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物種都有弱點,蛇自然也不例外,並且弱點都是相對的,在人類的「工具」之下,蛇其實到處都是弱點。野外如果遇見蛇,該如何找到它們的弱點並且妥善處理哪?
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打蛇打七寸」和「打蛇打三寸」,那麼這些位置都是蛇的弱點所在嗎?首先七寸是指從蛇的頭部開始沿著身子23.3cm的地方。這裡據說是蛇的心臟所在位置,用力的擊打可以讓它們的心臟迅速破裂,導致蛇的死亡。但這裡有一個問題,蛇類在全球範圍內除了南極和北極都有分布,大約共有3000種蛇類,大的蟒蛇長度可以達到7-8米(很罕見),小的盲蛇也就7-8cm的樣子。
那麼問題出現了,有些蛇甚至沒超過7寸,那就沒處可大。而三寸又是什麼地方哪?這裡據說是蛇脊椎骨上最脆弱以及容易斷的地方,用力的擊打,可以快速讓蛇失去運動能力。當然同樣的問題,這並不是普適的道理,因為蛇的體型各不相同。
如果你們相信蛇的七寸和三寸是它們的弱點所在,那麼乾脆就再加一個蛇的頭部,這些重要器官受到重擊,都會讓蛇一擊斃命。
據說有科學家研究過,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人類都害怕蛇,這跟人類祖先受到蛇的迫害有關,最終這種恐懼刻在基因裡遺傳下來。人類怕蛇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其實大部分蛇類也是害怕人的,成年人的體型對於蛇類來說太大,一般來講它們遇見人類會提前溜掉。
當然一些毒蛇可能是「藝高蛇膽大」,不太懼怕其他物種的威脅,因此它們經常是移動的非常緩慢,如果不小心碰到那是要遭殃的,尤其進入人跡罕至的荒草環境,必須要提前做出一些警示,也就是常說的「打草驚蛇」。
面對一些小型的無毒蛇,只能說對於人類它們沒有威脅,並且渾身都是弱點,野外碰到也不要大驚小怪,各走各的路就好了,畢竟保護野生動物還是應該做的。
對人類真正有威脅的就是毒蛇以及大型的蟒蛇。
地球上蛇類3000種以上,毒蛇佔據少部分不到五百種,最毒的蛇多分布在澳洲和非洲,例如細鱗太攀蛇,體長在2米左右,被認為是陸地上的毒蛇之王。但實際上蛇類專家發現,這類劇毒蛇是非常膽小的,會主動躲避人類,但如果我們不小心的侵入它們的領地或者對它們造成傷害,那麼這種毒蛇是會反擊的,據說一口毒液可以解決掉20萬隻老鼠。
面對毒蛇不要去找它七寸了,相信我你也沒有那個時間去計算七寸的位置,在跑不掉的情況下抓起工具直接奔頭部而去,爭取一擊斃命。當然如果能跑的話還是儘快逃離「現場」。
其實在文章開頭已經說了,毒蛇移動速度速度相對較慢,但是攻擊速度卻很快,蛇類不太喜歡追逐獵物,它們更習慣於潛伏在一個位置等待獵物的走近,此後快速進行攻擊。一般而言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很難找到逃跑的機會,你轉身的速度就沒有蛇的攻擊速度快。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後跳,之後快速轉身逃跑、否則就容易被蛇咬到屁股。
野外的蟒蛇才是最可怕的,很慶幸中國野外大型蟒蛇較少。其中分為蟒亞科和蚺亞科,主要的區別就是繁殖方式,一個產蛋一個產娃。目前最大的蛇要屬森蚺,這類蛇體重大,身體粗壯,但是相對於網紋蟒要短一些。這些長度超過5米的巨型蟒蛇,對於人類的威脅就很大,因此找到蟒蛇的弱點,關鍵時刻可以保命。
蟒蛇捕獵三部曲:咬-繞-吞食。
首先蟒蛇也是喜歡伏擊的物種,當獵物不小心走到身前,蟒蛇會快速的咬上去,一般來講速度奇快,之後在你完全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身體纏繞上來,如果蟒蛇體型過大,一個人是完全無法掙脫蟒蛇的束縛。
蟒蛇可以感受獵物的心跳問題,當獵物死亡,它們會開始摘掉掛鈎進行吞食,對於這類大型的蟒蛇,它們的唯一弱點就是「洩殖腔」,深深的捅進去可以讓蛇瞬間的洩力,也就是傳說中的「爆菊花」。洩殖腔一般都是靠近尾部的地方,關鍵時刻方法會非常有效。
蛇是比較古老退化掉四肢的爬行動物,也是地球生態系統食物鏈中比較關鍵的一環,因此要保護這些野生動物,而不是去傷害它們。還有一點需要提一下,蛇類的牙齒數量較多,同時角度比較刁鑽,如果被咬到清除的時候順著要吃的方向,避免受到更大傷害。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