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的圍填海,應責成堅決予以拆除

2020-11-25 澎湃新聞
自然資源部關於進一步明確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有關要求的通知

沿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各海區派出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溼地保護 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國發〔2018〕24號,以下簡稱「國務院24號文」),加快處理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促進海洋資源嚴格保護、有效修復和集約利用,現就圍填海歷史遺留處理工作有關要求明確如下。

一、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生態優先、集約利用。對圍填海工程開展生態評估,提出合理可行的生態修復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對海洋水動力和生物多樣性等影響。將集約利用原則貫徹始終,最大限度控制填海面積,提升海域海岸線資源利用效率。

二是堅持分類施策、分步實施。充分考慮不同歷史階段和地區差異,針對具體圍填海工程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分類處置,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和政府已經形成的圍填海工程總成本損耗。在2019年6月底地方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方案備案之前的過渡階段,選址在已填海區域且對海洋生態環境無重大影響的近期和中期投資建設項目,成熟一個、處置一個,加快辦理用海手續。

三是堅持依法依規、積極穩妥。涉及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的項目用海審批權限,依照《海域使用管理法》及國務院有關文件執行。加快開發利用閒置或低效利用圍填海區域的同時,應確保建設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夠切實形成有效投資,防止產生新的「歷史遺留問題」。

二、妥善處理已取得海域使用權但未利用的圍填海項目

國務院24號文下發前已完成圍填海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監督指導海域使用權人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前提下集約節約利用,並進行必要的生態修復。已批准且尚未完成圍填海的,最大限度控制圍填海面積,並進行必要的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功能。確需繼續圍填海的,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報省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實施並報自然資源部備案,實施過程中應依法保障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具體要求如下:

(一)加快開發利用。對閒置或低效利用的圍填海區域,參照《建設項目用海面積控制指標(試行)》和空間準入政策及相關行業用地標準要求,結合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優化用海方案設計,統籌安排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嚴格限制圍填海用於房地產開發、低水平重複建設旅遊休閒娛樂項目及汙染海洋生態環境的項目,提升海域海岸線資源利用效率。

(二)進行必要的生態修復。結合項目圍填海實際情況和生態保護目標要求或措施要求,參照《圍填海項目生態保護修複方案編制技術指南(試行)》中提出的修復措施,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監督指導海域使用權人開展圍填海工程生態建設,修復受損生境,提升新形成岸線的公眾開放程度和景觀生態效果,構建自然化、生態化的新海岸。

(三)最大限度控制填海面積。對尚未完成圍填海的,按照《建設項目用海面積控制指標(試行)》有關要求,充分體現生態用海理念,優化圍填海平面設計,儘可能減少岸線資源的佔用,科學合理確定圍填海面積。其中圍填海項目在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內的,原則上應中止,確無法中止的,擬從事的開發利用活動必須符合紅線管控要求。

三、依法處置未取得海域使用權的圍填海項目

在2019年6月底地方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方案報自然資源部備案之前,規劃建設近期和中期重大投資項目的已填海成陸區域,各省(區、市)要根據國務院24號文規定組織開展生態評估,科學評價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明確生態損害賠償和生態修復的目標和要求,責成用海主體做好處置工作。涉及違法違規用海的,應當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具體工作程序和要求如下:

(一)開展生態評估和生態保護修複方案編制。國務院24號文規定,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開展生態評估。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根據省政府要求,依照《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圍填海項目生態評估指南(試行)〉等技術指南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18〕36號),組織有關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編制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區域的生態評估報告和生態保護修複方案,並組織進行專家評審。集中連片或相鄰的圍填海工程根據實際情況,實施整體評估並編制整體生態修複方案。

(二)按要求報送具體處理方案。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報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將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區域的具體處理方案及相關附件報自然資源部備案。處理方案內容主要包括:①生態評估結論;②生態保護修複目標、措施和實施計劃;③歷史遺留問題成因;④區域內擬建項目基本情況或區域開發利用計劃,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情況以及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銜接情況,明確區塊功能定位、擬建項目分布等,並附平面布置圖;⑤違法違規用海查處情況或查處工作安排;⑥海域使用權審批出讓工作安排等。相關附件包括:①擬建項目清單或區域開發利用計劃(平面布置圖);②生態評估報告和生態保護修複方案及其專家評審意見。

(三)進行完整性、合規性和一致性審查。自然資源部對地方報送的處理方案等材料審查,重點審查:報送材料是否齊全;生態評估結論和生態保護修複方案是否按照自然資源部印發的技術要求編制;生態保護修複方案是否與生態評估結論銜接一致;擬建項目是否符合產業政策要求;違法行為的處罰決定是否執行或查處安排是否可行。符合國務院24號文及有關要求的,由自然資源部函復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明確審查意見及監管要求。涉及違法違規用海的,各省(區、市)要根據國務院24號文規定,依法依規組織嚴肅查處。

