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肆虐下的牧原股份:從龍頭向巨頭邁進

2020-11-24 首頁

發布時間:2019年3月29日


摘要:

牧原股份上市僅5年時間,即成為農業行業中為數不多10倍股。通過對公司股價走勢進行復盤,好的賽道、公司精細化管理與低成本優勢及戰略思路清晰共同成就10倍股牧原股份。成本優勢是公司能夠實現持續成長的核心競爭力。測算牧原股份養殖完全成本僅11.35元/公斤(2017年),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當下非洲豬瘟使得行業周期拐點到來同時,亦將倒逼行業向精細化管理升級,持續看好公司先發優勢和長期成長潛力。


正文

復盤牧原股份,龍頭有望邁向巨頭

牧原股份上市僅5年時間,即成為農業行業中為數不多10倍股。我們也是對牧原股份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進行復盤,深入研究其成就十倍股的原因。

從公司股價以及行業豬價的復盤情況來看,我們認為是好的賽道、公司精細化管理與低成本優勢及戰略思路清晰共同成就了10倍股牧原股份:

1、上市初期(2014.1-2015.7):周期拐點到來使得牧原股份快速成長。牧原上市於2014年1月,正為生豬養殖行業最為低迷的時期,從2014年4月起,生豬行業的底部出現,周期拐點的邏輯逐步清晰,此階段牧原即開啟了首輪上漲,漲幅達85%。雖然此後二次探底階段公司股價稍有回調,但在周期反轉時期,豬價上漲再次帶動股價上漲,最大漲幅達146%。此階段牧原股份累積漲幅達365%;

2、公司高成長階段(2015.8-2017.12):此階段行業豬價在達到頂部後開始逐步回落,最大跌幅達39%,但公司股價未出現明顯調整,2016年豬價下行時期公司股價跌幅僅0.4%,且2017年在豬價基本保持平穩背景下,公司股價漲幅達132%,核心原因即為公司進入快速成長階段,產能大幅釋放。2016-2017年公司出欄量增速分別達62%和132%,此階段公司股價累計漲幅達62%;

3、行業周期探底及拐點再次來臨時期(2018.1-2019.2):此階段行業周期再次探底,豬價跌幅幅度達35%,使得公司股價也出現調整,區間最大跌幅達41%,但公司出欄量仍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出欄1101萬頭,同比增長52%。2018.8月以後,由於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使得行業產能開始逐步去化,拐點邏輯逐步清晰,公司股價再次開啟上漲,漲幅達125%。

因素之一:好的賽道成就好的公司

公司選擇了一個好的賽道——生豬養殖行業。主要體現在以下3點:

1、行業規模足夠大,市場空間達萬億規模

從生豬出欄量來看,2018年,中國生豬出欄量達7.02億頭,為全球最大生豬生產國;從市場規模來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近年來基本保持近萬億左右水平,為農業行業中市場規模中最大的子行業。

2、行業集中度較低,龍頭有較大提升空間

當前生豬養殖行業的市場規模集中度較低,規模化率僅55%左右,萬頭豬場出欄佔比僅16%,且龍頭的市場份額更低,溫氏股份和牧原股份2018年市場份額分別僅為3.2%和1.6%,行業前十集中度僅不到7%。而對比美國,行業龍頭史密斯菲爾德2017年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15%。長期來看,國內優質龍頭企業擁有較大成長空間;

從長期來看,規模化是生豬養殖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2007~2016年,生豬養殖行業的規模化率從22%提高到55%,規模養殖場相對散養戶的超額利潤從59元/頭增加到250元/頭,我們認為,養殖場規模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進養殖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企業的議價能力。隨著大型養殖企業出欄量的逐年增加,生豬養殖行業的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在整體行業規模維持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具有成本優勢的企業有望不斷提升市場佔有率,從而實現公司的長遠發展。

、環保政策禁養疊加非洲豬瘟疫情出清,行業進入加速規模化階段

當下行業正處於加速規模化階段,具體來說:

a、環保方面,政府對於養殖行業環保監管愈發嚴格,環保高壓或將常態化。2016、2017年連續兩年一號文件均提出優化養殖產能布局,加強畜禽養殖汙染監管。2017年以來國務院亦發文明確規定2017年底各地區要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且2018年環保督查持續加嚴,對于禁養區養殖產能的關停仍在持續。在環保後期或將呈現高壓的背景下,散養戶產能預計將持續清退;

b、非洲豬瘟將使得主產區散養戶產能加速出清。在非洲豬瘟爆發的背景下,由於自身防疫體系以及有效措施的缺乏,傳統的小規模、開放式的生產方式面對非洲豬瘟難以具備抵抗力,散戶感染疫情的風險遠高於大型養殖企業。在此背景下,行業產能加速優勝劣汰,倒逼行業升級,散戶產能或將呈現加速出清的態勢。

