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又說10年後地球進入小冰河,冷熱難分?

2020-12-01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之下,溫室氣體的排放一直在被呼籲管控,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顯,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如今已經對全球氣候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極端性的氣候現象也增加了不少。

就如在2020年的氣候表現都可以看到,澳大利亞大火,美國大火,北極大火等等都是因為極端性氣候帶來了,所以要說拿氣候說事,這些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已經夠明顯了。

這說明什麼問題,那就是人類對氣候改變並沒有做出多大的努力,就算是地球的自身進化,也改變不了溫室氣體的狀態,所以對極端氣候的轉變也將是未來重要的工作。

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根據日本氣象廳援引——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消息指出,大氣中的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的增長仍在繼續, 2019年,世界平均濃度是有史以來最高的觀測值。所以說人類的排放也再次創下了新高。

綜合2020年發布的現有報告來看,人類的排放仍然是在繼續增長,從2018年到2019年,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為2.6 ppm,高於過去10年的平均值,甲烷的濃度為8 ppb,略高於過去10年的平均濃度。

所以,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2020年依然有可能創下新高,還怎麼拯救地球,地球真的是在往「火球」方向發展了,當然如今不少人可能也會說,這天氣已經冷得不行了,我都穿了幾件棉衣了,哪裡變熱了,反而變冷,其實你看下什麼季節了,如果這個時段都不冷的話,那麼我們地球就已經進入到「病入膏肓」了,已經沒有辦法改變氣候了,如今的氣候變化正常,還有改變的餘地。

一直高呼全球變暖,那為何有人說小冰河?

一直高呼全球變暖是沒有問題的,確實也有說小冰河時期的事件,但是這個說明只是部分的研究,並且我們在看的時候,也只能作為參考即可,並不是說科學家說地球進入小冰河就是小冰河了。而部分科學家說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時期,其實也是根據太陽活動變化來了的。

這是來自《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發布的一項數據,科學家警告,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這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也就是說10年後地球進入小冰河。

主要原因是——預測到太陽活動將在2030年左右減少60%,所以還是說到太陽活動而來的,但是我們都知道,太陽活動與地球小冰河是否存在關係,科學家們已經在第24個太陽活動周期的極小值時期說明,這兩者並沒有證據顯示是有關係的,上一次的出現可能只是巧合,所以科學家說的2030年地球可能因為太陽活動進入小冰河時期,其實也沒有說服性的證據。

並且這可能還是一個巧合事件,那就是科學家們說的小冰河時期,剛好又是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的極小值時期,什麼情況?每當太陽活動進入到極小值時期的時候,都有這樣的事情出現,所以科學家們有時間算是專門把握時機來說一次,要是準了就準了。

沒有準也是利用「可能性」說明的,所以至於2030年是否進入到小冰河時期,我們就以參考為主,不然大家都覺得地球冷熱難分了,其實如今可以確定的是,地球是升溫,所以大家以數據為準。

地球只會越來越熱?

確實從如今的情況來看,我們地球只可能是越來越熱,因為溫室氣體還在不斷的升溫,那麼這個發展方向也是按照大多數科學家說的那樣,地球未來可能會變成一顆「火球」,不降溫,只升溫對地球的生命也會帶來直接性的影響,大家也可以看到,如今的全球變暖,就算是有讓全球降溫的「拉尼娜現象」,也是無法逆轉的,所以正常的自然降溫現象已經改變不了升溫了。

這再次說明了,升溫將會繼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如今面對的自然災難頻繁出現,並且也是毫無還手之力,在自然面前,人類真的是太渺小了,所以持續的排放溫室氣體,最終受傷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雖然說如今人類在實施「火星移民」計劃,話說回來都還沒有實現,並且真的有能力上去了,要將「火星變成地球」這個難度還有多高?顯然是在百年內才可能實現的,同時就算是有錢上火星可能也並非是人人都能夠上去的。

所以從根本上改變氣候的問題才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只有將地球的生態系統變好了,未來我們也才可能生存更好,走向宇宙更深處,不然連最基本的生存地都沒了,那也就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了。