(四)辦理用海手續。已經納入通過審查的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區域具體處理方案的項目,屬於國務院審批權限的,建設項目主體通過項目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向自然資源部提出用海申請,具體可由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報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後轉報;屬於地方審批權限的項目,根據《海域使用管理法》規定,由省級人民政府依法依規開展海域使用權審批、出讓工作。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及時將項目用海批覆文件或海域使用權出讓合同報自然資源部備案。

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區域涉及單個建設項目且需報國務院審批的,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生態評估並編制生態保護修複方案,報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後可將處理方案與項目用海申請一併報送。

海域使用論證報告可適當簡化,重點對項目用海必要性、面積合理性、海域開發利用協調性等進行論證,明確項目的生態修復措施。已完成生態評估和生態保護修複方案編制的,直接引用相關報告結論。

在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內,未取得海域使用權的圍填海項目,不予辦理手續;圍填海後擬從事的開發利用活動必須符合紅線管控要求,同時不得擴大現有生產生活規模,鼓勵逐步有序退出。

(五)組織開展生態修復。有關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配合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備案的生態保護修複方案,按照「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組織開展生態修復;集中連片或相鄰的圍填海工程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組織開展整體生態修復。經評估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圍填海,應責成違法用海主體堅決予以拆除。

四、有關要求

(一)切實釐清責任。根據國務院24號文規定,各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是加強濱海溼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責任主體。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按照省級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生態評估、生態修復、集約利用、分類處置和監管等相關工作;自然資源部海區派出機構要建立健全圍填海監管體系,加強對地方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工作情況以及報國務院批准圍填海項目的監管,重點加強對閒置圍填海開發利用、違法用海查處、生態保護修復和拆除等情況的監管,並定期向自然資源部報送監管情況。

(二)嚴禁弄虛作假。不得以虛假項目名義辦理用海手續,避免造成新的閒置問題。單個圍填海項目同時涉及歷史遺留問題和新增圍填海造地的,應嚴格按照國務院24號文及實施意見規定的新增圍填海造地項目用海申請審批程序辦理。