在集中度快速提升的背景下,生豬養殖行業有望形成強者恆強的競爭格局,具有成本優勢以及管理嚴格的企業有望在行業競爭中獨佔鰲頭,迎來市場份額的持續提升。

因素之二:行業規模不經濟使公司競爭優勢突出

生豬養殖行業在達到一定規模以後,其會呈現出規模不經濟的特點,即其長期平均生產成本並不會一定隨著規模的增長而出現下降,而是呈現一個U型的結構。核心原因即在於:在出欄規模達到一定量級以後,公司出欄量規模增長帶來的協調和管理成本大於規模專業化帶來成本的降低。具體來說:在出欄規模達到一定量級以後,由於原材料玉米豆粕價格相對剛性,規模化優勢帶來的集中採購成本下降有限,且人均養殖效率的提升也進入瓶頸。但由於生豬養殖行業需要精細化管理,企業內部的管理和協調成本大幅上升,此階段高於規模化優勢帶來的成本下降,因此使得整體綜合成本呈現上升的趨勢。

規模不經濟的核心在於其實在於管理水平不精細,而牧原股份由於其精細的管理水平,在做大規模的同時,避免了成本的溢出,這也使得公司在眾多規模化養殖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自繁自養一體化養殖的龍頭。具體來說:

1、牧原股份由於其大規模自繁自養一體化模式,設備專業化及自動化帶來的成本下降更大,人均養殖效率更高,使得最適出欄規模遠大於行業平均水平。育肥階段公司員工平均養殖規模達4000頭以上,為公司加農戶模式的8倍;

2、公司管理水平高,對於生產各流程階段實施精細化管理。公司設定精細化的管理流程,對於員工工作流程細化到每半小時,同時將ERP系統與生產系統的數據接口打通,實時觀測養殖各方面指標,將員工績效與指標相掛鈎,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因素之三:成本優勢鑄就公司核心競爭力

我們認為,成本優勢是公司能夠實現持續成長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核心壁壘。公司成本優勢主要為原材料成本優勢及人工成本優勢。原材料成本優勢的背後核心即在於公司養殖技術的領先,而人工成本優勢則是公司大規模一體化生產疊加精細化管理後的最終反應。我們判斷,由於育種技術以及精細化配方帶來的養殖技術的優勢短時間難以被追趕,且規模一體化的生產模式除資金壁壘外對於豬舍設計及管理水平均有較高要求,需要長時間積累。整體上公司的成本優勢將長時間維持。

且長期來看,公司未來生產成本有望繼續下行。生產方面,公司近年來加大研發投入,成立項目攻關小組,如料肉比、存活率攻關,保育費增重成本等,對於生產環節的進一步優化;管理方面,公司目前正逐步期建立完善生產部的管理考核體系,並通過人才培養基地培養高素質管理人才,並通過標準化建設,編制員工手冊,提高整體的專業素質,提高人均效率。

成本優勢之一:精選核心種豬群,降低單頭仔豬成本

公司2010年即入選國家首批核心育種場,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已搭建起完善的生豬育種及種豬擴繁體系,保證了公司種豬生產基因的持續優化。在育種方面:公司按系譜檔案和遺傳性狀測定記錄等數據,利用GPS軟體確定同一品種的曾祖代核心種豬的最佳選配方案,並甄選性能特別優異的選留為後備曾祖代種豬,性能優異的選育為後備祖代種母豬,並分別做好標識和系譜記錄;在種豬擴繁上面:公司同樣先確定祖代種母豬與另一品種的種公豬的最佳配種方案,通過人工授精方式完成配種,繁殖二元豬,其中二元母豬在育肥階段,做一次性能測定,利用BLUP法選擇性能優異的作為後備二元母豬,保證商品豬環節養殖效率的最優化,並此數據也向核心育種場反饋,以驗證純種豬的選育效果。在此體系下,公司核心種豬將獲得更好的遺傳進展,為種豬擴繁和商品豬生產提供更好的基因。

