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打蛇打七寸,但這回「俗話」說錯了。蛇很多時候可以隨意蹂躪,但打7寸完全看運氣。7寸約等於23.33釐米,卡拉細盲蛇最長體長10釐米,請給我找找7寸在哪裡。5米多長的森蚺與7米長的網紋蟒,7寸位置是頭部。有人說,別總看極端的,大多數蛇弱點就是7寸,因為7寸是蛇的心臟,一擊致命,真的是這樣嗎?實驗結果讓你大跌眼鏡。
打7寸到底有沒有用
曾經,央視財經頻道《是真的嗎》 欄目,在黃山蛇類研究所做了「7寸」實驗。
第一回合:常見的眼鏡蛇,體格也是常見的1.15米左右。研究人員先在7寸位置做了一個記號,扔到野外地上,對著標記位置,經過幾次成功命中,眼鏡蛇倒地一陣抽搐,最後一動不動。拿回去開膛破肚一看,7寸標記點與心臟位置基本吻合。死因:幾次重擊促使心臟破裂致死。
第二回合:1米長和1.47米長的王錦蛇,各來一條,同樣標記7寸位置,但是結果讓人蒙圈。標記位置多次被重擊,這兩條蛇依然生龍活虎。
1米長的王錦蛇解剖結果,心臟在標記點上方。(它的體長比眼鏡蛇要短!)
1.47米的王錦蛇解剖結果,心臟在標記點下方。(它的體長比眼鏡蛇要長!)
難道是體長的原因?是不是1.15米左右的蛇,7寸正好是心臟位置?
第三回合,為了不再「殺生」,研究人員解剖了一些之前自然死亡的蛇屍體,下面是長度和心臟位置:
五步蛇,1.2米,10寸
五步蛇,1米,8.4寸
五步蛇,0.86米,8寸
圓斑魁,0.93米,10寸
所有結果都不是7寸,而且心臟位置,不同蛇種,不同體型,完全沒有任何規律。7寸概率這麼低,那碰到蛇怎麼辦?研究人員天天和蛇打交道,他傳授一個終極必殺,大概意思是:野外碰到蛇要攻擊你,不要找尺寸,蛇會先直立起來一部分,擺出攻擊形態,你直接攔腰來一棍子,只要力道夠,它的脊椎骨就斷了,瞬間喪失進攻能力。
除此之外,在野外如果不慎被蛇咬傷後,一定要記清楚蛇的樣子。如果是結伴出遊,同伴要儘可能把蛇弄死,一起帶到醫院。因為毒蛇種類實在太多,不同的毒蛇需要不同的血清。
很多時候,蛇的攻擊力等於零
冬季的蛇
蛇是變溫動物(冷血動物),體溫隨環境變化。當環境溫度達到15度以下,蛇體內酶的活性大大降低,新陳代謝水平只能維持最基本的生命體徵,無法輸出能量進行活動,只能盤踞在洞穴內如同「死蛇」一般,毫無反抗之力,這個過程稱之為冬眠。
不過熱帶地區除外,這些地區終年高溫,溫度最低的月份也在16度以上,因此這裡的蛇終年保持著較強的代謝水平。也是這個原因,世界上最大的蛇——泰坦巨蟒,現存世界上最長的蛇——網紋蟒,現存世界上最大的蛇——綠森蚺,還有一些較大的蛇類都生存在熱帶地區,它們不冬眠,任何時候都不要招惹它們。
吃飽的蛇
你吃飽的時候跑得動嗎?如果你一口氣吃下一星期、甚至一個月所需的食物你還能動嗎?人雖然吃不下,但蛇卻能吃下。
蛇並不會咀嚼,他們利用毒液,或者全身肌肉纏死獵物之後,直接吞咽下去,然後會找個地方藏起來偷偷消化。它們的消化系統非常強大,有些蛇的消化液連骨頭都可以「融化掉」。不過,這個過程蛇需要集中全身能量進行消化,完全無法調動其它能量攻擊你。吞下食物會使它們體重增加,增加了地面的摩擦力,移動都大大減小,所以此刻的蛇也很弱。
蛻皮的蛇
蛇是一種終身生長的動物,當它的表皮角質化後表皮的尺寸就固定了,隨著蛇的生長,「這個套子」就裝不下它了,因此需要蛻皮。
蛻皮過程非常辛苦,需要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並且空腹一段時間,緊緊貼在外物(石頭、樹枝、草地)表面,然後用盡全身力氣,忍受撕裂的痛苦,一點點褪下舊皮。此刻的蛇,完全沒有多餘的力氣攻擊你。即使你走到旁邊舉起棍子,蛇也無暇管你,而且蛻皮時蛇眼會變得混濁不清,根本無法看清外物。
以上這些時刻都是蛇的弱點,你可以輕鬆碾壓它們。平常我們出行最好儘可能的遠離草叢,夜晚儘量少往小樹林鑽。蛇一般來說並不會主動攻擊人,如果被攻擊了,一定記住它的特點,萬一是毒蛇,能在第一時間內選對抗蛇毒的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