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中國老百姓的必須品,每年中國人消費將近7億頭豬,佔到全球的一半左右。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國,近日我國制定了基本實現豬肉自給自足的長期目標。
據9月28日晚間消息,近日中國國務院發布的最新發展意見指出,我國將促進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力爭實現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減少對進口豬肉的依賴。
為確保這一目標的達成,我國將持續推進生豬屠宰行業轉型升級,鼓勵地方加快撤停並轉小型屠宰場,新建改建大型屠宰自營企業;同時引導畜禽屠宰加工企業向養殖主產區轉移,推動畜禽就地屠宰,減少活畜禽長距離運輸。
我國之所以推出相關政策,與我國豬肉對外依存度較高有關。我國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豬肉256萬噸,同比暴增138.5%。
具體來看,美國則是我國豬肉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數據分析公司Panjiva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截至8月31日,巴西肉類企業JBS在美工廠對中國的豬肉出口,較2017年同期可能增加370%。
此外,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公布的出口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對華出口豬肉665665噸,同比增長89%,出口額達1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8.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非洲豬瘟發生以後,我國豬肉價格出現明顯上漲。雖然進口美國豬肉增加了國內市場的供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國內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我國數據顯示,8月豬肉價格已連續第三個月上漲,那麼,豬肉價格何時回落?
據9月28日報導,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指出,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讓中國養豬業發生根本變化,大型養豬場數位化和智能化手段的廣泛運用,正在不斷推升中國養豬行業的發展水平。
他表示,豬價現在逐步有下降趨勢,但今年要降很低不太可能,預計將在明年年中或者以後逐步降到正常價;而目前我國官方計劃推出的政策,更是進一步助推了這個觀點。
來源:金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