相關焦點

  • 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又說10年後地球進入小冰河,冷熱難分?
    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消息指出,大氣中的主要溫室氣體所以說人類的排放也再次創下了新高。 綜合2020年發布的現有報告來看,人類的排放仍然是在繼續增長,從2018年到2019年,二氧化碳的濃度增加為2.6 ppm,高於過去10年的平均值,甲烷的濃度為8 ppb,略高於過去10年的平均濃度。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中國氣象網訊 11月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溫室氣體公報》 (報告全文見文末),2014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次突破記錄,其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97.7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與水汽互相作用放大溫室效應。
  • 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世界氣象組織9月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
  • 2018年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多年來穩定持續增長
    2018年,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再次打破紀錄,毫無減緩趨勢。圖/視覺中國 文|實習記者 黃晏浩 2018年,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再次打破紀錄,毫無減緩趨勢。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5日電(記者劉曲)世界氣象組織25日發布新一期《溫室氣體公報》,指出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再次刷新紀錄,溫室氣體水平持續增長已成長期趨勢,未來將導致愈發嚴重的氣候變化。  二氧化碳是大氣中主要的長效溫室氣體,可在大氣中滯留數百年。
  • 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原標題:世界氣象組織:201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新華網日內瓦9月9日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9日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均創下新高。   公報稱,2013年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濃度均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濃度為396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相當於工業化前(1750年)水平的1.42倍。初步數據顯示,受地球生物圈吸收量降低及排放逐步增加的影響,2012至2013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2.9ppm,為1984年以來的年度最高增幅。
  • 聯合國: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氣候變化或變本加厲!
    根據WMO最新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CO2)達到百萬分之405.5(405.5ppm),高於2016年的403.3 ppm和2015年的400.1ppm,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也有所上升,尤其是甲烷還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同時,一些臭氧消耗物質的濃度也有所上升,科學家們還不確定這些復甦的有害化學物質來源何方。
  • 《2013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濃度再創新高—新聞—科學網
    1月9日,中國氣象局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公開發布《2014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3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
  • 2018年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中新網11月26日電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5日,聯合國新發布的《溫室氣體公報》顯示,2018年,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又創歷史新高,增幅高於過去10年的平均增幅,且「沒有任何減緩的跡象」。世界氣象組織(WMO)警告稱,未來,人類將面臨更高的氣溫和更極端的天氣。
  • 全球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人類恐將面臨更極端的天氣
    全球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而我們人類誕生以來的數百萬年,在地球氣候這一個巨大的複雜系統中加入了人類這一個因素,顯示2018年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又升高了,而且增加幅度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值,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從2017年的405.5ppm上升到了2018年的407.8ppm(ppm為成分含量計量單位,相當於百萬分之一,1ppm意為每千克中含1毫克)。
  • 小冰河期和溫室效應,未來地球是熱還是冷?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小冰河期和溫室效應,未來地球是熱還是冷?科學家給出了猜想我們知道地球的溫度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存,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生命和溫度是離不開的,就是因為地球上有適宜的溫度,所以地球上才能夠出現生命,不過最近幾年,有很多人說是地球已經開始全球變暖,未來幾十年後,地球的溫度會升高,還有的人說是地球已經進入了小冰河期,未來地球的溫度會越來越低,到底地球的溫度以後會怎麼樣呢?
  • 2030年太陽進入休眠期,地球進入小冰河期。
    太陽「休眠期」太陽休眠期是指太陽活動減弱進入「休眠」狀態,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科學家一般認為,太陽活動的周期大概是10-12年。2015年7月,科學家警告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這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創新高 或有更多極端天氣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溫室氣體公報》稱,大氣中溫室氣體水平再創歷史新高,且上升趨勢並未出現逆轉跡象。這可能會進一步導致長期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更多極端天氣。報告說,作為大氣中主要的長壽命溫室氣體,2017年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05.5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高於2016年的403.3ppm。此外,甲烷和氧化亞氮這兩種長壽命溫室氣體的濃度也有所上升。所謂「長壽命」是指在大氣中滯留時間長。
  • 2020年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看看專家怎麼說
    【素材來源於網絡,文章原創,發布於企鵝號〖手機娛樂說〗,未經允許禁止抄襲轉載。侵權必究。】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編的企鵝號,今天給大家帶來星際小知識的是「2020年地球將進入「小冰河期」?看看專家怎麼說」美國宇航局在2018年通過對太陽的觀測發現,太陽表面的黑子數量持續變少,這意味著太陽活動在減弱。對此有人發出疑問,有可能太陽活動在2020年可大幅下降7%,並會一直持續到2050年,地球則有可能進入「小冰河期」。太陽活動呈現周期性變化,其輻射量在11年的周期中不斷增加和減少。對應會表現出太陽黑子的數量不斷增加和減少。
  • 聯合國氣象組織: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破壞性影響不可逆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22日在官網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報告指出2017年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再次創下新高。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表示,國家有法律義務防止和緩解氣候變化。
  • 10年後太陽活動減弱60%,地球可能出現小冰期,溫室效應管用嗎?
    根據這些冰河時代的規模,地質學家將它們分為大冰河時代和小冰河時代。它們對表面環境和生命的影響也明顯不同。說到冰河時代,我們可能認為這種現象在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中離我們很遠,但實際上,17世紀40年代地球上有一個小冰河時代。據史料記載,亞熱帶地區廣東省出現了暴風雪的極端條件。
  • 地球變熱,科學家又預計2030年進入小冰河,到底是熱還是冷?
    所以很多人都說,我們地球是不是進入小冰河時期了,但是世界氣象組織又出來說明了,2020年全球仍然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按照如今的氣候情況來看,全球變暖是趨勢,而小冰河出現的可能性不高,而說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時期的是來自於《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議上的一個報告,科學研究團隊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共同發表的一個說明,科學家警告稱,預計在2030年的時候,太陽將會進入到「休眠期」,這個時候將會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 2020年進入小冰河時期了?地球極端化氣候或成常態
    而這裡我們原因也說了,是因為「冷空氣」的影響,這最多算是一種異常的氣候現象,所以2020年地球並沒有進入小冰河,這是正常的氣候轉變現象。這下大家知道原因了吧。這次夏季降雪是屬於罕見的情況,但是由於冷空氣導致,跟地球進入小冰河是沒有關係的。
  • 專家說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會不會真的變冷?
    全球變暖,小冰河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大家一直在「爭議」的問題,從2019年到2020年我們都沒有停止爭議過,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可能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也有科學家說我們地球要高溫時期,那麼如今的氣候狀態到底是往什麼方向轉移呢?可以說這個話題還是在不斷的爭議之中。
  •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如今氣溫巨變似乎成為一種常態化,全國各地都有體現。不出意外的話,太陽活動將在2022年達到最高峰值,這段時間過去之後,便會逐步下降。到了2030年,太陽活動會比現在下降整整60%,有可能會再次迎來一次小冰河時期。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那麼小冰河時期到底是怎樣造成的呢?說白了與太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