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看冶金技術

2020-12-05 默sky

銅礦產及冶煉技術:人類對銅的利用已有一萬年的歷史,由於銅太軟,直接使用不太方便。所以最早人類使用的是自然銅,隨著技術的發展開始有人工冶煉銅,早期是砷青銅,之後發展到錫青銅。國外銅冶金考古:李教授認為冶銅技術起源於西亞,並開始向外傳播。在今西亞的土耳其東南著名的卡螢泰佩(Cayonu Tepesi)等多處遺址出現了最早的一批權杖頭等自然銅製品,年代為距今約10000年,與當時已出現的女神崇拜(生殖崇拜)相伴隨。在西亞一帶也發現了煉銅的古遺址以及相關的女神廟,目前可以證實的是古人把冶金的大神——耶和華寫到了聖經裡面。此外,李教授為大家介紹東歐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銅冶金遺址。李教授談到美洲的銅冶金獨立起源——從自然銅發展到錫青銅,其中北美洲一直使用自然銅,直到歐洲白人進入美洲,才開始不使用自然銅;中南美洲使用人工冶煉銅,也發展到了砷青銅和錫青銅階段;印加帝國在被西班牙統治的時候正處於青銅時代繁榮時期。中國早期銅冶金遺址:目前學術界主流觀點是冶金技術通過歐亞大草原或者草原絲綢之路傳播到中國,且一傳播到中國立刻迅速的發展。他認為中國冶銅技術也有可能獨立起源,比如中國石家河文化遺址多次出土銅礦石、銅塊等,但需要進一步研究確認。隨後分四個地區為大家介紹了中國早期銅冶金遺址,包括晉南地區、河西地區、遼西地區和長江中下遊地區,主要考察相當於中原夏商周時期青銅礦冶遺址。中國不同地區的青銅產業格局:共性在於普遍存在採礦、冶煉遺址分離現象,採礦在山,冶煉近水,河流是重要通道;採用石器採礦;冶煉遺址經過精心選擇。其不同之處在於四個地區早期冶金遺址的內涵與格局有異:1)中原晉南呈現分級現象。冶煉遺址僅冶煉純銅,只有在垣曲商城、東下馮遺址才出現青銅鑄造遺址。雖然目前僅初步探明銅的產業鏈,但一定存在未發現的錫鉛的產業鏈,銅的產業鏈與錫鉛產業鏈只在最高級的二里頭遺址和次高級的東下馮等遺址才能連接在一起;2)遼西青銅時代早期可能與中原相近;3)河西和長江中遊地區出現錫砷等資源直接在與煉銅遺址相結合的現象,沒能出現明顯的分級。但長江中遊地區有禮容器的鑄造;4)遼西青銅時代晚期由於資源方面的優越性,反而未能出現冶金遺址的分級,多處遺址內涵相同,無等級差別。

相關焦點

  • 智慧古代人民:在冶金技術上的造詣解析
    他們築起了雄偉的萬裡長城,開掘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發明了指南針、紙印刷術、火藥和絲綢,創造了獨特的中國醫藥學。他們在冶金技術方面也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通過生產實踐,摸索和總結了冶煉、鑄造、鍛造和熱處理等一系列的冶金技術,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勞動人民是冶金技術發展的真正主人。
  • 中國冶金物理化學之父:魏壽昆院士
    他是冶金學界的泰鬥和業界宗師,一生治學嚴謹,教書育人,淡泊名利,求真務實,具有崇高的科學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為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和冶金科學發展做出了開創性貢獻。他就是我國著名冶金學及冶金物理化學家,魏壽昆院士。
  • 2020年中國鉭鈮冶金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鉭鈮冶金出口量較大
    全球及中國鉭鈮冶金行業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形成時進入工業大規模生產階段。全球及中國鉭鈮冶金行業均自1991年起快速擴張。全球鉭鈮供應鏈中,非洲國家及巴西向中國、德國、美國、泰國及少數其他國家的冶金公司供應礦石,作進一步生產。
  • 唐代冶金技術進一步發展
    唐代的冶金技術與前代相比,不僅冶煉規模明顯增大,而且產品數量,品種、質量都有明顯增加和提高,操作技術更為純熟。一是煉鐵技術的進步。1958年,在安微省繁昌縣的竹園灣、三梁山、鐵牛山一帶,於10裡左右的範圍內發現了6處較大的冶鐵爐遺址。
  • 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學科創始人之一——魏壽昆
