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國暫停對華出口大豆至6月?最新:中國今年預計將進口9248萬噸

2020-11-29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多個國家都提升了對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警惕意識,並加強了糧食出口方面的限制措施。據報導,俄羅斯有關部門代表人士在4月17日當天指出,若將此前700萬噸糧食出口配額用盡,俄羅斯將暫停小麥出口至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以外的地方,預計此舉將持續至6月底。

除了限制糧食出口以外,俄羅斯阿穆爾州還在4月7日當天宣布,將暫停對華出口大豆至今年6月。據觀察者網報導,包括俄羅斯在內,共計有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11國都將暫停對華出口大豆至6月。俄羅斯有關人士指出,由於疫情帶來的影響,目前大豆在俄羅斯國內市場供不應求,所有生產的大豆都應該在當地加工或用於國內市場。

在上述多國的舉動下,我國有關代表人士多次指出,中國主糧對外依存度很低,2019年我國穀物進口量僅佔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不過,在大豆進口方面,我國大豆進口對外依存度較高。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8851萬噸,同比增加48萬噸,大豆進口量在國內消費量的佔比約85%。那麼,我國將如何應對部分國家暫停出口大豆的問題呢?

據中國糧油信息網4月21日最新報導,我國農業部門在最新的農業展望報告中指出,中國今年將進口更多的大豆和豬肉,預計202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將達到9248萬噸,豬肉進口量將增加到280萬噸,比上年增長32.7%。據報導,早在4月4日當天,我國有關部門代表人士就公開指出,雖然大豆是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目前我國的大豆進口正常,未受疫情影響。

據悉,截至4月16日,我國去年最大的大豆進口來源——巴西大豆的收穫進度已達到92%,與去年同期的進度一致,由此可見,疫情對於當地大豆產業的影響還不算太大。此外,美國也在進一步擴大對我國的大豆出口規模。第一財經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自美國進口大豆781.4萬噸,同比增加2.1倍。

