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斯圖姆的多立克式神廟,早期多立克式神廟的範本是義大利南部城市佩斯圖姆兩座保存完好的神廟,古風時期,那裡曾是一個繁榮興盛的希臘殖民地。兩座神廟供奉的都是宙斯之妻,也就是赫拉女神,只是赫拉神廟II的建造時間要晚將近一個世紀,赫拉神廟I的結構被稱為「公堂」,即長方形的公共建築。兩座神廟的比例截然不同。神廟I 顯得低矮平展,而神廟II則顯得高大緊湊。
這並不僅僅是因為神廟I的簷部大部分已不復存在,還因為神廟I是九柱式建築,而神廟II則是六柱式。立柱外形改變也是原因之一。在這兩座神廟中,立柱的柱身都不是上下一般粗細,柱身三分之一處略為向外鼓出,到三分之二處又縮回。這種鼓起的效果稱為凸肚,在建成較早的神廟I中更為明顯。觀者會覺得立柱在上層結構的壓力下向外鼓出,而纖細的柱頂儘管有向外伸出的墊狀柱頭相助,也幾乎難以承受沉重的壓力。整個建築由此獲得了非凡的生命力,儼然有一種壓力正蓄勢待發。
赫拉神廟II是保存最好的多立克式神廟之一,向我們展示了大型多立克式神廟中支撐天花板的方式。內殿內部有兩排立柱,每排上方又各有一組較小的立柱,儘管中間隔著額枋,但仍然形成了柱身自下而上不斷變細的效果。這種雙層內部結構最早見於埃癸娜島的阿維亞神廟,建於約公元前5世紀初。插圖所示是那座神廟的復原圖,可見神廟結構的細節。
早期愛奧尼亞神廟,愛奧尼亞風格的出現比多立克風格約晚半個世紀。由其植物裝飾來看,似乎深受近東風格的啟發。與愛奧尼亞柱頭最接近的是伊奧利亞柱頭,發現於老士麥拿地區、希臘東部以及愛琴海東北部,而它本身明顯是源自北敘利亞和腓尼基。最早的愛奧尼亞神廟建於希臘的愛奧尼亞區,主要城邦競相在那裡建起規模宏大、裝飾富麗的神廟,彼此公開競爭。這些早期建築很少留存至今。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廟在古代享有盛名,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約公元前560年,以弗所人聘請西奧多羅斯在神廟地基上動工。此前不久,西奧多羅斯剛和另一個建築師羅伊科斯在薩摩斯島設計了一座巨大的赫拉神廟。克諾索斯建築師契斯佛龍及其子梅塔傑那斯撰寫過一篇論著,專門論述西奧多羅斯和羅伊科斯的建築。與薩摩斯島的神廟相似,以弗所的神廟也是雙層圍柱結構,外周有兩排立柱。加上柱頭類似植物,這座建築看起來就猶如一片森林。阿耳忒彌斯神廟比赫拉神廟更大,還是第一座幾乎全部採用大理石建造的紀念性建築。這些愛奧尼亞立柱象徵意義明顯:它們強調了各自城市對地區的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