    作為冶金學和冶金物理化學家、冶金教育家,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學科創始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壽昆在冶金熱力學理論及其應用中獲得多項重大成果,在國內率先開拓固體電池直接快速定氧技術。搞不懂的事,我不會亂發表意見,寧願多聽、多看、多思,心裡明白哪些事、哪些意見是對是錯就足夠了。」魏壽昆曾說。教書育人和發展冶金學科,就是他的人生意義及價值所在。2014年6月30日,魏壽昆逝世,享年107歲。芝蘭非獨,靜水流深,魏壽昆的精神和力量將感染一代又一代人。
  • 【中國科學報】陳家鏞:化工「牽手」冶金
    作為一種有效的殺蟲劑,DDT當時在中國被外國商人渲染成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陳家鏞雖然性格內向、不善言辭,但他在科研工作上敢於質疑、大膽探索,終於破除了外國的技術壟斷,扯掉了其「神秘面紗」,他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被系裡師生刮目相看。  在高濟宇、李景晟等教授的推薦下,陳家鏞於1947年申請到了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留學深造的機會。他還經過層層選拔,通過了國民政府組織的公派留學考試。
  • 宏基因組學技術對生物冶金的貢獻
    微生物浸出技術應用於冶金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微生物浸礦過程中還有許多未解之謎需要我們去揭開,從而使這項技術能夠更好地為我們所利用。制約生物冶金推廣應用的瓶頸生物冶金技術,是利用以礦物為營養基質的微生物,將礦物氧化分解從而使金屬離子進入溶液,通過進一步的純化、濃縮獲得金屬的新技術,它的實質是加速硫化礦物自然轉化成氧化物的溼法冶金過程。該技術綜合了溼法冶金、微生物學、礦物加工、化學和環境工程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成果。
  • 冶金及材料分析前沿技術亮相CCATM』2016
    儀器信息網訊 2016年9月20日-22日,由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金屬學會聯合舉辦的第18屆國際冶金及材料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CCATM』2016)及國際鋼鐵工業分析委員學術報告會(ICASI』2016)在北京隆重召開。
  • 有色冶金酸性廢水資源化利用技術
    圖 1 冶金廢水資源化工藝流程2.2 生成硫酸鋅用氧化鋅廢渣和冶金酸性廢水中的硫酸反應,生產硫酸鋅,這是冶金酸性廢水資源化利用技術的主反應,將廢水和廢渣中的主要成分充分利用,生成硫酸鋅。這一步中要嚴格控制好pH值,反應完成後,溶液的pH值在1左右,為下一步除溶液中的重金屬做準備。
  • 粉末冶金齒輪技術在電機製造行業概況
    粉末冶金技術製造具有優良疲勞性能和尺寸精度的齒輪以滿足電機製造行業的嚴格要求的潛力,粉末冶金部件由於其成本效益、重量和節能等優點,在汽車傳動和變速器中廣泛應用。儘管過去在其他汽車傳動應用領域取得了成功,粉末冶金技術尚未滲透到汽車動力傳動系統齒輪市場,齒輪的傳統加工似乎是一個複雜而昂貴的過程。什麼是粉末冶金?粉末冶金是一種成型金屬零件的工藝。
  • 本鋼四項科技成果摘得中國冶金科學技術獎
    來源:本溪日報-本溪網本報訊【記者 尤勇】日前,本鋼集團4個項目榮獲2020年中國冶金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為本鋼集團歷年來獲此獎項中獲獎等級最高、數量最多的一次。冶金科學技術獎是中國冶金行業最高科學技術獎,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金屬學會聯合申請設立,旨在推動冶金工業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工作,激勵利用科技力量促進冶金工業發展的行為。 本鋼集團的《最高強度與特厚規格熱衝壓鋼研製及其系列化開發》在此次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 【口述史】韓汝玢先生回顧冶金人生
    出版《中國科學技術史.礦冶卷》等多部著作。發表論文100餘篇。曾多次應邀赴日、英、法、美、澳、韓等國參加國際會議或講學。並成功地在中國參加和組織了四次冶金史國際會議。《中國古代鋼鐵技術的發展歷程》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金屬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考古學會常務理事。
