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顧長衛導演的作品《遇見你真好》昨天上映,今天排片位置掉到第七位,如果不出意外,能上映一周就不錯了。票房失利,口碑也沒有到及格線(豆瓣評分4.8分)。不客氣的說,顧長衛這次拍了個爛片。
《遇見你真好》是一個有點懷舊的青春喜劇。它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復讀學校,這聽上去很另類,坦白的說,故事背景近乎失敗者的設定,很多人覺得這個設定挺加分。畢竟大數青春故事都是在描述青春的精英,而復讀生代表著一些更失落的、更寂寞的靈魂,這點挺難得的。
《遇見你真好》由三個故事組成,故事之間相互獨立,又有一些連接。
第一個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是對歡喜冤家,開始相互看不順眼,後來折騰著折騰著就談上了戀愛。
第二個故事是個暗戀的故事,男主角默默地愛著女主角,替女主刪除各種負面流言,還為了女主挺身而出,卻因自卑而離開。
第三個故事男主陰差陽錯救了自殺的女主,又因為誤會又不歡而散。
和以往國產青春片打胎、狗血撕逼的爛梗相比,《遇見你真好》裡面且些新的東西:打架、圍追女生、逛酒吧、拿瓶子砸人、翻牆回宿舍,剩下時間就是順著荷爾蒙的增長去找個異性談戀愛。聽起來還頗有青春味道,但這種電影有一個嚴重的缺陷——一個復讀班的電影,全程沒有講學習,這太不科學,以至於片子顯得不倫不類。
故事的設定是復讀班,本來是緊張高壓生活,卻全程都是在做一些學習之外的事情,你看電影的過程中,你就會覺得這個故事特別假。
在演員配置上也是槽點滿滿,男女主角都已是前幾年成名的網紅演員,而且年紀也偏大,看著一幫年近30的人,或者是已經三十幾的人去扮演高中生,總有種怪怪的感覺。
顧長衛為什麼要拍這樣一部青春片,我想只有顧導演自己才知道。作為一個已經功成名就,地位完全不遜色於陳凱歌的知名導演,此次的《遇見你之後》真的可以說是大失水準。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可能對於很多90後觀眾來說,顧長衛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在第五代導演中間,顧長衛絕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
在陳凱歌的《孩子王》、張藝謀的《紅高粱》中,顧長衛擔任的是攝影。他在影片中創造性地運用攝影造型手段,展現了更具有震撼力和意境深遠的視覺效果,並獲得過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後來的《菊豆》《霸王別姬》《狹路英豪》《蘭陵王》《陽光燦爛的日子》等電影,顧長衛都參與了創作。他擁有「中國第一攝影師」的美譽。
2005年,按捺不住創作衝動的顧長衛導演了《孔雀》,這部電影是他的處女作。由張靜初擔任女主角,第二年,該片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張靜初也是憑著這部電影,成為的知名演員。後來顧長衛又拍了《立春》,這部電影由妻子蔣雯麗主演,是一個關於普通人夢想的故事,獲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但是,近幾年,顧長衛的審美突然急轉直下。前兩年拍了《微愛之漸入佳境》,講的是網戀,為了追求新潮的元素,顧長衛在影片中加入了很多潮流的元素。但結果,並沒有多少觀眾買帳。
老一輩的導演和創作者,他們的人生和創作生涯曾經到達過巔峰,他們為了避免創作上的重複。就努力去接受一些新的東西,但可能是因為代際差異,他們理解的青春和現代人心中的青春其實並不一樣。
從《遇見你真好》這種電影題材上來看,顧長衛找到了一些可以討論的話題點和一些青春片的元素,但在利用這些元素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切身體會,很難創作出有血有肉的作品。不管是喜劇,還是嚴肅的青春片,觀眾都在追求一種感同身受的觀影體驗。而這種體驗必須來自於真實或者是讓觀眾覺得這件事情很真實,否則你就無法讓觀眾產生代入感。
《遇見你真好》拍的是復讀班,卻缺少學習的壓迫感;講的是十八九歲青春的故事,卻是一幫30歲左右的演員;一個沒有學習、沒有青春,只談愛情的故事,卻試圖讓觀眾找回青春記憶,這的確有些困難。
當然,《遇見你真好》這樣的電影拍攝成本也不高,對於顧長衛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實驗。對於一個曾經在審美上具有相當高格調的電影創作者來說,失敗的嘗試並不可怕,只要他不把失敗歸咎於觀眾的審美缺失,他就不會持續墮落下去。作者很喜歡他的《孔雀》和《立春》,衷心希望他以後能拍出同級別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