當然,除了增加進口以外,我國還將增加國內大豆的供應規模。報告中顯示,我國還將進一步實施大豆振興計劃,預計今年的大豆種植面積有望再增加200萬畝以上。

相關焦點

  • 巴西賣給中國超5成大豆後,多國農產品也希望能擴大中國出口量
    據中國海關6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大豆進口970萬噸,為2017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環比激增40.6%,但今年1至5月,總體上大豆進口同比下降2.6%,至3617萬噸。我們注意到,中國進口大豆的三大來源國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
  • 我國暫停德國豬肉進口 該國曾是我國第一大豬肉進口國
    周末,我國海關總署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對來自德國的豬、野豬及其產品,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通知發布之前進口的必須經檢疫合格後方可放行。原來,德國在9月10日檢測出一頭野豬攜帶非洲豬瘟,這也是該國確診的首例豬瘟病例,考慮到此前非洲豬瘟對我國造成的影響,因此海關總署做出了如上禁運要求。
  • 我國大豆總產量預計低於1000萬噸 自給率將低於15%
    【調查】價格低、銷路差、播種面積逐年縮減,預計今年大豆自給率低於15%劉清財是黑龍江省綏化市明水縣崇德鎮民主村的豆農,今年種了30畝大豆。這個面積較往年少了很多,劉清財告訴記者,主要原因是大豆價格低、銷路不好。「玉米每畝可以收1300—1400斤,溼糧的價格是8角至9角錢一斤,投入大約500元。
  • 中國買下2050萬噸美豆後,又與一國達成協議!為何要大量進口大豆
    作為世界糧食最大進口國,中國每年糧食進口量基本超過1億噸,不過主要是因為進口大豆數量佔到總糧食進口量的80%以上,例如2019年中國大豆進口總量達8551.1萬噸,為歷史第二高峰。為了降低貿易風險,我國除了實施大豆振興計劃,還堅持推動大豆進口多元化,近日還與這一國新籤大豆協議。年產量10000噸,中坦兩國達成大豆輸華協議!
  • 中國10月份進口美國大豆同比大增約200%
    作者: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北京分社)  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10月份進口美國大豆同比暴增近200%與前兩個季度積壓的進口需求得到釋放及另一主要大豆出口國巴西受拉尼娜天氣影響有關。
  • 41600萬噸,我國原油進口大增12%!沙俄爭當「中國第一大供油國」
    而年關將至,沙特和俄羅斯更是卯足了勁,激烈爭奪「中國年度第一大供油國」的寶座。沙特俄羅斯開啟「爭奪賽」,誰是年度贏家?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由於OPEC減產一度中止、疫情蔓延等原因,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趁此良機擴大進口,沙特和俄羅斯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難分伯仲。
  • 重要:美國低蛋白乳清粉可食品進口;海關禁止進口印度豬肉產品
    2020年1月16日中美貿易達成協議,規定中國允許美國乳滲透物粉進口;若中國制定乳滲透物粉新標準,應向世貿組織通報標準草案等。目前,低蛋白乳清粉2018年在全世界的總產量為88.6萬噸,其中60%由美國生產。此標準公布意味著美國低蛋白乳清粉可能被快速進口。
  • 重磅乾貨:當前全球糧食貿易格局分析報告(玉米、小麥、大豆、大米...
    隨著國內外大米價差的加大,以及巴基斯坦大米出口供應能力的增強,2012年以來,巴基斯坦大米出口到我國的數量快速增加,並從2012年開始超過泰國,成為我國第二大進口國。2012、2013年從該國進口大米攀升至57.96萬噸,以及41.70萬噸;佔我國大米進口份額的比率也增加至24.72%和18.58%。2014年1月更是憑藉其價格優勢,超過越南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國。
  • 巴西出現狂牛症例暫停向中國出口牛肉,消費缺口或增大
    目前,巴西是全球也是中國最大牛肉進口來源國,此次暫停的時間長短尚未確定,對中國牛肉市場的影響仍有待估量。 巴西暫停向中國出口牛肉 據巴西當地媒體報導,巴西養牛業第一大州馬託格羅索州發現1例狂牛症病例,目前暫停對華出口牛肉。
  • 沿線玉米改種大豆現象明顯 俄羅斯進口豆的衝擊待觀察
    該種子公司今年銷售大豆2.3萬噸,2016年約1.7萬噸,同比增加35%,今年大豆種子價格與去年相差不大,其中高油豆和高蛋白豆各佔50%;2017年玉米種子銷量為700噸,價格為1.5元/斤,2016年銷售量為2000噸,價格為2.5元/斤,玉米種子銷量同比減少65%;水稻種子今年銷售量增加10%左右,但由於該區域不太適合種植水稻,總銷售量仍然較少,種子銷售期主要集中在11月份至第二年的4月份;此外
  • USDA參贊報告:基於中國的強勁需求 新季巴西大豆種植將繼續擴大
    來源:油粕面預計2020/21年度的種植面積將達到3,850萬公頃,產量將達到1.3億公噸。新冠病毒大流行引發的經濟衰退導致巴西雷亞爾大幅貶值,將巴西國內大豆價格推至創紀錄水平。農民從這個季節的收入中獲得了充足的資本,並渴望將這些利潤再投資。基於中國的強勁需求,預計2019/20年度的出口量為7,800萬噸。
  • USDA供需報告利多 CBOT大豆期貨價格再創新高
    CBOT3月大豆期貨合約結算價漲45-3/4美分,報每蒲式耳14.18-1/4美元,盤中高見14.28-1/4美元,從技術圖表上看,為2014年6月23日以來最活躍合約的最高價格。  美國農業部在1月份供需報告中預計美國大豆期末庫存為1.4億蒲式耳,低於上月預測的1.75億蒲式耳,上年為5.25億蒲式耳。
  • 中國種了5000年大豆,為什麼現在還要進口?
    但擺在我們面前的殘酷事實是,雖然我們種植了近5000年的大豆,也是歷史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國,現在卻嚴重依賴進口,依賴度絲毫不亞於晶片。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本文將從四個維度來剖析這個問題。 一、歷史中的大豆:我國產量佔世界的80% 二、我國大豆和美國到底差在哪裡?
  • 2020年,中國稀土開採量預計為14萬噸,穩居全球第一!那美國呢?
    按要求,2020年中國將繼續對稀土礦實行開採總量控制,並將控制指標集中下達給6家稀土集團下屬礦山企業——由2019年的13.3萬噸,提升至今年的14萬噸,中國稀土開採量再度創新高,且繼續穩居全球第一名。
  • 美國一年對華出口66萬噸豬肉!中國推新目標:力爭保持95%自給率
    據9月28日晚間消息,近日中國國務院發布的最新發展意見指出,我國將促進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力爭實現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減少對進口豬肉的依賴。我國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豬肉256萬噸,同比暴增138.5%。具體來看,美國則是我國豬肉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數據分析公司Panjiva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截至8月31日,巴西肉類企業JBS在美工廠對中國的豬肉出口,較2017年同期可能增加370%。
  • 印度白蝦出口因貨櫃短缺面臨困境!
    2020年度印度的水產品,尤其是冷凍蝦的出口可能下降10%至15%,因為冷凍貨櫃的短缺已經嚴重的影響到蝦類行業的出貨。「從新冠疫情開始,今年我們就遇到了很多問題。開始雨季影響了蝦的產量,現在,我們的貨櫃供應出現了問題。」印度海鮮出口商(SEI)Elias Sait表示。
  • 芝加哥大豆實現六連漲 倫敦鋅跌至近三年半新低
    新華財經北京2月11日電芝加哥農產品10日漲跌不一,投資者對美國大豆出口中國的期待,推動大豆期價六連漲。原油供需擔憂持續;國際油價下跌,美原油跌1.49%;布倫特原油跌2.2%;避險情緒上升,推動紐約金價走高0.39%;倫敦金屬交易所基本金屬漲跌互現,鋅跌至三年半來新低。
  • 多家企業將擴大雜粕進口 應對自美大豆進口減少
    自7月6日中美雙方相互加徵關稅以來,我國企業從美國採購大豆規模大幅下降,如何保障大豆後期穩定供應成為行業關注重點。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走訪了相關行業人士,發現多數企業已做好充分準備,主動應對美國大豆進口減少造成的供應缺口。
  • 中國貿易禁令下,澳洲數萬噸木材積壓如山!
    經過為期近3個月的一系列反傾銷調查後, 中國商務部從11月28日起,對從澳大利亞進口的葡萄酒徵收臨時反傾銷稅,稅率從107.1%至212.1%不等。 最近,中國接連兩次宣布對澳大利亞原木進口禁令,原因是中國海關在進口的原木中截獲了活的林木害蟲,致使該國原木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