  • 【冶金技術】巴氏合金製備技術
    其製備技術有:   1、澆鑄法   (1)靜態澆鑄   靜態澆鑄應用於止推板、塊等平表面和滑動軸承,主要包括基體的清洗與掛錫、合金的熔化、合金的澆注與冷卻等工藝過程。
  • 2021北京事業單位科技知識考點:中國科技歷史成就
    中國是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自古以來出現過很多璀璨文化,以及很多偉大的傑出人物,他們的出現也為中國創造了很多傳奇。在歷史中中國有很多科技歷史成就,在這簡單做個總結和分類,以便記憶。>3、歷史悠久的中國園藝技術4、茶5、中國古代養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傳播6、中國古代畜牧獸醫方面的成就七、醫藥學1、從兩部古典的中醫名著看中國醫學的早期成就2、中藥學的突出成就3、中國醫學獨特的針灸療法4、中國古代醫學的突出成就之一——脈診5、中國古代的外科學成就
  • 中西方古代煉鐵史的比較 中國冶金和社會發展長期領先於西方
    ,所以中國的煉青銅技術在世界上發展到一流。這些技術多半是成吉思汗帶去的中國技術。成吉思汗據他們自己說,煉鋼才兩百多年歷史,煉鑄鐵才四、五百年歷史,或許還不至於那麼晚。所以,動不動就說中國的煉鐵比西臺晚,比歐洲還晚,甚至認為中國的煉鐵術是外來的,是不恰當的。
  • 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冶金低熱值燃氣高效清潔智能發電技術及產業化...
    2019年12月20日,由中冶南方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冶金低熱值燃氣高效清潔智能發電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由中國金屬學會組織,經中國工程院幹勇院士等11名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評審,一致認為該項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建議把此項技術納入鋼鐵聯合企業整體能源體系
  • 中國在俄最大冶金項目在車里雅賓斯克投產
    中國在俄最大冶金項目在車里雅賓斯克投產5/5) "← →"翻頁 7月16日,中國在俄羅斯及獨立國協地區承攬的最大冶金項目車里雅賓斯克鋼廠軌梁生產線在俄車里雅賓斯克市投產
  • 陳新民——冶金物理化學的學術帶頭人
    1976年後,他主編的《物理化學》、《冶金熱力學導論》、《火法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等教材先後出版。其中《火法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他的論文多次在《金屬學報》等刊物上發表,或在全國性的學術會議上宣讀。其中,《氯化鎂水合物熱分解的綜合研究》、《金屬中氣體分析的熱力學基礎》等論文,獲冶金部和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 2021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常識:中國科技歷史成就
    2021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常識:中國科技歷史成就 導語:軍轉幹考試備考開始啦,為了幫助大家能夠順利參加考試,山東中公軍人考試網特整理了公基備考素材,下面為大家分享2021山東軍轉幹公共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常識:中國科技歷史成就。
  • 2020年版中國冶金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在資源、技術、企業、配套設施等方面具備優勢的地區應搶抓機遇,積極培育市場,出臺優惠政策招商引資,成為冶金市場的主力軍,使冶金工業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又一重要力量。    2.5.4 構建行業標準解決冶金安全問題  2.6 冶金工業趨勢預測分析    2.6.1 我國冶金行業的重要趨勢特徵    2.6.2 冶金行業自動化技術將呈現三大趨勢預測分析第三章 2016-2020年冶金產業鏈分析  3.1 冶金產業鏈綜述    3.1.1 有色金屬行業產業鏈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