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豬肉在悄然之間成為了「網紅」,各種豬肉飛天的段子在網絡上流行。是什麼原因讓「二師兄」再次火了一把呢?2018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農業農村部緊急啟動了重大疫情Ⅱ級應急響應。儘管及時啟動了相關的應急舉措,但疫情還是逐步在我國境內蔓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什麼是非洲豬瘟?它為什麼具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
非洲豬瘟,是一種急性、烈性、高傳染性的疾病,發病過程短,一旦發病就無藥可治,病死率可達100%,病豬的臨床表現為發熱、皮膚發紺,淋巴結、腎、胃腸黏膜明顯出血。雖然不會感染人,但非洲豬瘟會對豬產品、食品安全等方面產生社會與經濟影響,所到之處損失巨大,可謂殘忍兇惡。
非洲豬瘟在歷史上首次出現在1921年的肯亞,研究者認為,是非洲野豬將病毒傳播給家豬的。1957年,以安哥拉為跳板,非洲豬瘟病毒登陸歐洲,肆虐了將近40年,1995年,歐洲範圍內的非洲豬瘟病毒才得以控制。
鬥爭還遠沒有結束。2007年,起源於非洲東南部的基因Ⅱ型非洲豬瘟病毒在喬治亞被發現,兩周之內便造成了30,000頭豬死亡。隨後,病毒快速蔓延,在高加索地區、東歐、南美洲和亞洲橫行肆虐,所到之處「豬」靈塗炭。
非洲豬瘟為何如此難防難治呢?這是因為非洲豬瘟病毒ASFV是個危險的殺手。其基因組有17萬個以上的鹼基對,在病毒界是巨無霸一樣的存在。更令人頭疼的是,這位大塊頭殺手,還身穿五層堅硬盔甲,ASFV基因組外有5層包膜,對免疫系統有很強的防禦作用。非洲豬瘟病毒還是個「靈活的胖子」,長期隱匿於野生環境,極難被發現、清除。進入宿主體內後,它悄悄複製,伺機而動,病症出現的時候,病毒也已經複製到了恐怖的數量,使得現有的治療手段難有效果。
非洲豬瘟真的就無法對付了?別擔心,科學家們能解讀它,就有辦法能克制它。目前防治手段研發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研究疫苗與開發治療手段。
疫苗研究方面,亞單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減毒活疫苗在實驗室都表現出一定的保護效力,其中人工敲除基因後的減毒活疫苗保護效力最高可達100%。不過疫苗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仍存在副作用較大等問題。問題雖多,但疫苗未來可期!研製疫苗的同時,治療手段的開發也勢在必行。研發抑制病毒複製或增強機體清除病原能力的藥物,有望保護已感染的豬;而目前業界採用的痕量核酸檢測的方法,則可以檢測出感染初期的個體,進行隔離,切斷傳播途徑,任其陰險狡詐,也再無法來去自如。
另外,現階段通過嚴格實施豬場強化管理的多個措施,最大力度地切斷了非洲豬瘟病毒進入養殖豬群的途徑,雖然成本有所提高,但大大保障了豬群的健康程度,順便還將豬藍耳病、圓環病等常見傳染病對豬群的威脅一併降低了,豬肉安全可以保障。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豬肉自由」能真正實現!
監 制:林 敏 戰 釗
策 劃:王友華 薛愛紅 金 赫
導 演:趙宇豪
文 稿:劉興健
校 審:張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