在精選的種豬群下,公司長白系原種豬頭胎的產仔數即可達12.14,斷奶數達10.99,按每年繁育2.2胎計算,年可提供斷奶仔豬數達24頭,遠高於當前行業平均水平18.5。高PSY水平也使得公司單頭仔豬的生產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若按母豬每年3600元的飼料成本計算,牧原股份的仔豬攤銷成本僅150元/頭,低於行業平均45元/頭。從毛利率情況來看,公司仔豬業務的毛利率也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2016年公司的仔豬業務毛利率達56.43%,高出行業平均6.7個百分點。

成本優勢之二:自配精細化配方,提高飼料轉化率

公司通過自研的飼料配方技術實現了生豬餵養的精細化管理,提高飼料轉化率,使得飼料成本大幅降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公司針對不同品種、不同類型、不同生長階段生豬建立對應的動態營養模型,制定精細化的飼料配方,公司研發的「早期斷奶的乳豬用飼料組合」更是獲得國家專利,精細化的飼料配方充分發揮豬群的生長潛力,有效降低了料肉比;2、公司結合河南小麥主產區特點,因地制宜研製「小麥+豆粕」型飼料配方技術,有效降低飼料成本。2010-2013年公司單程料肉比平均僅為2.71,而散養生豬的平均料肉比高達3.04,和規模養殖生豬的平均水平達3.08。此外,公司由於大規模集中採購,其原材料採購成本也低於行業平均水平,2014-2017,公司玉米採購平均價格1.93元/公斤,較河南當地玉米市場價格2.03元/公斤低4.6%。

成本優勢之三:規模化生產疊加精細化管理,人工成本優勢顯著

公司單場的生產規模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子公司產能均在20萬頭以上。大規模單場的養殖方式不僅具有一定的資金壁壘,同時對於豬舍的設計和豬場的管理水平均有較高的要求。公司深耕於養殖行業20多年,在規模化養殖方面已構建起一套完善管理體系,具體來看:1、先進的豬舍設計為生豬提供了舒適健康的生長環境,疊加自動化配料系統,有效降低了人工投入,使得勞動效率大幅提高;2、公司設定精細化的管理流程,對於員工工作流程細化到每半小時,同時將ERP系統與生產系統的數據接口打通,實時觀測養殖各方面指標,將員工績效與指標相掛鈎,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我們認為,牧原股份能夠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原因同公司文化、團隊年輕化專業化以及公司充分的激勵機制是分不開的。具體來說,公司文化方面公司倡導「讓員工與公司一同成長」,給予員工培訓學習,歷練成長的機會,科學的規劃員工的前途與未來;團隊方面,公司近年來加大了應屆畢業生招聘力度, 2017年公司本科學歷員工已超過4000人,佔比接近17%,且公司員工年齡結構也偏年輕化,2015年45歲以下佔比即接近90%,且預計近年來30歲以下員工佔比仍在持續提升;激勵方面,公司上市以來先後進行3次員工持股計劃,覆蓋員工人數超5700人,規模達2億股,按目前市值計算人均持股市值達162萬元。充分的激勵機制使得公司員工工作積極性較高,保證了公司高效的生產水平。

因素之四:戰略定位明確助力公司做大做強

公司是目前上市企業唯一專注生豬養殖產業的養殖股,上市後,公司積極通過資本市場助力,做大做強生豬養殖產業,5年出欄規模增幅達495%。而在非洲豬瘟發生以後,公司即將防疫體系升級作為重點戰略目標,降低疫情感染的概率。我們認為,在當下非洲豬瘟疫情倒逼行業升級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實現市場份額的持續提升。

專注養殖,資本助力做大做強生豬養殖產業

上市後,公司積極通過資本市場助力,做大做強生豬養殖產業。公司養殖規模從2014年年出欄185萬頭增長至2018年1101萬頭,5年增幅達495%。公司先後進行3次定增(1次預案)以及一次優先股發行,合計募集資金115.53億(包含近期50億預案),合計計劃建設產能達972.5萬頭(包含上市募集資金投建80萬頭產能)。同時公司通過債券融資規模也達94億元,使得公司產能進一步加速擴張。

在融資的幫助下,公司近年來的資本開支持續增長,2015-2017年資本開支分別達18、43.6和63.8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資本開支達34億元。上市以來公司累計資本開支達166.8億元,按年頭均出欄固定資產投入約1000元計算,全部達產後折合出欄產能接近1700萬頭。隨著新建產能的逐步投產,預計公司未來出欄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防疫體系升級為當下重點戰略目標

