味濃霧事件,很容易引發群體恐慌。
就此而言,不僅要查出此次異味濃霧事件的真相,更應該以此為契機,推動當地化工廠隱患和風險的深入排查,對化工汙染啟動全面治理。這才能從根本上重建居民和企業之間信任,重建政府公信力,杜絕類似問題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