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防止德國非洲豬瘟傳入我國_中國食品_食品資訊_食品夥伴網

2020-12-05 食品夥伴網

  一、公告內容


  當地時間2020年9月10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德國布蘭登堡州發生1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為該國首次發生。為保護我國畜牧業安全,防止疫情傳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現公告如下:


  01


  禁止直接或間接從德國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停止籤發從德國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的《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撤銷已經籤發有效期內的《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


  02


  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啟運的來自德國的豬、野豬及其產品,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本公告發布之日前啟運的來自德國的豬、野豬及其產品要加強檢疫,經檢疫合格後方可放行。


  03


  禁止寄遞或攜帶來自德國的豬、野豬及其產品入境。一經發現,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


  04


  在進境運輸工具(如船舶、航空器、國際列車等)上,如發現有來自德國的豬、野豬及其產品,一律作封存處理,且在我國境內停留或者運行期間,未經海關許可,不得啟封動用。其廢棄物、泔水等,一律在海關的監督下作無害化處理,不得擅自拋棄。


  05


  對邊防等部門截獲的非法入境的來自德國的豬、野豬及其產品,一律在海關的監督下作銷毀處理。


  06


  凡違反上述規定者,由海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


  07


  各海關、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分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等有關規定,密切配合,做好檢疫、防疫和監督工作。


  二、疫病簡介


  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家豬和野豬的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傳播迅速,傳染性高,無明顯的品種、性別和年齡差異。家豬和歐洲野豬的病死率最高達100%。


  流行病學特點


  01


  傳染源


  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家豬、野豬(包括病豬、康復豬和隱性感染豬)和鈍緣軟蜱為主要傳染源。


  02


  傳播途徑


  非洲豬瘟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血液感染。接觸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病毒血症期豬的分泌物和排洩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近距離內可通過氣溶膠傳播。


  與被病毒汙染的飼料、墊草、飲水、工具、設施接觸也可引起感染,特別是飼餵了未煮熟的泔水。


  此外,在有鈍緣軟蜱存在的地區,感染病毒的軟蜱叮咬也是重要的傳播途徑。


  03


  易感動物


  家豬和歐亞野豬高度易感,無明顯的品種、日齡和性別差異。疣豬和藪豬雖可感染,但不表現明顯臨床症狀。


  04


  潛伏期


  根據OIE《陸生動物衛生法典》,一般家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潛伏期為15天。


  05


  發病率和病死率


  強毒力毒株可導致豬在4~10天內100%死亡,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為30%~50%,低毒力毒株僅引起少量豬死亡。


  06


  季節性


  該病季節性不明顯。


  臨床症狀


  最急性:無明顯臨床症狀突然死亡。


  急性:體溫可高達42℃,沉鬱,厭食,耳、四肢、腹部皮膚有出血點,可視黏膜潮紅、發紺。眼、鼻有黏液膿性分泌物;嘔吐;便秘,糞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蓋;或腹瀉,糞便帶血。共濟失調或步態僵直,呼吸困難,病程延長則出現其他神經症狀。妊娠母豬流產。病死率高達100%。病程4~10天。


  亞急性:症狀與急性相同,但病情較輕,病死率較低。體溫波動無規律,一般高於40.5℃。仔豬病死率較高。病程5~30天。


  慢性:波狀熱,呼吸困難,溼咳。消瘦或發育遲緩,體弱,毛色暗淡。關節腫脹,皮膚潰瘍。死亡率低。病程2~15個月。


  三、溫馨提示


  為保護我國畜牧業生產安全,防止非洲豬瘟疫情傳入,海關提醒您:


  1. 不要直接或間接從非洲豬瘟疫病流行國家和地區進口豬、野豬及其產品。


  2. 不要寄遞或攜帶來自疫區的豬、野豬及其產品入境。


  非洲豬瘟疫病流行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德國、匈牙利、比利時、保加利亞、摩爾多瓦、蒙古、越南、柬埔寨、朝鮮、斯洛伐克、塞爾維亞、緬甸、菲律賓、韓國、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希臘、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等。

      相關報導:

海關總署 農業農村部公告2020年第104號(關於防止德國非洲豬瘟傳入我國的公告)

