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病毒而拒絕進口肉,就是因噎廢食|原創

2020-12-05 新周刊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有誰會注意到靠肉聯廠維生的人們?/《我的天才女友》

當病毒汙染侵入食品加工廠,我們的飲食還有安全可言嗎?

發生在生鮮供應鏈上的感染,幾乎同時在全球各地暴發,讓我們也不得不思考起這個問題。

6月13日暫停營業的新發地市場,已不見往日的熱鬧。/圖蟲創意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4月至今,全球至少曝出近20起肉企工廠工人聚集性感染事件,涉及西班牙、德國、英國、荷蘭、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多個國家。

德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通尼斯17日發表聲明稱,德國肉聯廠657名員工感染新冠病毒。

英國最大的雞肉供應商兩姐妹食品集團,在威爾斯的家禽加工廠暴發疫情,共發現58例確診病例,200多人處於自我隔離狀態。該企業亦與肯德基籤有供應合同。

在英格蘭北部的克萊克希頓,科博肉類加工廠的165名工人被檢測出新冠肺炎陽性,而他們專門為英國大型連鎖艾斯達超市供應培根製品。

從海產到肉禽再到零食,病毒似乎無孔不入。看起來,即便限制住了外來的人,也很難擋住搭載在食物上被運輸而來的危險。

生鮮加工廠,病毒培養皿?

肉禽水產等食品供應鏈頻頻暴雷,令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瞬間提高到120%。

為防病從口入,國家衛健委更新了防護指南,要求消費者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衝洗生的肉製品,可用器皿裝水清洗,以防濺灑汙染。同時,處理完生肉之後,要用肥皂水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

除了「生肉不能衝水,那洗澡該怎麼辦」之類的調侃,人們更關心的是:為何肉類加工廠及冷鏈,會成為病毒蔓延的新溫床?

從今以後,做飯又要多一道工序。/圖蟲創意

關鍵在於食品加工廠的環境。

為保證食物的新鮮度,避免被食源性疾病的病原體汙染,加工廠內往往會保持低溫,而這偏偏就是新冠病毒繁殖的一大利好條件。

另外,工人會在處理的過程中不斷用水噴灑生肉,這一操作勢必會生成大量氣溶膠,這就為新冠病毒提供了一大「優秀」的傳播途徑。

同時,工廠中的處理機器、操作臺等設備,大多都是用塑料和不鏽鋼等材料製成,而新冠病毒在這些材料的表面存活時間最長可達三天。這便是病毒最「好」的棲身之所。

那麼病毒從何而來呢?

要知道,工廠一般會通過強力通風系統實現對空氣的淨化,加上各種機器的操作,噪音在所難免。工人們不得不靠高喊來實現溝通,這又增強了飛沫的傳播。一旦工廠的防護措施不到位,就很容易引起疫情的暴發。

2018年,報導了挪威三文魚出口量創紀錄的相關新聞中,附上了工人未佩戴口罩的工作照。

因供應鏈而引爆的疫情

新冠絕不是第一次

事實上,這不是第一起由食品進出口貿易引發的危機。

早在1996年,英國便出現了由朊病毒引起的狂牛症病例,數量佔全球96%以上,導致歐洲、亞洲、非洲多國全面停止英國牛肉及相關產品的引進。

2001年,日本也發現了首例狂牛症病例,直接導致中國叫停了以肉質柔嫩聞名的松阪牛肉、神戶牛肉等的進口。

食用狂牛症病牛可能會患上變異型或新變異型克雅氏病,病患會出現進行性的神經系統病情惡化,最終往往死於肺炎或自主神經功能衰竭。而所有朊病毒引發的疾病,目前都缺乏有效的特效藥物。

尷尬的是,狂牛症在日本出現的十年後,口蹄疫又登場了,中方不得不禁止日本偶蹄動物(豬、牛、羊等)其他製品的進口。直到2019年12月19日,我國才終於解除日本和牛的進口禁令。

想吃口牛肉怎麼就這麼難。/圖蟲創意

2018年到2019年間,國內發生了數起非洲豬瘟疫情。由於中國生豬存欄量佔全球的一半以上,疫情使得全球的生豬存欄量減少了近四分之一,豬肉供應缺口逐步擴大。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數據,在2019年11月,全球肉品價格飆漲18%,漲幅創8年來新高。以至於去年的我們,經常能感受到來自豬肉價格的「降維打擊」。

雖說我們食用的豬肉不怎麼受進口的影響,但寄宿在蜱和吸血昆蟲體內的非洲豬瘟病毒,通過豬場、運輸車、設備和衣服等途徑,就能實現跨地域傳播。而這同樣關係到全球食品貿易供應鏈的管控。

正如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克裡斯汀麥克拉肯所說:「只消一塊受感染的豬肉進入供應鏈,全都會再次被汙染。」

愛豬肉人士,去年想必受盡了口腹欲的苦。/圖蟲創意

不得不說,以上每一個因生鮮運輸導致的傳染性疾病,可能造成的後果都不一定會比新冠病毒小。但在無法迴避的全球化趨勢面前,這樣的情況只會越來越普遍。

為什麼我們戒不掉全世界的肉

既然來自世界各地的肉這麼危險,為什麼我們還戒不了「外來肉」,不能靠自產自銷實現「吃肉自由」?