本通知有效期3年,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自然資源部

2018年12月27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部部署全國圍填海現狀調查
    自然資源部海域海島管理工作小組成員古嫵26日表示,今年下半年將部署開展全國圍填海現狀調查,掌握圍填海的審批情況、用海主體、用海面積、利用現狀等信息,重點查明違法違規圍填海和圍而未填、填而不用情況,分析評價圍填海總體規模、空間分布和開發利用現狀,為制定圍填海管控政策、妥善處理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提供決策依據
  • 紅樹林等資源受損嚴重 應加快立法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建言中國072
    一段時期以來,受到人類活動尤其是大規模圍填海的影響,這些資源遭受嚴重損害,進而影響到生態系統。對此,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提案建議,開展資源調查並建立資料庫和信息監管平臺掌握紅樹林、珊瑚礁等情況,已及時制定、調整措施;同時還要儘快出臺以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法律法規等。
  • 美國最大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嚴重受損:予以拆除
    打開APP 美國最大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嚴重受損:予以拆除 萬南 發表於 2020-11-20 13:45:05 今年11月6日,第二條鋼纜斷裂,對底部反射面造成了更嚴重的破壞。 11月19日,物權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表示,評估了3份工程報告後認為阿雷西博受到了難以修復的損壞,結構也非常危險、不穩定,面臨倒塌風險,目前的決定是予以拆除。 為阿雷西博日常運營提供1/3資金支持的NASA沒有參與修複評估工作,但聲明表示尊重理解NSF。
  • 拆除月島項目 海南整治圍填海又有大動作
    原標題:拆除月島項目,海南整治圍填海又有大動作   海南省整治圍填海問題又有大動作了,將拆除月島等填海人工島,收回海域使用權,還將整治三亞紅塘灣新機場項目,開展生態修復
  • 首批國家海洋專項督察情況公布 我國出臺最嚴圍填海管控措施
    陸源入海汙染源底數不清,局部海域汙染依然嚴重;排查出的各類陸源入海汙染源,與沿海各省報送入海排汙口數量差距巨大。據了解,進駐期間,督察組通過聽取匯報、受理舉報、調閱資料、當面溝通、外業核查等方式,分省級層面督察、下沉地市督察和梳理分析歸檔三個階段開展工作。
  • 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重點實驗室揭牌
    12月9日,自然資源部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重點實驗室揭牌並召開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學術委員會顧問蘇紀蘭院士,主任唐啟升院士、副主任戴民漢院士、張海生研究員,陳大可院士和其他委員及特邀專家出席了現場會議,副主任宋微波院士通過視頻連線參會。
  • 海南去年拆除20萬平米違法建築:「擺脫財政對房地產依賴」
    根據整改情況,海南去年拆除違法建築的面積至少達20萬平方米。124個項目雙暫停整改情況顯示,海南在整改過程中,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中提及的違法違規項目(包括違法違規圍填海項目),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市縣立即實施「雙暫停」(即暫停建設、暫停營業),並及時分析研究、組織開展「雙暫停」項目後續處置工作。
  • 國家海洋局嚴控圍填海 2018年不再審批一般性填海項目
    2017年,國家海洋局執行了史上最嚴的圍填海管控力度。據悉,今年國家海洋局原則上不再審批一般性填海項目。因圍填海項目導致海洋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持續引發關注,2018年,我國將不再審批新的商業填海項目。填海(land reclamation/land fill)是指因為土地使用出現緊張或者因需配合規劃等原因而需要將海岸線向前推,用人工建設的方式擴充土地面積。通過填海的方式獲得的土地被稱為reclamation ground(新填地)。
  • 海口29日起對海岸線地毯式核查 拆除違法建築
    海口今起對海岸線地毯式核查  摸清海岸帶資源家底和存在問題,對違法建築予以拆除  海南日報海口7月28日訊(記者劉貢)本報《防護林樹木減少私搭亂建頻現海口東海岸破壞現象嚴重》一文刊發後,海口立即採取措施,並決定在此前自查材料和數據的基礎上
  • 專訪自然資源部生態修復司相關負責人:紅樹林修復須高度重視科學
    根據2013年第二次全國溼地資源調查結果,由於沿海地區開發的強度加大,圍填海造成濱海溼地喪失,2001-2012年期間,天然紅樹林被佔用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近年來,國家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強溼地保護、嚴格圍填海管控等政策措施,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規劃等,紅樹林保護和修復工作得到顯著加強,遏制了我國紅樹林面積急劇減少的趨勢。
  • 平拉法及格法玻璃生產線應堅決予以淘汰
    二、平拉法及格法屬於落後工藝,產業政策早有明確規定  1、按產品質量及節能減排要求,應退出歷史舞臺  1979年4月23日國家建築材料工業部玻璃陶瓷局為引導和規範小平拉玻璃的發展,頒發的《小平拉玻璃暫行技術條件》。
  • 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所長黃大吉:以海洋科技守護北部灣「綠水青山」
    記者:海洋四所在支撐北部灣區域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黃大吉:一是營造北部灣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科技創新平臺。海洋四所獲批共建「自然資源部北部灣濱海溼地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正在申報建設「熱帶—亞熱帶海洋自然資源保護與修復」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北部灣海洋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熱帶—亞熱帶海洋生物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廣西重點實驗室等。  二是搭建北部灣海洋生態文明開放交流平臺。
  • 自然資源部:一季度發現並制止福建廣東2處涉嫌違法填海行為
    4月26日,自然資源部通報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違法用海的管控情況,通報稱,一季度全國範圍內未出現大規模違法填海現象,發現並制止涉嫌違法填海行為2處,涉及海域面積約0.29公頃,目前均已移交有關執法機關依法進行查處。
  •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加強測量標誌保護
    自然資源部負責全國測量標誌保護工作的政策制定、業務指導和統一監管,推動建立與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軍隊測繪部門的工作聯動機制。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按照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確定的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各級各類測量標誌保護工作,將測量標誌保護工作納入相關規劃、計劃,組織做好測量標誌普查巡查、維護、委託保管、拆遷拆除、監督檢查和宣傳教育等工作。
  • 煙臺海邊有人這樣趕海,破壞海洋生態!
    大面積衝塌海水沙面,幾尺深的蛤蜊及其他海洋生物都被衝刷了出來,這樣破壞海洋生態已經好多天了,竟然沒人管?趕趕小海就圖個好玩,毀壞生態平衡就不好了。趕海要在退潮後去,暴力趕海既對煙臺海洋生態環境及生態旅遊資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還有礙煙臺旅遊業的發展,影響煙臺整體的形象,令人擔憂!
  • 向海要地 向海要錢 向海排汙——中央環保督察組痛批海洋生態破壞...
    ,痛批山東、浙江、海南3個沿海省份存在的破壞海洋生態環境行為,要求加強近岸海域汙染治理,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向海要地:違法違規填海問題突出   從督察組的反饋看,這3個沿海省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違法違規填海造地問題,對局部海洋生態造成明顯影響或破壞。其中,海南省問題更為突出。   督察組指出,海南省財政過分依賴房地產,「房地產企業指到哪兒,政府規劃跟到哪兒,鼓了錢袋、毀了生態」,尤其是沿海市縣向海要地、向岸要房等情況嚴重。
  • 2020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招聘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公告【招29...
    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加掛「中國—東協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和「廣西海洋發展研究院」牌子,是自然資源部直屬的事業單位,主要開展海洋安全和防災減災、海洋生態和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產業經濟等方面研究。根據自然資源部人事司的工作安排,將面向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開展2020年度公開招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