相關焦點

  • 食品夥伴網發布2018年食品標準法規與食品安全盤點報告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由食品夥伴網信息服務事業部編寫的「2018年食品標準法規與食品安全盤點報告」發布,報告由五篇組成,分別為2018年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動態概述、2018年國際食品標準法規動態概述、2018年國內外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抽檢
  • 【德國發現首例非洲豬瘟病例】德國聯邦食品和農業部部長尤利婭...
    【德國發現首例非洲豬瘟病例】德國聯邦食品和農業部部長尤利婭·克勒克納10日宣布,德國於東部布蘭登堡州緊鄰波蘭邊境的地區確診了首例非洲豬瘟病例。她強調,儘管這種動物流行病對於豬是致命的,但其對人類沒有危害,倘若食用可能被汙染的豬肉也不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險。
  • 食品夥伴網2020年食品標準法規線上匯總合集
    (免費)   通過本系列課程,讓我國的廣大食品企業了解海外各國的食品政策,完善企業管理,規範產品生產,為日後產品出口、進入海外市場提供一些幫助。   課程安排:英國/西班牙 6月4號   俄羅斯 6月18號   美國 6月30號,   澳新 7月9號   新加坡/泰國 7月23號   培訓講師:食品夥伴網海外法規研究團隊   參與方式:食學寶
  • 防止德國非洲豬瘟傳入 中國禁止從德國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
    新京報快訊 據海關總署網站9月12日消息,當地時間2020年9月10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德國布蘭登堡州發生1起野豬非洲豬瘟疫情,為該國首次發生。為保護我國畜牧業安全,防止疫情傳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現公告如下:一、禁止直接或間接從德國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停止籤發從德國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的《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撤銷已經籤發有效期內的《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
  • 2020年10月全球新發非洲豬瘟疫情信息匯總
    食品夥伴網訊 金秋十月已經過去,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非洲豬瘟防控疫情信息,食品夥伴網不完全統計,2020年10月發生非洲豬瘟疫情344起,其中家豬98起,野豬246起。  10月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涉及德國、拉脫維亞、匈牙利、俄羅斯、羅馬尼亞、韓國、南非、烏克蘭、中國等,其中,匈牙利、羅馬尼亞、德國位居前三位。
  • 韓國擬修改《食品法典》_國際預警_食品資訊_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3月31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發布了第2020-132號公告,擬修改《食品法典》的部分內容,其主要內容如下:   1.在食品中可使用的原料列表中增加6種水產品:拉泳褐蝦(Argis lar)、Buccinum kushiroensis、Buccinum osagawai、中華管鞭蝦(Solenocera Melantho)、大西洋庸鰈(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深海紅魚(Sebastes mentella)。   2.
  • 2018年十大食品安全爭議權威解讀
    「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益生菌成了『無益菌』?」 「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2019年1月3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舉行。在解讀會上,來自食品科技領域專家對2018年的食品安全熱點進行再解讀。熱點一:咖啡真的「致癌」嗎?
  • 【食品夥伴網】2020年食品安全與標準法規研討會第一輪通知
    主題:2020年食品安全與標準法規研討會第一輪通知   時間:2020年9月24-25日   地點:北京    近年來,我國在食品安全監管和標準法規等政策制定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監管機構改革
  • 食品資訊一周熱聞(2.24—3.2)
    據新加坡農糧局(AVA)消息,新加坡暫停進口我國山東省的豬肉及其豬肉產品。2019年2月25日,新加坡農糧局發布通知,因我國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發生非洲豬瘟(ASF)疫情,自2月20日起,新加坡暫停進口我國山東省豬肉及豬肉產品。
  • 德國再現5例非洲豬瘟病例,多國宣布禁止從德國進口豬肉
    德國再現非洲豬瘟病例。繼10日確認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後,德國布蘭登堡州衛生部16日發表聲明稱,該州於15日又確認5例非洲豬瘟病例。上述聲明指出,這5例病例是在上周確認的非洲豬瘟病例附近的死野豬中發現的,並非農產養殖豬只。布蘭登堡州衛生部發現時,4隻病豬已死亡,另有1隻被撲殺。
