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年對華出口66萬噸豬肉!中國推新目標:力爭保持95%自給率

2020-12-05 和訊網

豬肉是中國老百姓的必須品,每年中國人消費將近7億頭豬,佔到全球的一半左右。作為全球最大的豬肉消費國,近日我國制定了基本實現豬肉自給自足的長期目標。

據9月28日晚間消息,近日中國國務院發布的最新發展意見指出,我國將促進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力爭實現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減少對進口豬肉的依賴。

為確保這一目標的達成,我國將持續推進生豬屠宰行業轉型升級,鼓勵地方加快撤停並轉小型屠宰場,新建改建大型屠宰自營企業;同時引導畜禽屠宰加工企業向養殖主產區轉移,推動畜禽就地屠宰,減少活畜禽長距離運輸。

我國之所以推出相關政策,與我國豬肉對外依存度較高有關。我國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豬肉256萬噸,同比暴增138.5%

具體來看,美國則是我國豬肉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數據分析公司Panjiva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截至8月31日,巴西肉類企業JBS在美工廠對中國的豬肉出口,較2017年同期可能增加370%。

此外,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公布的出口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對華出口豬肉665665噸,同比增長89%,出口額達1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8.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非洲豬瘟發生以後,我國豬肉價格出現明顯上漲。雖然進口美國豬肉增加了國內市場的供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國內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我國數據顯示,8月豬肉價格已連續第三個月上漲,那麼,豬肉價格何時回落?

據9月28日報導,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指出,非洲豬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讓中國養豬業發生根本變化,大型養豬場數位化和智能化手段的廣泛運用,正在不斷推升中國養豬行業的發展水平。

