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再現非洲豬瘟病例。
繼10日確認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後,德國布蘭登堡州衛生部16日發表聲明稱,該州於15日又確認5例非洲豬瘟病例。上述聲明指出,這5例病例是在上周確認的非洲豬瘟病例附近的死野豬中發現的,並非農產養殖豬只。布蘭登堡州衛生部發現時,4隻病豬已死亡,另有1隻被撲殺。
中國海關總署與農業農村部10日發布公告稱,禁止直接或間接從德國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同時,韓國、日本、菲律賓、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國也相繼宣布禁止從德國進口豬肉。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畜牧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玉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非洲豬瘟疫情對德國豬肉出口帶來了壓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控制,很可能導致更多國家叫停對德國豬肉進口,對其養豬業造成進一步打擊。
德國182個農場禁止任何作物播種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10日通報稱,德國布蘭登堡州發生1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為該國首次發生。
德國聯邦動物衛生研究所10日表示,由於首例發現的野豬屍體已在現場存在一段時間,需要進一步確認疫情是否擴散。本周新發現的非洲豬瘟病例表明,這並非孤立事件。
新發現的5例非洲豬瘟病例還將送至德國聯邦動物健康研究所,由該實驗室做最後確認。
王玉斌稱,此次德國出現非洲豬瘟並非偶然。原因在於:其一,病豬發現在德國和波蘭邊境,兩國邊境野豬持續增加,野豬活動範圍廣、防控難度大,兩國對其重視程度和管控措施不足。2020年以來波蘭報告至少83處非洲豬瘟熱點區,宰殺近5萬頭家豬,超過3000頭野豬死於非洲豬瘟。其二,德國近些年來少有疫情發生,原有防控體系沒有得到歷練和加強,難以有效應對突發疫情。其三,非洲豬瘟擴散途徑廣、潛伏期長、缺乏安全有效疫苗,以及傳統飼餵方式與頻繁調運,增加了疫情傳播風險。
王玉斌表示,在養豬的產業鏈中,出現非洲豬瘟的風險點主要有三個:在養殖環節,規模化養殖豬只飼養密度高,一旦發病易造成交叉感染;在流通環節,豬只、豬肉以及相關人員等長距離頻繁流動,交通運輸工具洗消隱患加大;在屠宰環節,生物安全措施配備和必備檢測措施等也可能存在疏漏。
德國食品和農業部長克勒克納表示,一旦非洲豬瘟大範圍傳播可能帶來嚴重影,將通過在受影響區域內出臺限制措施來防止擴散。
根據歐盟相關規定,在發現非洲豬瘟等傳染病例後,需要以發現地點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內部區域,並鎖定該區域。布蘭登堡州染疫死亡野豬的發現地目正被圍上固定柵欄。
布蘭登堡州農業部長沃格爾表示,目前,該內部區域有182個農場,這些農場合計佔地超3.3萬公頃,禁止任何作物播種。
德國狩獵協會表示,非洲豬瘟的傳播範圍可以達到1000公裡。病豬即使加工成香腸、臘肉,病毒也可以存活100天。因此,最重要的是要焚燒病畜。
沃格爾稱,這使當地的農業遭受了一定程度打擊。在布蘭登堡州的2019~2020的狩獵季,有約10萬頭野豬被槍殺,創1990年以來的最高記錄。
四季度供需關係將進一步緩和
德國是生豬養殖和豬肉消費大國,也是歐洲最大豬肉出口國之一,亞洲是德國除歐盟外重要的出口方向。
德國食品和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累計生產約472萬噸豬肉,出口約239萬噸,其中出口歐盟國家約188萬噸,出口亞洲國家約42萬噸。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從德國進口豬肉佔總進口數的17%,僅次於西班牙的18%。德國肉類加工業表示,亞洲國家主要從德國進口豬腳、豬耳朵、豬尾巴和豬骨等產品。
在上海從事豬肉進出口貿易的徐先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從德國進口的主要是零下18度保存的凍肉。目前全產品系列均受一定影響,雜碎類影響最大。此外,由於德國有一些單體比較大的屠宰場,市場名氣較大。暴發非洲豬瘟事件後,市場心態也受到影響。
不過,禁止從德國進口豬肉後,貿易商正積極拓展尋找新的供應商。徐先生稱,在歐洲方向,貿易商主要的進口國為西班牙、德國、法國、丹麥、荷蘭;在美國方向,主要的進口來源國為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今年1~7月,我國豬肉進口255.5萬噸,同比增長138.6%,其中7月份豬肉進口43.2萬噸,同比增長120.2%。
該負責人稱,雖然近期我國豬肉生產和進口增加,但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後,豬肉消費需求釋放、中秋國慶期間豬肉消費季節性增長等因素,近期豬肉總體仍然偏緊。隨著上市肥豬量的持續增加,四季度供需關係將進一步緩和,預計豬肉平均價格將低於去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