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一提起和田玉,不少人尤其是不怎麼玩玉的人都能說出一兩種看法。比如有的人會說:現在的和田玉實在太貴了,玩不起了;也有人會說:別看和田玉價格那麼貴,其實完全是炒作。
那麼,和田玉如今的高價格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究竟有沒有炒作的成分?高價背後的幕後推手到底是誰?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聊這個問題,探究一下和田玉高價背後的幕後推手。
推手1:遊資攪局
在最近的40年裡,和田玉的價格可謂上漲了萬倍,正是因為這種巨大的漲幅,讓很多不熟悉這個領域的人,都覺得這一切都是炒作出來的,所以始終對和田玉抱有偏見,總覺得和田玉價格很快就要腰斬。
其實,在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裡,要說行業內沒有一點炒作,也不正常,炒作也是有的。這其中最大的主角就是遊資。
很多人都知道遊資的可怕之處。遊資進入市場往往是以一種野蠻的形態出現,它不講道理,只要是玉,不管品質如何,它都會通通吃下。
簡單來說就是:市場上每新出一批料,它就第一時間全部買,幾乎不搞價。
這樣一來,短期內就會造成市場上的玉石稀缺,玉石稀缺後必然導致價格上漲。而當玉石價格漲到一定程度時,遊資就會把前期購買的玉全部拋到市場上,以此賺取高額利潤。
客觀地說,和田玉市場上這種情況也有,但並沒有到大家想像的那樣誇張的地步。遊資可能會對市場價格起到一定的拔高作用,但很難完全左右市場,畢竟這個市場太大了。
況且,廣義和田玉的出現,以及市場上造假現象泛濫,各種造假、冒充料等大量充斥在市場,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和田玉的料荒。
推手2:市場價值回歸
在改革開放之前,和田玉市場一直走的是計劃經濟路線,它的價格和市場都是由國家管控的,私下裡不允許交易。
改革開放之後,和田玉開始全面市場化。市場的突然開放,無疑給和田玉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大量喜歡和田玉的人都可以直接在市場上購買,這種龐大的需求,直接推動了和田玉價格一路上揚。
尤其是經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的金鑲玉事件,和田玉再次爆紅,從此進入更加快速的發展階段。
市場的火熱,自然也推動了價格的一路上揚。這其中,中國人觀念中的和田玉價值回歸,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助推作用。
推手3:私挖濫採致資源稀缺
現如今的市場,好料稀缺已經成為一種不爭的事實。這和好料資源枯竭有很大的關係。
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來的瘋狂私挖濫採,導致和田玉資源日益枯竭。幾十年前走在河邊都可以撿到和田玉,如今挖掘機深挖到十幾米深也很難挖到一塊好料子。兩相對比,觸目驚心。
曾經的私挖濫採瘋狂到什麼程度呢?在濫採最高峰的時候,在新疆玉龍喀什河的河床邊上,聚集著幾十萬人,幾千臺挖掘機,瘋狂程度可見一般。
當時挖出了不少好料子,原料的忽然增多,也導致市場膨脹,很多玉都沒有好好精雕細琢,而是隨意雕幾刀就賣掉了,當時浪費了不少好玉。
當然,此前挖掘出來的和田玉,它並沒有憑空消失,而是被很多藏家、玩家以及玉商等群體收藏了起來。即便前期收藏的好料到如今已經漲了很多倍,但他們依然不願意賣出。
以上種種,造成如今市場上好料的稀缺程度依然比較嚴重,這也導致如今價格居高不下。
其實,和田玉價格上漲的推手有很多,不僅僅只有上面所提到的幾種,每一種變量,都可能引發和田玉價格的上漲。比如,人工成本的增加,工費的攀升、運營成本的提高,等等,都會造成價格的上漲。
不過,說以前到一萬,關於和田玉如今的價格,認為是炒作也好,認為是情理之中也罷,對於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我們都應該珍惜它,畢竟,它所代表的,是我們中國人源遠流長的文化。
當然,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可能有偏頗之處,大家如有不同的見解,可以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