他表示,豬價現在逐步有下降趨勢,但今年要降很低不太可能,預計將在明年年中或者以後逐步降到正常價;而目前我國官方計劃推出的政策,更是進一步助推了這個觀點。

來源:金十數據

相關焦點

  • 11國暫停對華出口大豆至6月?最新:中國今年預計將進口9248萬噸
    來源:金十數據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多個國家都提升了對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警惕意識,並加強了糧食出口方面的限制措施。據報導,俄羅斯有關部門代表人士在4月17日當天指出,若將此前700萬噸糧食出口配額用盡,俄羅斯將暫停小麥出口至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以外的地方,預計此舉將持續至6月底。除了限制糧食出口以外,俄羅斯阿穆爾州還在4月7日當天宣布,將暫停對華出口大豆至今年6月。
  • 我國大豆總產量預計低於1000萬噸 自給率將低於15%
    中國曾是大豆出口大國,但最近10年來,卻出現了大豆進口量猛增、國產大豆面積減少、大豆主產區加工企業停工甚至破產等現象。國產大豆面臨怎樣的困境?國外如何推動大豆出口?我國大豆產業應當如何發展?就這些問題,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大豆種植現狀如何?
  • 畜牧新政讓菜籃子裝滿高質量肉蛋奶:豬肉自給率95%,奶源自給率70%...
    「《意見》明確發展目標,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給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實現基本自給。到2025年畜禽養殖規模化率和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70%以上和80%以上,到2030年分別達到75%以上和85%以上。」10月21日,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工信部發布鋼鐵工業發展規劃:五年內鐵金屬國內自給率達45%以上
    大幅提升國內自給率《意見》中明確指出,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產業布局合理、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格局。其中在資源保障方面,鐵金屬國內自給率要達到45%以上,國內年產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打造1-2個有全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海外權益鐵礦山,海外權益鐵礦佔進口礦比重20%以上。
  • 重要:美國低蛋白乳清粉可食品進口;海關禁止進口印度豬肉產品
    2020年1月16日中美貿易達成協議,規定中國允許美國乳滲透物粉進口;若中國制定乳滲透物粉新標準,應向世貿組織通報標準草案等。目前,低蛋白乳清粉2018年在全世界的總產量為88.6萬噸,其中60%由美國生產。此標準公布意味著美國低蛋白乳清粉可能被快速進口。
  • 我國暫停德國豬肉進口 該國曾是我國第一大豬肉進口國
    據悉,截止目前,除我國之外,日本、韓國等豬肉進口國也都對德國豬肉類產品實施了禁運。數據顯示,德國是歐盟地區最大的豬肉出口國,也是全球主要的豬肉出口國,在2019年其出口豬肉產品約為239萬噸,其中對歐盟國家出口187.88萬噸,其次就是中國、韓國。在今年1-4月德國豬肉對我國出口數量增長了一倍以上,價值甚至翻了兩倍,達到4.24億歐元。
  • 【頭條】美廢進口量大幅下降,再減少250萬短噸
    2月5日,美國人口普查局(隸屬於美國商務部)發布了貿易數據。2019年,美國廢紙,包括OCC、混合紙、新聞紙等在內的商品出口總量合計1810萬短噸,同比減少290萬短噸。這是自2006年以來,美廢出口量最少的一年,下降幅度也是自200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毫無疑問,美廢出口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市場進口的減少。2019年,中國進口美廢相比2018年減少了250萬短噸,佔減少總量的86.2%。另一個原因則是,在過去的18個月裡,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實行了限制進口廢紙的措施,從而減少了美廢的進口。
  • 工信部發布鋼鐵工業發展規劃 五年內鐵金屬國內自給率達45%以上
    大幅提升國內自給率  《意見》中明確指出,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產業布局合理、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發展格局。作為鐵礦石出口大國,澳大利亞獲的巨額收益。根據澳大利亞12月公布的資源和能源季度報告顯示,20/21年度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收入預計將增加至1230億美元(約合7948億元人民幣)。據澳大利亞資源部長皮特此前透露,作為該國鐵礦石最大買家,中國2019-2020財年進口的鐵礦石中,有高達62%來自澳大利亞。  這種情況下,中國擺脫依賴的內在意願也在增強。
  • 「天空之眼」在中國 遙感衛星數據自給率達80%
    「天空之眼」在中國 遙感衛星數據自給率達80% 原標題:   新疆的草業工作者為了看清一塊草地的長勢,再不必花上10天的時間,翻山越嶺到天山的另一頭。這一工作將由高分家族的遙感衛星代勞。
  • 全球第一大豬肉生產商:力壓美國、巴西等養殖企業,中國公司奪冠
    來源:九哥財經不久前一份「全球豬肉頂尖豬肉生產商排行榜」出爐。據悉,全球共有34家企業上榜,合計擁有母豬1150多萬頭。中美擁有頂級生產商的數量並列第一,各有11家公司上榜。下面就來看看全球排名前十的豬肉生產商。
  • 聚乙烯VS聚丙烯 擴能背後自給率差異化分析
    從煉油、乙烯時代到煤化工時代再到大煉化時代的來臨, 中國國內聚烯烴產能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聚乙烯、聚丙烯生產大國,但回顧兩聚烯烴產能變化歷程,階段性差異還是比較明顯,且經歷前兩輪的擴能後,聚丙烯率先實現了國內自給率的大幅提升,但聚乙烯依然保持較高的進口依存度。
  • 豬肉市場供應穩定,零售價格略降,你們的小豬有保障了
    市場供應穩定 零售價格略降 作為我國西南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每一年,上千萬噸的農副產品通過南寧市淡村農貿市場被運往全國各地11月27日早上九點多,整個市場最為熱鬧的莫過於那上百個豬肉攤位。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於每個攤位前,問價、選肉,隨著一樁樁交易的順利完成,一袋袋新鮮豬肉被攤主送到了消費者手中。
  • IC Insights:中國離2025年實現70%的自給率目標相差甚遠
    19.4%,與中國製造2025年實現70%的自給率目標相差甚遠。新報告的一部分將按地區研究集成電路市場,並按產品類型分析和預測到2025年的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報告指出,在中國的IC市場和中國本土的IC生產之間應該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區別。雖然自2005年以來,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IC消費國,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國內的IC產量會立即大幅增長。
  • 尼龍66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尼龍 66 供應緊張,快速上漲
    尼龍 6 和尼龍 66 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供需格局方面,尼龍 6 和尼龍 66 也有較大的不同,首先尼龍 6 的市場規模大於尼龍 66,2018 年中國尼龍 6 切片的表觀需求量為 320 萬噸,而尼龍 66 為 52 萬噸。
  • 鐵礦石存量7922萬噸 壓港凸顯產業難題
    2005年,是中國鐵礦石供不應求表現得最為突出的一年,這一年,中國鋼鐵產能達到3.48億噸,也正是這一年,中國鋼鐵從淨進口國成為淨出口國。在此前的2000~2005年,中國鋼鐵產業增長了170%,巨大的需求導致鐵礦石的供不應求,同時也暴露出中國鐵礦石所面臨的問題:自有礦產資源缺乏,需要大量依賴進口礦。
  • 中國去年出口4.6萬噸稀土,全球第一!進口4.1萬噸全球最高
    其中,中國稀土產品為13.2萬噸,佔到總產量的近63%,再次穩居第一名。排名第二位的,是產量2.6萬噸的美國,佔總產量的比例超過12%。此後便是緬甸、澳大利亞、印度這些國家。從稀土開採量上來看,中國稀土產量依然遙遙領先,產量比2~5名的總和還要更多。作為一種稀缺的資源,稀土的儲存依然集中,這也導致全球稀土開採高度集中。
  • 挪威海產上半年對華出口額超19億元,三文魚增長近一倍
    新京報訊(記者 夏丹)7月4日,挪威海產局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挪威海產對華出口總額增長34%,達23.75億挪威克朗(約合19.09億元人民幣),出口總量增長3.5%,達7.4萬噸。就出口量而言,中國已經成為挪威海產的全球第三大市場。
  • 一些國家禁止出口農產品,為什麼中國受影響很小?
    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大範圍發生後,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相對平穩,除了與貿易依存度較高的個別品種外,目前受國際市場聯動影響不大。糧食供給有保障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口糧供需關係總量平衡有餘,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 2025年中國大陸晶片將達2230億美元 但自給率仍不到20%?
    半導體行業研究機構IC Insight發布最新的研究報告稱,中國原本期望在2025年實現半導體晶片自給率達到70%,但按照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到2025年可能最多只能達到20%,遠遠落後於目標。    2020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指出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
  • 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大鉀肥生產國 自給率提升至58%
    ,國產鉀肥自給率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不足10%已提升至58%。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會長王孝峰表示:「60年來,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中國鉀肥生產取得了巨大成就,開創了自己獨特的鉀肥生產工藝,2017年全國鉀肥產量達到970萬噸實物量,成為世界第四大鉀肥生產國。」這振奮人心的消息背後,則是我國鹽湖資源開發技術的不斷創新與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