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青少年、兒童科技探索與發現科普體驗課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旅順科協在第17個全國科普日期間,聯合旅順教育局和旅順華成教育,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學實驗微課堂和自然教育科普研學活動,帶領孩子們認識身邊的自然環境,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同時融入兒童心理學,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學會生存,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和抗壓能力,全面增強青少年和兒童的身心健康。
一、電學實驗盒手搖發電
電學實驗盒手搖發電
內容:
我們都知道用電池通電可以讓燈泡亮起來,那麼如果不用電池有什麼辦法可以給燈泡通電呢?首先我們準備一個電動馬達,這種電動馬達在玩具中隨處可見,接下來讓我們搭建 一個支架把馬達架起,並在馬達頭上加裝一個搖杆,最後我們把馬達與燈泡相連,搭好後我們用力搖動握把,我們可以看到小燈再次亮起,這樣我們就利用了電磁感應現象製作出了一個手搖發電機。
意義:
通過手搖發電機認識電磁感應,通過用力的搖動電機握把,我們看到小燈再次亮起,我們得出結論「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這種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稱為電磁感應。
二、認識大氣壓水瓶打孔實驗
認識大氣壓水瓶打孔實驗
內容:
首先我們準備幾樣道具,一個空瓶子,一個打火機,一個螺絲刀或錐子,用打火機將螺絲刀加熱便於打孔,在水瓶靠上位置上打出第一個小孔,然後再次加熱螺絲刀,接下來在水瓶靠下位置上打出第二個孔,先將水瓶第二個孔用膠帶封住,在瓶中裝入染色液體便於觀察,我們將水瓶倒置後發現另一個孔並未出水,揭下膠帶,水從下孔噴出,反覆堵塞上空,我們觀察到下孔有什麼變化呢?我們發現了什麼原理呢?堵住上孔,水不再從下孔流出。當瓶中氣壓小於外界大氣壓時,瓶中水無法從下方小孔中流出而是被大氣壓封在瓶中。
意義:
通過水瓶打孔實驗認識大氣壓,知道空氣可以像水那樣自由流動,同時它也受重力的作用。因此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被稱為大氣壓。
三、機械小製作汽車變速箱
機械小製作汽車變速箱
內容:
同學們你們觀察過齒輪傳動嗎?接下來我們做一個實驗,用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大齒輪的轉動速度明顯較慢,用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小齒輪的速度明顯更快。我們就利用這一現象製作出一個汽車變速箱,它由電池、馬達、及大中小各樣齒輪組成,它還擁有一個檔杆用於換擋,請大家仔細觀察前方輪子的變化,經過反覆換擋,我們可以讓輪變快變慢及向相反方向轉動。這便是汽車變速箱,我們能從中悟出什麼道理呢?大齒輪帶動小齒輪速度變快,小齒輪帶動大齒輪速度變慢。
意義:
通過製作的汽車變速箱我們認識齒輪嚙合與配比關係,我們觀察到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動速度快,小齒輪帶動大齒輪的速度慢,通過不同齒輪的配比我們了解到大小齒輪之間的速度與工作效率關係。
四、認識大氣壓吸管抽水實驗
認識大氣壓吸管抽水實驗
內容:
首先我們準備一盆染色的水和一根吸管,我們將吸管插入水中,用手反覆堵塞吸管口的同時,將吸管反覆放入水中再抽起,最終我們觀察到水不斷從吸管上方噴出,這是為什麼呢?當我們上提吸管時,拇指堵塞吸管孔管內氣壓小於外界大氣壓水不會排出。當我們下壓吸管時拇指鬆開管內水由於慣性原理原因繼續向上運動,反覆幾次,水從吸管上方噴出。
意義:
本實驗我們利用吸管抽水的現象,讓同學們非常直觀地了解到大氣壓強對液體流動的影響,也讓同學們深刻體驗到大氣壓的影響無處不在。
五、電學實驗盒電流的磁效應
電學實驗盒電流的磁效應
內容:
首先我們拿出準備好的磁鐵,我們都知道磁鐵分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接下來我們拿出一節五號乾電池,我們將幾個磁鐵吸到電池負極,再拿出一個準備好的銅線圈,將銅線圈套至電池上,將電池正負極連接,我們觀察到銅線圈在磁場中不停轉動,我們能的得出什麼結論呢?任何通有電流的導線都會在其周圍產生磁場的現象,我們稱之為電流的磁效應。
意義:
通過實驗我們觀察到銅線圈在磁場中不停的轉動,我們得知任何通有電流的導線都會在周圍產生磁場。這種磁場我們就稱為電流的磁效應。
原標題:《旅順口區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八)科學實驗微課堂》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