由於非洲豬瘟的傳染途徑較多,原料、運輸及人員方面均可成為傳染途徑,屠宰廠由於卸豬臺和各來源車輛的交叉,不能夠點對點和專車專用,難以保證有效消毒和隔離靜置時間;而飼料廠則由於豬場運料車、被汙染的原料車和各種被汙染的物料及人員的交叉接觸,也具備較高的安全風險。整體來看,傳統的小規模、開放式的生產方式在面臨非洲豬瘟疫情時毫無抵抗力,倒逼行業進行產業升級。

在非洲豬瘟疫情爆發的當下,牧原股份將防疫體系升級作為重點戰略目標,降低疫情感染概率。公司在原先防疫基礎之上,針對非洲豬瘟疫情的特殊性,加強防疫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飼料方面,公司對於飼料原料嚴加把控,對所有玉米實施烘乾滅菌,且飼料運輸車不進場,實施到場中轉,從源頭上減少非洲豬瘟感染概率;2、運輸方面,公司建立洗消中心,在銷售時對於拉豬車都進行洗消烘乾消毒措施,且在養殖場場內及場間轉豬時,也通過空氣過濾車以及烘乾封閉的途徑進行運轉,防止交叉感染;3、人員方面,公司對於外來務工及歸廠人員設立專門監管,進場必須進行隔離檢疫消毒,且生產物品也設置隔離間,確保沒有人員帶毒入場;此外,公司也實行全封閉生產,滅鼠驅貓,減少蚊蠅鳥類飛蟲感染概率,總體上保證生產環境的安全性。我們認為,在健全的防疫體系措施下,公司有望實現市場份額的持續提升。

