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豬肉價格遲遲無法有效降低,已經嚴重的影響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是誰在幕後影響豬肉價格?這是我們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豬肉價格過低,資本還建設大型養豬場,我們怎麼理解這個問題?
各路財團的大佬進入養豬行業和我們的禁養環保可以說是打了一套組合拳,前面規模豬場開始建設,後面就開始環保禁養。規模豬場建設和環保時間如此接近,是巧合還是為了環保而建設?我們真的很是懷疑這兩件事有高度的關聯性。
我們不給這兩個事情下定論,我們只是提出疑問,但是這兩件事情對於生豬產業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因為這個時候建設大型養豬場本身就是讓過剩的生豬產能「雪上加霜」對於生豬市場的衝擊很大。而這個時間段我們環保禁養政策實施,看似是減少了過剩的生豬產能,也同時更加環保了。但是我們有沒有考慮過,我們的損失有多大?
第一,大量的養豬設施被棄用,這就是巨大的浪費。
第二,大量的人員失業,就業的問題怎麼解決?
第三,生豬產業從農業剝離出去之後,農民依靠農業經營的收入來源減少。
第四,農業產業過於集中,造成的農村人口過疏的問題我們有沒有考慮過?
我們把這些問題考慮進去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支持大型養豬場建設,支持環保的推進到底是為了什麼?真的能解決環保問題和讓我們國民吃上物美價廉的豬肉嗎?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所以大型豬場的過度假設,是推動豬肉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
美國的高效農業實際應該叫「高效騙局」規模養豬可以讓豬肉價格更便宜適合美國,但不適合中國
美國糧食資源豐富,規模養殖發達,是世界主要的糧食和肉類出口國。美國的糧食便宜和美國的人工貴是眾所周知的,所以美國投入大量的人工養豬成本較高,美國規模化養殖減少人工使用就是必然的結果。但是我們必須要認清一個問題,美國是因為人工貴所以才提倡規模化養殖的,也就是說美國農業只考慮資本的回報率,不考慮就業等社會問題。有人會問了,美國的農業都被壟斷了,就不擔心肉價飛漲的問題嗎?大家別忘了,美國是資源高度豐富的國家,農業資源過剩,可以說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說很難壟斷這些生活物資,從中牟取暴利。
反過來看我們國家學習美國會怎麼樣?首先大型的養殖企業帶來的絕對不是低價的肉製品,這是肯定的。就拿我們這裡來說,大型的豬企供應的豬肉在超市的價格最低的時候也在12元以上,而外面賣豬肉價格最低的時候才7元錢,所以我們只能說大型的養殖企業議價能力強,但是我們不能說他們的肉製品更加的廉價。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首先是因為大型的養殖企業成本並不低,動輒十幾億的投資要養多少豬才能回本啊?所以這些費用必須要消費者買單,還有就是因為大型企業掌握銷售渠道,在生豬價格低的時候,他們會設置最低價,賠本的買賣他們是不會幹的。我們消費者只有接受,因為你沒有渠道去購買豬肉。而最慘的就是散養戶,因為他們沒有渠道,所以要麼把自己養的豬降價銷售給有渠道的屠宰企業,要麼你就賣給個人,在農村這類沒有監管的小市場銷售,收益根本難以保證。而漲價的時候,咱們就不說了,有渠道肆意漲價,沒渠道的還是要找人低價出售自己的生豬,否則你自己在農村市場出售只能在合理價位出售,否則你根本賣不出去。
美國規模養殖不會造成壟斷,因為美國的供給過剩,這就使得壟斷得不償失。而我們國家就能學習美國,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充足的供給,把生豬資源交給少數人是危險的舉動,不值得冒險。
我們把整個事件串聯起來就會發現,環保禁養和規模養殖的興起是高度關聯的,我們甚至可以說規模養殖是為了環保而推行的,但是,是有人想規模養殖推動環保,還是有人為了環保推動規模養殖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對於結果的影響,那就是環保和規模養殖最後造成了,養殖的高度集中和豬肉銷售渠道變窄,以及豬肉養殖,屠宰和銷售高度一體化。所以未來豬肉即使沒有非洲豬瘟也不會便宜,這是一定的。非洲豬瘟只是一個推手,加快了這個進程,讓小的散養戶快速的退出了養殖業,造成豬肉價格飛快上漲。
環保讓養豬戶買了單,因為他們的損失最大,而規模養殖和非洲豬瘟卻讓我們消費者買了單,因為規模豬場的成本必然是我們消費者承受,而豬瘟減少了豬肉的供給來源,讓肉類的供給更加的集中,所以豬瘟是催化劑,並不是問題的根本。養殖多元化,渠道多元化才是降低壟斷概率以及降低肉類價格的最好辦法。成本和價格有關,但是成本低和價格低是兩碼事。在市場供給減少的時候,規模所帶來的是暴利而不是普惠於民。大家說我說的道理嗎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