首先是養殖上的限制。以肉牛養殖為例,中國以散戶養殖為主,產業呈現發展小而散的格局。

自繁自養所要求的資金和技術水平,是絕大多數中小養殖戶難以達到的高度。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母牛繁殖存活率、肉牛的酮體重及培育效率都偏低,從而導致培育成本偏高,市場供應量減少,吃力不討好。

養牛這件事,可不是水美草豐這麼簡單。/圖蟲創意

而這回引發二次疫情的「傳播載體」三文魚產業,同樣是我們的短板。我們常說是三文魚實際上是指大西洋鮭魚,這一深海品種在中國是無法養殖的。

Salmon Business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都要進口約10萬噸三文魚。挪威海產品委員會預計,到2025年,中國每年將消費24萬噸三文魚。

而即便是我們具有優勢的肉禽養殖行業,有時也需要靠進口來對抗偶爾出現的供不應求的局面。

雖然豬瘟暴發已經是去年的事了,但直到今天,豬肉市場的供應缺口依然存在。中國農業科學院預測,至少要到2022年,我國的豬肉供應才能恢復到2018年上半年非洲豬瘟之前的水平。

生豬繁育也需要時間。/圖蟲創意

要填補需求,免不了進口。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肉類和家禽進口達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同比增長了137%,而進口總量為218萬噸,同比增長了85%。

正是全球化食品貿易的存在,讓我們始終能吃到各式各樣的美食。如此背景下,也只能靠各地海關加強檢疫、口岸消殺等工作,從源頭上遏制病毒的流入了。

艱難求生的人們

無法迴避的反撲

在這次「生鮮危機」中,受到最多苛責的莫過於奮戰在食品供應鏈第一線的工人們。

當科普界紛紛為三文魚「鳴冤」、力證沒有肺的魚類不具備病毒傳染性的時候,不少人將矛頭指向了操作車間不戴口罩的工人們。

這張被瘋狂轉發且引起恐慌的照片,同樣來自2018年關於挪威三文魚產業的報導。

確實,肉類加工企業的屬性,決定了它勞動密集度高、工作強度大、勞動報酬偏低等特徵。

從業者多是低收入群體或移民,為了一日三餐,絲毫不敢懈怠工作。而如果企業迫於疫情停工,他們的生活很有可能難以為繼。

企業的保障制度也是一大硬傷。上文提到的英國兩姐妹食品集團暴發疫情後,其員工向CNN反映,一旦請病假,他們只能得到20%的法定病假工資。這樣的隔離「成本」,他們擔不起。

低收入所導致的另一個結果,是他們只能選擇有限的居住和通勤條件,接觸的人更多,感染的新冠肺炎的風險也更高。

如果企業沒有防疫意識,那麼當工人們勉強解決溫飽的時候,又怎能苛責他們不戴口罩?

不管是《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家庭條件艱苦的二姐大雨,還是《我的天才女友》中離開了丈夫的莉拉,都選擇了肉聯廠作為生活的出路。/《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這次北京暴發二次疫情,一外賣員病例引起了不少市民的恐慌。據朝陽區疾控機構流調顯示,6月1日至17日期間,該外賣員平均每天接50單左右,接觸人數可謂相當可觀。

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這位男性外賣員已是47歲「高齡」,每天工作時間為7時至21時,長達14個小時。若非生活所迫,相信誰也不願意付出如此高強度的勞動、將自己投入在如此高風險的環境中吧。

每一次世界範圍內的危機,都應引起我們對產業與結構的反思,而非簡單地指責個人。恐慌、甩鍋、製造混亂,通通解決不了問題。向利益方問責,要一個中肯的答案,不放棄正當合理的知情權,才是我們身為普通人表達訴求、推動行業進步的正確方向。