相關焦點

  • 非洲豬瘟與豬周期帶來隱憂 淨利暴增迎各路玩家入場 生豬養殖能否...
    本報記者 蔣政 北京報導4月份以來通報的8起非洲豬瘟疫情,讓生豬養殖龍頭企業業績暴增之餘,多了一些擔憂。上述疫情發生在四川、甘肅、重慶、江蘇、陝西等地,多為違規調運。與此同時,非洲豬瘟疫苗研發項目雖從2019年1月啟動,但距離正式上市仍需一段時間。
  • 牧原股份:非洲豬瘟疫情穩定之前 以往豬周期的經驗很難參考
    相關股票: 雲財經訊,牧原股份
  • 牧原股份3季度暴賺100億:但市值卻沒了近1000億
    生豬養殖龍頭股牧原股份(72.580, -1.42, -1.92%)勢頭依然強勁,第三季度預盈100億-105億元,同比增長5.5倍-5.8倍,前三季度預盈大增14倍。   估算下來,第三季度牧原股份一天淨賺超過1億元,一個季度的淨利潤與整個上半年持平。
  • 47萬頭生豬被捕殺 非洲豬瘟如何改變我們的餐桌?
    不過, 一場非洲豬瘟病毒的肆虐,正在深刻影響中國餐桌。11月1日,國務院召開的全國非洲豬瘟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疫情通報, 全國已累計捕殺生豬 47 萬多頭。 截至2018年11月4日,我國已發生56起非洲豬瘟疫情,涉及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南地區的遼寧、河南、江蘇、浙江、安徽、黑龍江、內蒙古、吉林、天津、山西、雲南、湖南、貴州、重慶等 14 個省(市、區)的 32 個地市(盟), 其中 15 處非洲豬瘟疫區解禁 。
  • 非洲豬瘟下 玉米市場面臨的挑戰
    2018年8月1日,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以高熱、網狀內皮系統出血和高死亡率為特徵的瘟疫蔓延開來,我們稱它為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最早發生在1921年肯亞的蒙哥馬利地區,之後傳入歐洲,後又蔓延至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國家。除去已根除的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目前非洲豬瘟主要在非洲和歐洲地區發生。
  • 牧原、溫氏、正邦、新希望4家豬企明年要出欄生豬1.3億頭
    面對此輪豬周期最後的利潤窗口期,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頭部豬企均透露了雄心勃勃的2021年銷量倍增計劃,試圖搶收豬周期史上最大紅利,若搶收成功,豬股創紀錄的業績頂峰將出現在2021年。
  • 海印股份投資非洲豬瘟防治產業化項目 是商機還是投機?
    財聯社(上海,記者 徐紅)訊,非洲豬瘟的爆發讓養殖戶們損失慘重,但也讓一些人看到了商機。11日傍晚,海印股份(000861.SZ)公告稱,公司擬與許啟太、海南今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今珠公司」)籤署《合作合同》,雙方合作投資天然藥物領域。
  • 施亮:防非保豬活下去,不建議把非洲豬瘟疫苗當作救命稻草
    揚翔股份總裁施亮2019年揚翔股份營業額60多億元,生豬出欄150多萬頭,目前自養母豬存欄已超過15萬頭,公豬存欄5000頭。 揚翔「鐵桶」樓房養豬模式高效穩定運行兩年多,100%承受住了非洲豬瘟的考驗,並且生產成績良好。
  • 全國畜牧總站組織編發《生豬養殖與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防控技術...
    自非洲豬瘟發生以來,我國生豬產能大幅下滑,保供穩價壓力增大。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9〕44號),農業農村部也出臺了一系列恢復生豬生產的政策文件,明確提出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 非洲豬瘟疫苗真的要來?豬肉超級周期要完?看央行、發改委最新定調
    據人民日報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對於股票和債券市場來說,通脹大多數情況下是主要矛盾。
  • [公告]牧原股份:2019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扶貧專項公司債券...
    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本次收購已經觸發牧原集團的要約收購義務。牧原集團已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報告書》及豁免要約收購義務的申請,在取得中國證監會豁免牧原集團的要約收購義務後,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非洲豬瘟疫苗真的要來?豬價連跌3周,板塊蒸發600億!超級...
    據人民日報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對於股票和債券市場來說,通脹大多數情況下是主要矛盾。
  • 19牧原01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
    19牧原01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扶貧專項公司債券(第一期)2020年第二次債券持有人會議決議 時間:2020年12月22日 20:56:35&nbsp中財網 原標題:19牧原01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扶貧專項公司債
  • 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
    豬瘟和非洲豬瘟在我國都是一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非洲豬瘟列為法定的A類傳染病。其危害程度高,對養豬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豬瘟與非洲豬瘟的區別是什麼?怎麼區分呢?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或慢性、熱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徵為發病急,高熱稽留和細小血管壁變性,引起全身泛發性小點出血。
  • 經歷過非洲豬瘟和豬價上漲後,生豬行業情況如何?
    經歷過非洲豬瘟和豬價上漲後,生豬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如何?怎樣進一步提振散養戶的養殖信心?在此前採訪的基礎上,記者近日對多家養豬場戶負責人進行了電話回訪。非洲豬瘟發生以來,記者先後前往多家生豬養殖場採訪。無論規模大小,都只能進入大門,不能踏入豬舍。離大門還有幾百米,所乘坐的車輛就要經過高壓水槍的輪番洗消,消毒完的車也只能停在門口。
  • 大參考:國辦發文加快非洲豬瘟疫苗研發 概念股受關注
    A股上市公司中,通化東寶(600867)國內胰島素龍頭企業,甘精胰島素完成三合一審評,門冬胰島素申請上市,超速效型胰島素類似物和胰島素基礎餐時組合已完成處方篩選工作。國辦:加快非洲豬瘟疫苗研發 概念股受關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統籌做好非洲豬瘟以及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快非洲豬瘟疫苗研發。加強疫病防控技術培訓和分類指導,提升養豬場(戶)生物安全防護水平。加快實施分區防控,建立健全區域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 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研究獲進展
    早在1921年,非洲豬瘟就在非洲肯亞被首次發現,近百年來,已經擴散至南美洲、歐洲以及亞洲等多個國家。尤其最近一年來,非洲豬瘟在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肆虐,造成了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研發安全有效的疫苗和防控技術來控制及預防非洲豬瘟疫情。
  • 非洲豬瘟疫苗,我待你如初戀,你卻虐我千百遍
    只是在「非瘟疫苗創製成功」、「非瘟疫苗上市言之過早」兩種截然相反的言論連續轟炸下,大家的心中充滿了疑惑——為什麼之前會有「非瘟疫苗創製成功」的新聞?如果非瘟疫苗現在無法上市,那麼哈獸研疫苗研製究竟走到哪一步了?對於非洲豬瘟,我們究竟靠疫苗還是做好淨化?1、為什麼會有「非瘟疫苗創製成功」的新聞?
  • 中國非洲豬瘟之「世界之最」
    這一次,非瘟在中國各省市縣嚴防死守、重重設卡下,以每月1000公裡的速度挺進,可謂傳播速度世界第一。按照農業農村部的的公開披露,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全國共發生非瘟疫情116例。和全國每年近7億頭豬的出欄量相比,這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不足為懼。不過,為何疫情病例那麼低,那只有鬼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