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殊不知中華玉文化更源遠流長,有八千年的傳承史,中國也有著「玉石之國」的美譽。
和田玉在歷史長河中,名稱也在朝代更迭,群雄逐鹿中不斷變化發展,演繹獨屬自己的舞曲。
《穆天子傳》是所存古籍中最早記錄玉的。相傳周穆王駕八駿馬西巡天下,行九萬裡,至西王母國,會見西王母,然後「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載玉萬隻。」
起初,玉是一個統稱,有許多品種,可並非什麼玉都能被譽為「石之美者」,也並非都有溫潤瑩澤、縝密堅韌的美感,為了區分玉的品種,即把有這種品質的玉稱為「真玉」,就是和田玉。
和田玉也從此開始自己名稱的演變,開始自己的前世今生。
最優美的美稱——崑山玉
崑崙有萬山之祖之稱,也是萬神之鄉,其間猶如仙境,崑崙二字,讀起來,便十分優美,似在仙境。秦時,和田玉則被稱為「崑山玉」,《史記·大宛傳》中記載:「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千字文》中也有「金山麗水,玉石崑崙」,都說崑崙山善產玉石,且玉石優質,名之崑崙玉。這時的崑山玉就是和田玉的古稱。
最官方的名稱——于闐玉和和闐玉
于闐和和玉闐都是以地名為玉命名,只是產地之名,讀起來十分官方。于闐玉是以古代西域產玉的于闐國命名的。
古書言:「崑山玉最美在于闐」,《晉書》載:「貴夫人,夫人,貴嬪三夫人佩于闐玉。」李時珍《本草綱目》亦云:「產玉之處多矣,獨以于闐玉為貴。」
于闐玉見證了于闐國幾千年的興衰史,和田玉也以「于闐玉」被稱呼了長達兩千年。
及至清代,康熙戰準噶爾,將于闐改為和闐,於是于闐玉也改為了和闐玉。在康熙年間甚至統一了和闐,光緒九年,正式設立和闐直隸州,和田玉正式命名為「和闐玉」。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簡化漢字,「和闐」改為「和田」,從此就被稱為和田玉。
範圍最大的名稱——和田玉
到了現在,和田玉還是和田玉,但其囊括範圍變得十分大,早不是以前那個代表一地之玉的和田玉,它有了更廣大的意義,是天然玉石的品種名稱,不單單具有產地含義了。
和田玉見證了中國的歷史,也見證了一個地區的興盛衰亡,它名稱的演變並非簡單地改名,而是朝代的更迭,先人智慧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