  • 食品資訊一周熱聞(11.15—11.21)
    以下是食品夥伴網匯總的食品資訊一周熱聞(11.15—11.21),轉載請註明食品夥伴網。  今年6月份以來,北京、山東等多個省份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對此,國家和各地方出臺了相關的法規政策和標準,以防新冠病毒的蔓延傳播。在此,食品夥伴網整理了食品冷鏈相關知識以及冷鏈食品的分類。
  • 直通部委|兩部門:防止朝鮮非洲豬瘟傳入我國 禁毒辦:冰毒取代...
    兩部委發布公告:防止朝鮮非洲豬瘟傳入我國2019年5月30日,朝鮮官方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通報,該國境內近期發生1起非洲豬瘟疫情。迄今為止,我國尚未與朝鮮籤署豬、野豬及其產品準入協議。為保護我國畜牧業安全,防止疫情傳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稱:一、禁止直接或間接從朝鮮輸入豬、野豬及其產品。二、禁止寄遞或攜帶來自朝鮮的豬、野豬及其產品入境。一經發現,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
  • 這些食品安全熱點的真相你都知道嗎
    解讀專家: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剛強  科學解讀:食品中丙烯醯胺來源於美拉德反應的副產物,在所有的高溫加工食品中幾乎都有。目前尚缺乏咖啡與人類致癌的相關性證據,國內外也沒有國家或組織制定食品中丙烯醯胺的限量標準。
  • 多家品牌水餃內檢出非洲豬瘟病毒,該如何看待?談談非洲豬瘟的各種知識!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豬還在非洲豬瘟潛伏期的時候宰了。但是這麼多水餃,都出現非洲豬瘟病毒,用潛伏期來解釋似乎有些牽強。我們在檢測食品的時候,常常檢測大腸桿菌,儘管大部分大腸桿菌對人無害,但是如果食品中大腸桿菌超標,就說明食品被糞便汙染了,食品裡面就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汙染,食品就不合格。
  • 2019 第二屆中國(北京)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峰會報名中,誠邀您參會!
    作為全球出口大國的中國,在食品生產加工及出口貿易領域都面臨著比以前更加嚴格的審驗。作為國內食品生產企業,如何了解和應對食品安全新的政策、標準和審驗體系?   作為備受關注的「2019 第二屆中國(北京)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峰會」,將全面貫徹全球食品安全新的標準與方案,並建立食品安全政策解讀及解決方案最佳信息平臺。
  • 加拿大發布過敏預警_外訊導讀_食品資訊_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導讀:2009年6月17日,加拿大警告消費者不要食用一款藍莓風味的巧克力冰淇淋,原因是其中含有未標識的過敏源-牛奶。
  • 三全食品回應關注函被指繼續「甩鍋」
    對於信息披露的是否及時,三全食品表示,2月16日、17日為非交易日,公司於2月18日開市前在指定信息披露媒體發布了相關公告,向公眾及時說明了事件情況及公司採取的應急措施。「因為非洲豬瘟抽查時並不通知企業,所以公司不知道產品被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的具體時間。」三全食品表示,公司信息披露及時、真實、準確、完整,符合規定。
  • 食品領域2020年度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擬資助項目名單公示
    食品夥伴網訊 7月31日,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公示了2020年度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擬資助項目的名單。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 9 非洲豬瘟病毒調控炎症小體活化的分子機制
  • 德國BfR發布關於某些食品接觸性材料安全性的聲明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發布關於使用由三聚氰胺甲醛樹脂(melamine-formaldehyde resin,MFH)製成的食品接觸性材料的聲明。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Andreas Hensel教授表示,這些產品並不適合在所有情況下用作食品接觸性材料,因為在高溫下,有害的三聚氰胺和甲醛會從材料遷移到食物中,而從『竹製品』中釋放的甲醛和三聚氰胺比從『傳統』三聚氰胺樹脂杯中釋放的要多,這一比例平均高達30%以上。
  • 曹縣食品安全有了「護身符」
    這時,曹縣市場監管局大型快檢車準時開到喜地城快檢中心,對每家農產品進行採樣,並檢查豬肉經營者的動物檢疫合格證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非洲豬瘟檢測報告也有不合格的樣品,近5天內初檢發現8批次陽性樣品,復檢判定3個不合格樣品,市場及時通告商戶和市場監管部門,停止銷售,對售出的蔬菜進行召回,對剩下蔬菜進行了銷毀,防止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和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