相關焦點

  • 多地進口生鮮檢出新冠病毒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更難纏的是,新冠病毒的「粘性」強。李建國表示,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更容易依附在光滑表面上,所以進口食品的塑料外包裝就成為了病毒的宜居場所。食品本身傳播機率較小但食物檢測出病毒 ≠ 吃食物能感染病毒。一方面,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新冠病毒「食物傳人」的確鑿證據。
  • 有人說進口肉把非洲豬瘟帶入我國,是真的嗎?看專家怎麼說
    說起進口肉相信多數養豬朋友都有很大的意見,雖然我國是世界上存欄量最大的國家,但是國內生豬依然無法滿足國內的豬肉供應,一些屠宰企業就會進口豬肉滿足國內的需求,尤其是當國內生豬價格比較高時,進口肉豬肉量更大,就對國內的生豬價格產生了衝擊,所以多數養豬朋友尤其是農村散養戶說起進口肉可謂是「深惡痛絕」!
  • 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虎嗅網
    僅最近幾天,權威渠道公開新聞報導的案例就有:8 月 9 日,煙臺 3 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冷凍海鮮產品,3 份外包裝樣本核酸陽性;8 月 11 日,深圳市龍崗區一份從巴西進口的冷凍雞翅核酸檢測陽性;8 月 12 日,蕪湖一家餐飲店的冷凍海鮮核酸檢測呈陽性;8 月 13 日,西安方欣市場的厄瓜多進口蝦包裝核酸陽性
  • 近期進口美國豬肉400200噸,如何才能辨別來自美國的冷凍肉
    據報導,國內買家剛剛從美國進口了400200噸豬肉,美國當前形勢依然嚴峻,感染人數遙遙領先,排名第一的地位無法撼動,進口豬肉消息發出不久,美國一肉聯廠就發生了多名工人檢測為陽性,雖然我們進口的豬肉並非是這家肉聯廠所生產。但對於美國整體情況而言,擔心還是存在的。
  • 進口海鮮和食材中會不會有病毒存活?專家回應
    進口海鮮和食材中會不會有病毒存活?進口海鮮和食材中會不會有病毒存活?檢驗檢疫能否檢出新冠病毒?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1、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明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均無新型冠狀病毒通過食物傳播的報導。
  • 又一地進口凍鮮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凍食品頻頻出事,為何還要大量...
    據新華網,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此外,11月13日和14日,山東梁山縣、湖北武漢、福建泉州、甘肅蘭州等多地也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近幾個月,進口冷鏈食品頻頻被發現核酸檢測呈陽性,成為個別地區疫情反覆的主要原因。冷鏈食品為何會成為病毒的「潛伏地」?為何冷鏈食品頻頻「出事」,我國依然沒有停止進口?針對其潛在風險,各部門應該如何科學防控?
  • 冷凍肉明明沒多少人買,為何不停止進口?進貨商揭露真實原因
    菜市場冷凍肉沒人買,為何不停止進口?那些冷凍肉都賣給誰了?近日來在進口冷凍肉上依次發現了新冠病毒,那麼很多人會問:明明超市、菜市場裡面的冷凍肉都沒多少人買,為何我們不停止進口呢?這是一個好問題,只要我們去過菜市場就知道,攤位上的冷凍肉都沒人買,大家都要吃新鮮的雞鴨魚肉,很少有人去買凍品肉吃,那自然沒有人去買,為什麼不乾脆停止進口呢?這樣的話那些工作人員就不會被感染了。直到我認識了一位凍品進貨商,才明白其中的真實原因,進口商揭露道:「你猜猜那些冷凍肉最後都賣給誰了?」
  • 進口冷凍肉大家都不買,怎麼不停止進口呢?行內人揭露真實原因
    最近大家看新聞應該都知道,進口的冷凍肉類又出問題了。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想過沒?大家平時去買肉都是去菜市場買的新鮮豬肉,也沒怎麼買過進口的冷凍肉,既然進口的冷凍肉不安全,那為什麼不停止進口呢?行內人揭露真實原因。首先就是冷凍肉類有很大的市場需求。雖然我們普通老百姓平時去買肉回來吃,都要考慮肉的品質,不會去買冷凍肉。
  • 進口羊肉還能吃嗎?
    澳大利亞、紐西蘭等無此病菌的國家都拒絕進口美國活羊,因此使美國農場主遭受很大損失。 感染上此疾病的羊會不斷地騷癢乃至啃咬自己。與狂牛症相似的是,此疾病通常潛伏几年症狀才會顯現出來。直到病發、羊最終死去,通過對腦組織化驗才可確診患有此頑症。
  • 原創動漫⑤ | 免疫力就是抗擊新冠病毒的「特效藥」
    原創 應急科普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編者按「健康教育學」是研究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理論、方法和實踐的學科,是預防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本課程注重學科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的融合,開展基於實踐能力培養的整合式教學,充分發揮高校健康科普教育堡壘作用
  • 專家分析多起冷鏈食品檢測呈陽性事件對進口規模及世界市場的影響
    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分析此類事件可能對中國冷鏈食品進口規模和世界市場產生的影響及應採取的防控措施。進口冷鏈食品上的新冠病毒從何而來?近一周時間內中國已相繼有山東、西安、廈門等數十個省市在進口冷鏈食品中排查出新冠病毒陽性。
