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礦產及冶煉技術:人類對銅的利用已有一萬年的歷史,由於銅太軟,直接使用不太方便。所以最早人類使用的是自然銅,隨著技術的發展開始有人工冶煉銅,早期是砷青銅,之後發展到錫青銅。國外銅冶金考古:李教授認為冶銅技術起源於西亞,並開始向外傳播。在今西亞的土耳其東南著名的卡螢泰佩(Cayonu Tepesi)等多處遺址出現了最早的一批權杖頭等自然銅製品,年代為距今約10000年,與當時已出現的女神崇拜(生殖崇拜)相伴隨。在西亞一帶也發現了煉銅的古遺址以及相關的女神廟,目前可以證實的是古人把冶金的大神——耶和華寫到了聖經裡面。此外,李教授為大家介紹東歐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銅冶金遺址。李教授談到美洲的銅冶金獨立起源——從自然銅發展到錫青銅,其中北美洲一直使用自然銅,直到歐洲白人進入美洲,才開始不使用自然銅;中南美洲使用人工冶煉銅,也發展到了砷青銅和錫青銅階段;印加帝國在被西班牙統治的時候正處於青銅時代繁榮時期。中國早期銅冶金遺址:目前學術界主流觀點是冶金技術通過歐亞大草原或者草原絲綢之路傳播到中國,且一傳播到中國立刻迅速的發展。他認為中國冶銅技術也有可能獨立起源,比如中國石家河文化遺址多次出土銅礦石、銅塊等,但需要進一步研究確認。隨後分四個地區為大家介紹了中國早期銅冶金遺址,包括晉南地區、河西地區、遼西地區和長江中下遊地區,主要考察相當於中原夏商周時期青銅礦冶遺址。中國不同地區的青銅產業格局:共性在於普遍存在採礦、冶煉遺址分離現象,採礦在山,冶煉近水,河流是重要通道;採用石器採礦;冶煉遺址經過精心選擇。其不同之處在於四個地區早期冶金遺址的內涵與格局有異:1)中原晉南呈現分級現象。冶煉遺址僅冶煉純銅,只有在垣曲商城、東下馮遺址才出現青銅鑄造遺址。雖然目前僅初步探明銅的產業鏈,但一定存在未發現的錫鉛的產業鏈,銅的產業鏈與錫鉛產業鏈只在最高級的二里頭遺址和次高級的東下馮等遺址才能連接在一起;2)遼西青銅時代早期可能與中原相近;3)河西和長江中遊地區出現錫砷等資源直接在與煉銅遺址相結合的現象,沒能出現明顯的分級。但長江中遊地區有禮容器的鑄造;4)遼西青銅時代晚期由於資源方面的優越性,反而未能出現冶金遺址的分級,多處遺址內涵相同,無等級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