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國內買家剛剛從美國進口了400200噸豬肉,美國當前形勢依然嚴峻,感染人數遙遙領先,排名第一的地位無法撼動,進口豬肉消息發出不久,美國一肉聯廠就發生了多名工人檢測為陽性,雖然我們進口的豬肉並非是這家肉聯廠所生產。但對於美國整體情況而言,擔心還是存在的。
有專家解釋稱,進口豬肉全程冷鏈運輸,在很低的溫度下,是不會有什麼潛在威脅,加上豬肉製作期間,高溫的消毒作用,是不用擔心冷凍肉會出現不良的影響。雖然專家解釋聽起來很合理,但對於當前全球籠罩的病毒而言,多一些謹慎還是很有必要的。
也有人說為什麼要在美國疫情依然嚴峻的情況下,還大量的進口美國的豬肉,因為這單豬肉是今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豬肉進口。其實這也是君子協定的體現,早在之前豬肉進口的協議就已經籤署,只不過正好要到這個期間才能夠進口。也有人說不進口毀約不得了?這樣的事情估計美國肯定能夠做出來,但對於我們而言,言而無信向來不是我們的作風。
美國豬肉進口之後如何辨別呢?答案是很難辨別,為什麼這樣說呢?雖然我們喜歡吃新鮮的豬肉,需要的時候直接去菜市場購買新鮮的豬肉,冷凍肉是一眼就看出來的。但冷凍肉的銷售渠道並非只是菜市場,有很多渠道我們並不知道。如果按照知情權的說法,我們是有權益知曉肉的來源地,但很多時候,有些肉類加工、製作廠商會不會這樣做,就成了問題。所以說我們確實應該有知情權,但這樣的要求很難實現。
豬肉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消費最多的肉類,使用渠道是相當廣泛的,餐飲業、火腿腸、各種冷凍的肉丸、以及跟肉類有相關的產品,都是離不開豬肉的,這些豬肉的取材我們是不知曉來路的,所以說對於如何分辨出哪些肉類是美國進口的豬肉,是相當困難的,幾乎沒有我們捷徑。所以說辨別是否美國豬肉。基本上難以實現。
好消息是國內的生豬價格,近期持續下跌,尤其是北方地區,今日豬價已經跌破了12塊錢大關,生豬的價格持續下滑,豬肉零售價也勢必會有明顯下跌。豬肉的價格降低,無疑會增加豬肉的消費,如果對於豬肉心存疑慮,吃新鮮的豬肉貌似是最簡單最好的方式。你認為有什麼好的方式,能夠辨別出那些冷凍肉是來自美國的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