  • 武漢:在進口冷凍牛肉、巴沙魚片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江岸區肉聯冷庫越南進口冷凍巴沙魚片1份外包裝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  原文如下:我市在巴西進口冷凍牛肉、越南進口冷凍巴沙魚片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未流入市場  11月27日,武漢市疾控部門按照武漢市關於「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全覆蓋」的要求,對東湖高新區冷庫、江岸區肉聯冷庫進行常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東湖高新區冷庫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肉2份外包裝樣本、江岸區肉聯冷庫越南進口冷凍巴沙魚片
  • 地鐵禁飲,因噎廢食不如因勢利導
    把「禁食」延伸到「禁飲」,不僅涉嫌侵犯人的基本權益,而且違背人的生理需求,是典型的因噎廢食的懶政思維。    筆者認為,如其因噎廢食地「禁飲」,不如因勢利導地勸導,這樣才能體現公共運輸以人文本的人文情懷。    一是區別對待飲食和飲水。公共運輸飲食的弊端眾所周知,理應嚴格禁止。但是飲水畢竟不同於飲食,地鐵公司不應侵犯乘客的生理需求和基本權益。
  • 這蘑菇與雞胸肉天生一對,口感鮮嫩至極、細膩軟滑,多吃都怕胖
    這蘑菇與雞胸肉天生一對,口感鮮嫩至極、細膩軟滑,多吃都怕胖!女人最怕胖,我也是如此,儘管現在已經不是二十幾歲的小姑娘那麼愛美,但是看見自己的水桶腰,依然犯愁,這兩天就愛上了各種蒸菜,其實蒸出來的菜口感非常鮮嫩,推薦一道少油煙的蒸菜,口蘑蒸雞胸肉。
  • 星巴克人造肉菜單上線 蓋茨李嘉誠都無法拒絕的變革
    是被肉啊!小龍蝦!火鍋刷羊肉!牛排!如此種種都在引誘我們,唯一能讓我們拒絕的理由恐怕就是兩個,第一是錢包,第二是恐怕是對健康的考慮。  但現在好消息來了,植物蛋白人造肉的出現,或許將改編這一切!  4月21日,星巴克宣布,將於本周三在中國推出一份新的基於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單。而在前一天,肯德基剛宣布推出新品「植培黃金雞塊」。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推出的新品食材,均是自去年開始就火遍全球的「人造肉」。
  • 能否停止冷鏈食品進口?海關總署回應
    其次,各地在進行進口冷鏈疫情防控工作時,雖然會結合全球疫情最新形勢全面收集信息,科學確定抽檢商品種類和批次,但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多,抽檢難以發現所有病毒。冷鏈食品還能吃嗎?而對很多人擔心的冷鏈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天津市衛健委就安全食用冷鏈食品提出建議。
  • 作為糧食進口大國的中國,為何要拒絕日本的合作
    文 | 龍貓國際館 排版 | 龍貓國際館原創文章,禁止抄襲,違者必究日本領土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小國,但是卻是一個發達國家,經濟發達不過既然是小國,那麼也說明了日本國內的資源非常不足,所以日本也是一個非常依賴進口的國家。前一陣子,日本提出一個非常令人不解的要求,想要使用一斤米來換我國一斤沙子,這怎麼看來都是穩賺不賠的,但是我國卻拒絕了日本。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究竟能活多久?
    對於疫源,他們的結論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在上文發表過程中,中國疾控中心在對青島港疫情溯源時,從進口鱈魚外包裝樣本中分離到活病毒。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文 | 李季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澎湃新聞」(ID:thepapernews),原文首發於2020年11月2日,原標題為《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
    對於疫源,他們的結論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在上文發表過程中,中國疾控中心在對青島港疫情溯源時,從進口鱈魚外包裝樣本中分離到活病毒。活病毒意味著什麼?那麼,青島港兩名裝卸工人又是因何感染?9月19日,兩人曾在夜班期間裝卸了來自境外的進口冷凍海鮮。溯源中,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專家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 取消進口15萬劑疫苗,伊朗拒絕美國好意:將從東方國家得到幫助
    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範圍內肆虐了一年多的時間,隨著各國疫苗的接連問世,病毒攻堅戰也轉入了反攻階段,各個國家正在積極尋求購買疫苗,試圖以最快速度控制住國內疫情。可在搶購疫苗的過程中,很多國家也犯了難,一方面是資金不夠沒辦法優先拿到疫苗,另一方面就是對美國和英國面世的疫苗抱有戒備,擔心疫苗的安全性不夠過關。伊朗作為中東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迫切希望新冠疫苗的到來。可考慮到與西方國家交惡,伊朗也表示絕對不會購買美英兩國的疫苗。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就表示,伊朗禁止使用美國和英國的新冠疫苗,因為這兩個國家賣給伊朗的疫苗不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